索引号: | 00248984X/2018-23947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卫提〔2018〕12号 | 公开日期: | 2018-07-16 |
发布单位: |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
许玲娣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鼓励发展社区“名医工作室”的建议》(第515号)收悉。我委对您的提案十分重视,立即落实职能处室办理,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杭州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优化社区卫生发展环境,促进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短缺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整体服务能力提升的“双下沉、两提升”的要求,促进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创新社区卫生工作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广大居民的就医需求,推动分级诊疗工作,近年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
我市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包括全面托管、重点托管等合作办医模式,全面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以管理、技术、学科、人才、信息等要素为纽带,实现城市医院的人、财、物下沉流动。在日常管理中,省、市级医院全面参与紧密型合作医院的运行管理,根据紧密型合作医院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长期下派适应运行管理需要的管理及技术团队从事医院管理、专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工作,积极提升紧密型合作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省、市级医院做好紧密型合作医院人才梯队建设,接受紧密型合作医院各类技术人员进修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职能科室管理干部挂职锻炼,接受紧密型合作医院医务人员参加相关医、教、研活动。目前市级医院已托管(含全面托管和重点托管)县级医院20家。
二、实施县域中心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结合杭州市委、市政府推进26个中心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我们部署实施“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中心镇医疗服务能力工程”,以结对帮扶形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能力,实现全市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与中心镇基层医疗机构紧密型合作办医全覆盖。目前,32家县级医院与15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施“县域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以县域为单位,建立医学临床检验中心、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临床影像会诊中心、临床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五大中心”;实施“市属医院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以市属医院按城区划分结对帮扶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慢病联合诊疗中心等“四大中心”;依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服务全市的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临床病理会诊中心、产前筛查会诊中心、危重孕产妇抢救会诊中心等“四大中心”,从而形成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和同质化检验检查等资源共享机制。以临床影像会诊中心为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借助PACS系统将疑难的CT等影像资料上传至市级大医院的临床影像会诊中心,由会诊中心专家提出会诊意见,并对其他所有的上送报告予以质量把关,及时提出评价意见或纠正,使病人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免费会诊服务。2016年至今,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提交市属医院的疑难心电会诊3363例、疑难影像会诊9387例。
四、建设双向转诊平台,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立
我市以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为契机,积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注重发挥全科医生作用,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纵向整合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推进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双向转诊流程和标准,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我市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连接所有市级医院和主城区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平台,具有转诊预约、转诊检查、电子病历上载下传、转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同时,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市级医院提前两周、开放15-20%的固定号源给到双向转诊平台,并指定科室专门负责社区转诊,促进转诊平台发挥成效。平台建成后还吸引了浙二医院、邵逸夫医院等省级医院加入平台。
五、以区域医联体为切入点深化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利用
我市医联体是以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富阳区)行政区划为基础,以市级三级综合(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诊疗服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双向转诊、健康信息等医疗业务的整合管理为纽带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源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体。通过建立医联体,将会有效推进杭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和市级医院的优势,深化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促进市级医院与主城区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合作机制,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使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便捷、优质、连续的同质化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市红会医院、市中医院分别与9个城区的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组建5个紧密合作的医联体。同时为方便群众就医,11家市级医院可根据业务需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医联体,参与双向转诊、技术指导、健康信息等医疗业务。
六、建立了社区慢性病防治首席管理医生制度
2013年全面推行社区慢性病防治首席管理医生制,建立了由574名优秀全科医生组成的首席管理医生队伍,统一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的慢病联合诊疗中心开展诊疗工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市级医疗专家定期到慢病联合诊疗中心坐诊或指导,受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我市于2011年启动了市级基层名中医评审工作,至今共评选出了基层名中医80名,多数市级基层名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了名医工作室;上城区开展了“上城区名中医馆”工作,其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名中医馆,聘请省、市级医疗机构副主任中医师以上职称的老中医定期到馆坐诊;滨江区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也设立了名中医工作室,邀请省、市级名医来工作室门诊。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发展社区名医工作室的建议非常好,有益于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服务,解决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难的问题。今年,我市淳安县将积极开展县域内医共体改革试点,在推进优质资源双下沉、医联体、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医疗改革中,我们将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名医工作室问题进行调研,加强与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鼓励各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名医工作室的试点工作,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5月28日
(联系人:张志龙,联系电话:1381919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