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正处于“后峰会、前亚运”的特殊时期,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大规模推进,特别是地铁三期工程即将在全市铺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易对市民百姓生活、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为落实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创建与城市国际化相匹配的地铁文明施工区域管理样板,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后峰会、前亚运”时期城市国际化有关要求,以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有效控制地铁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及时发现和处置施工区域的脏、乱、差问题,合力打造绿色、文明、低影响的施工环境,提升地铁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保障周边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减少地铁施工对百姓出行和生活的影响,创新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标准,严格考核通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范围
杭州市区范围内所有地铁建设施工区域。其中:
中心区域(A类):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风景名胜区、滨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
一般区域(B类):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范围内。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属地负责原则。各区政府(管委会)是辖区范围内地铁建设工地施工区域文明施工监管的责任主体,要落实专门人员,加强对辖区内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的监管。
(二)坚持主体责任原则。市地铁集团是地铁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和完善地铁工程建设文明施工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维护市容整洁和城市安全。
(三)坚持部门协同原则。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管理标准,加强现场检查,加大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的专业管理。
(四)坚持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地铁建设工地所在区域不同,施工影响敏感度不一样,划分施工中心区域、一般区域,实行分类管理,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差别化管理。
(五)坚持国际化标准原则。要以城市国际化为标准,以结果为导向,以群众获得感为评判标准,通过群众反映、社会评议和部门检查等方式,强化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管理,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四、工作机构
建立杭州市地铁建设施工区域专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缪承潮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王震副秘书长、市城管委李磊主任担任。市城管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园文局、市公安交警局、市地铁集团及各区政府(管委会)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委。采用专办制,由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责任人,实行定时集中办公。
五、职责分工
市城管委:牵头做好地铁建设施工区域专项管理日常工作。负责地铁建设施工围挡以外开放式通行道路的市容环境、城市秩序、施工便道、市政管线保护等涉及城市管理方面职能的监管。
市建委:负责地铁建设现场施工围挡、工地扬尘、工地出入口及现场施工围挡范围内文明施工的监管,负责做好道路恢复的方案审批及质量监管工作。
市环保局:负责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的施工噪音、工地扬尘及工地文明施工涉及环保职能的审批及监管,按《杭州市噪声管理条例》要求,依法出具夜间作业证明。
市园文局:负责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的绿化迁改、临时绿化、绿化恢复审批及监管。
市公安交警局:负责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交通设施设置及施工重车、渣土运输线路审批及监管。
市信访局:负责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的投诉受理,做好投诉受理信息收集、报送及月度考核工作。
市地铁集团:负责落实地铁建设施工区域文明施工的主体责任,根据文明施工相关规定和行业管理标准,做好地铁施工区域问题发现和处置工作,落实现场施工单位及其他参建单位及时做好问题整改。负责落实因问题整改不及时,由各区实施“代整治”的相关费用。
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做好地铁建设施工围挡以外区域的文明施工日常监管,督促市地铁集团落实整改,对地铁集团不能及时整改的,负责落实问题“代整治”。负责对地铁集团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考核,每月对属地范围内地铁各建设工地进行考核排名。
六、管理重点区域和内容
管理重点区域:绿化、管线迁改阶段施工区域,地铁主体结构施工工地围挡周边及外侧区域,地铁工程完工后道路恢复区域等。
管理重点内容:因地铁工程施工,重载车辆通行及运输等引起的问题,特别是经常发生、反复发生、对市民生活影响较大、投诉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施工围挡。包含临时施工未设置围挡,没有警示标志,施工围挡简陋、破损、不洁、变形,围挡设置标准和张贴广告不符合要求等。
(二)工地扬尘。包含地铁建设工地出入口保洁清洗不到位,进出车辆带泥行驶、抛洒滴漏、未做到密闭化清洁运输等。
(三)施工便道。包含施工过程中便道平整度差、路面破损、坑洼不平、井盖下沉,现场施工范围内市政雨污水管线保护不力或违章排水造成管道堵塞、污水外溢、道路积水,地铁完工后道路恢复标准低等。
(四)现场环境。包含路面存在垃圾、杂物、积泥、污渍,设备、物料杂乱堆放,违规占道施工影响行人通行,夜间照明不足,工程渣土违章运输等。
(五)绿化保护。包含绿化迁改未做好保护,迁改后场地未及时覆盖、黄土裸露,绿化恢复标准低等。
(六)施工噪音。包含未经审批作业、防噪音设备使用不符合规范、作业时间不符合要求等。
(七)交通管理。包含渣土运输线路不合理、交通引导标志标识设置不到位、维护不及时、违规占道施工影响车辆通行等。
七、管理机制
