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19-2404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8-06-22
发布单位: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主题分类: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88号提案的办理意见
时间:2018-06-22 12:26      来源:综治(信访)办      浏览次数: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类    别:A公开

复函编号:杭园文提[2018]016号

签 发 人:翁文杰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88号提案的办理意见

 

孙昌建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保护和利用杭州中外交流历史遗存的提案》收悉,市政府办公厅最后确定由市园文局主办,市委宣传部、市亚组委、市住房保障局、市旅委会办。我局十分重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通过微信等形式与您沟通征求意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我市对外文化交流工作随着杭州的发展而兴盛。经济文化的繁荣、濒海的地理位置、大运河的便捷交通,在历史上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士来到杭州,他们的到来又促进了杭州的发展和繁荣,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见证着杭州的中外交流历史。比较有代表性的遗存有凤凰寺、之江大学旧址、蕙兰中学堂旧址(蕙兰小学旧址)、司徒雷登故居、天主教堂、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思澄堂、卫匡国墓、广济医院松木场分院旧址、马市街175-177号(原英国圣公会来杭医生住所)、岳王新村8幢(原北美基督青年会鲍乃德旧居)等。杭州中外交流代表性历史遗存是杭州历史文化遗存中非常重要和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杭州从古至今对外交流的发展历程。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中外交流代表性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利用,在保护管理、价值研究、展示利用、媒体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加强日常保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各城区属地文物管理部门积极做好文保单位日常巡查,并与文保产权单位和管理单位逐一签订文保责任书,明确保护管理职责。定期申报推荐公布新的文保单位,树立文保标志碑,划定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文保单位“四有”工作。上文提到的遗产点都已被公布为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纳入到法定保护范围。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做好文物修缮。这些年来,我们对杭州中外交流代表性历史遗存陆续开展修缮并在修缮工程资金上均给予大力支持。我局对凤凰寺、蕙兰中学堂旧址(蕙兰小学旧址)、韩国独立运动(杭州)旧址、天主教堂等文保工程安排专项资金达1200余万元,有效确保了文物建筑的本体安全。近期,我们又对部分遗产点进行了保养维护,如:对广济医院松木场旧址的部分建筑进行屋面翻漏、落水管更换、电线套管等,对凤凰寺、蕙兰小学旧址、“洋关”实施保养维护工程,有效改善了这些文物建筑的保存现状。

    三、开展文物价值研究,“活化”利用文物建筑。市文保所开展文保单位“四有”档案编制,对杭州中外交流代表性历史遗存的历史沿革、文物价值等内涵开展深入研究,结合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出版了《杭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系列丛书,收录了相关文物信息。我们还特别关注修缮后文物建筑的有效利用。具体有:2002年司徒雷登故居被开辟为专题陈列馆,由市名人纪念馆管理;2007年韩国独立运动湖边村旧址被开辟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展厅内复原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旧貌,向参观者展示70多年前中韩人民并肩战斗的历史篇章。现在,这两处陈列馆已经成为杭州市对外交流的“金名片”。其余文物建筑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如:杭州市凤凰寺、天主教堂、思澄堂目前仍作为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宗教场所在进行使用;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之江大学旧址也仍延续了建筑原有的功能。这些文物建筑在当下仍然鲜活地在向世人展示杭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往历程。

    四、开展中外交流历史遗存宣传。2017年,市委宣传部积极开展杭州中外交流历史遗存的宣传,杭州市属主要媒体共刊播涉及中外交流历史遗存新闻130余篇,主要涉及“一带一路”中的杭州文化因子、世界遗产大运河文化、杭州版“贝拉日记”等方面内容。

    您的建议与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不谋而合。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开展中外交流历史遗存的保护工作:

    一、结合亚运会筹备,加大中外交流历史遗存的保护。具体包括:(1)利用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官网这一窗口做好宣传推介。在亚组委官网“杭州欢迎你”版块的“美丽杭州”、“乐游杭州”等栏目里增加杭州中外交流历史遗存的图片展陈和文字介绍,让更多杭州人了解城市历史,也让更广范围的中外人士和游客了解这些历史遗存。(2)结合亚运会筹办过程中的纪念庆典、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活动,适当借鉴和融入杭州中外交流历史和文化的元素,利用亚运会这一平台,做好向全亚洲的宣传展示。(3)结合亚运会社会宣传推广,在策划、制作亚运主题宣传片、展板、短视频等以及公众参与活动时,考虑对杭州对外文化交流历史遗存的宣传和展示,将其作为杭州城市品牌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进行呈现。

    二、加强中外交流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我局将会同市房管局逐一梳理目前中外交流历史遗存中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所存在保护利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具体包括:(1)深化文物、历史建筑的利用。关于卫匡国墓对外开放和司徒雷登纪念馆参观游线,我们将与市民宗局、西湖区沟通,并寻求天主教杭州教区的支持,商讨卫匡国墓日常对外开放;和下城区沟通增设司徒雷登纪念馆参观导览标识牌等事宜。(2)开展文保工程,抢修濒危建筑。我们将继续主动与天主教堂、市二医院、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产权单位沟通,力争尽快启动天主教堂礼拜堂、“洋关”、广济医院松木场旧址的整体修缮工程,解除安全隐患。(3)加强对修缮后建筑利用的指导。对于目前已经修缮完成但仍空置的中外交流历史遗存建筑,如马市街175-177号(原英国圣公会来杭医生住所)、岳王新村8幢(原北美基督青年会鲍乃德旧居)等,做好“活化”利用的指导工作,将建筑充分利用起来。

    三、加强中外交流历史遗存的媒体推介。梳理杭州现存的中外历史遗存名单和相关背景资料,挑选出适合向游客推广的遗存点。通过市旅委“杭州旅游指南”微信公众号、杭州旅游facebook、市园文局“杭州文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图文形式、主题形式的推广;线下通过《杭州旅游指南》纸质版软文形式推广。市委宣传部将协同市属各媒体加强宣传,在媒体上做好中外交流历史遗存的报道,让更多杭州市民、更广范围内的中外人士和游客了解并踏访这些历史遗存。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市中外交流历史遗存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再接再厉,保护好、利用好杭州的中外交流历史遗存,为打响杭州文化品牌、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作出应有贡献。

 

 

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