(一)落实属地管理。属地政府要落实辖区管理责任,开展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巡查频次,梳理地铁建设施工区域影响城市环境、道路通行、设施运行等方面的重点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督促市地铁集团限期解决。
(二)强化主体责任。市地铁集团要强化主体责任,作为地铁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及时提供主城区地铁建设施工工地清单,落实专人与城区对接,做到管理全覆盖;同时积极主动落实现场施工单位及其他参建单位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三)行业规范指导。市城管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园文局、市交警局等市级相关部门要按照高标准要求,制定管理标准,明确管理类别、处置标准、整改时限等内容。要充分借用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并督促各区按有关要求落实整改反馈。
(四)强化督查考核。建立月度“双考核”通报机制。一是通过市级部门专业监管、社会监督、数字城管采集,对城区政府(管委会)履行监管责任情况进行考核,每月进行排名并通报;二是由各区政府(管委会)对地铁集团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考核,按照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统一标准,对属地范围内地铁各建设工地进行考核排名,所有地铁建设工地平均得分为市地铁集团月度考核得分。
市城管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园文局、市信访局、市公安交警局、各区政府(管委会)根据各自职责,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通报,对市级相关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点评。(具体管理标准和评分细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印发)
(五)问题抄告整改。采用问题“抄告”机制。各区政府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抄告市地铁集团进行整改;市级相关部门、社会监督、数字城管采集发现的问题,同时抄告市地铁集团和各区政府(管委会),由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督促市地铁集团进行整改。
(六)施工管理联动。根据城区区域范围划分,建立市地铁集团、工程项目经理及各区之间的联动机制,强化问题对接,实时沟通维护方案、质量标准、选材用材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努力减少地铁施工对百姓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七)建立“问题代整治”。各区政府(管委会)应督促市地铁集团及时做好问题整改,对超过整改时限仍未整改、对城市环境或市民生产生活影响大的问题实行“代整治”,并与市地铁集团做好对接,及时结算“代整治”相关费用。
八、考核结果运用
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地铁集团考核排名每月通报,其结果纳入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年度专项目标考核,计入综合考评。地铁建设工地排名纳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诚信管理,根据《杭州市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记录计分标准》、《杭州市建筑市场“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信用加减分或列入诚信黑名单,并与地铁工程建设招投标挂钩。
九、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开展地铁建设施工区域属地管理是结合实际需要、增强政府监管力度、提升管理工作绩效的创新监管模式,目的是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妥善解决好地铁建设和群众生活之间的矛盾,营造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活和谐发展的有利举措。各区政府(管委会)应统一认识、转变理念,从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谋划好工作,并对此项工作要进行专题布置,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工作方案并扎实推进。
(二)强化责任意识。市地铁集团作为地铁建设工作责任主体,要结合专项管理工作,对全市工地存在的围挡标准低、道路修复质量差、扬尘控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按照“马上就办”的要求积极做好整改,合理安排工期,并在小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严控噪声源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使用。同时根据文明施工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不断强化主体责任,统筹好绿化、管线迁改文明施工,开展好施工工地标准化管理评比,组织好道路恢复等收尾工作。对于各区督促的地铁建设施工区域各类问题,应全力予以整改。
(三)加强部门监管。市城管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园文局、市交警局等部门,要制定管理标准,对各区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要做好指导服务工作;针对违规施工、整改不力的施工企业,应对其予以信用扣分、通报批评、暂停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投标(总包或分包)资格、列入地铁建设投标黑名单等处理。
(四)创建管理样板。按照城市国际化要求,强化地铁建设施工区域管理,提高施工围挡标准,提升道路修复质量,加大工地周边道路清扫和保洁力度,严格控制工地扬尘;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建委及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道路恢复关,提高道路选材、绿化配置等标准,努力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地铁文明施工区域管理样板,开展地铁施工区域管理样板大比拼活动。通过互学互看,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的目的,切实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为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件从2018年6月21日至6月29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可直接通过本网站反馈。联系人:夏静,联系电话:85170435,传真:85808089,通讯地址:香积寺路302号市城管委设施处,邮编:3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