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19-2404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8-05-04
发布单位: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主题分类: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94号提案的办理意见
时间:2018-05-04 09:05      来源:综治(信访)办      浏览次数:

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

类    别:B公开

复函编号:杭运保提[2018]007号

签 发 人:翁文杰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94号提案的办理意见

 

阮文静委员:

    您领衔16位委员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市发改委、市运河集团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与您面商征求意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 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巨大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的一项重大标志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大运河就像一条金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党的十九大将文化建设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而文物是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见证者,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发展理论的“金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递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能够推进大运河文化资源的挖掘,打造新时期大运河特色文化,聚合起运河沿线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放大运河文化影响力,同时将起到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联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串联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的战略作用。

    市运河综保委作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始终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履行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职责。我们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强化担当,积极配合省、市关于大运河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参与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建设规划和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带建设专题研究工作方案的编制研究工作。同时结合杭州实际,积极开展杭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纲要研究,着手编制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近期,我们主动与运河沿线7个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接,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目前已与江干区、拱墅区、下城区政府就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中一些难点及热点问题进行沟通及协商,涉及部门、经费和规划衔接等问题,建立市区联动机制、信息互通机制、长效合作机制等。

    二、 深挖运河价值,统筹推进运河文化经济融合发展

    (一)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2017年8月,市发改委根据省发改委《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建设工作方案》,牵头开展了《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带建设专题研究》工作。《专题研究》提出杭州参与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建设的战略定位为:着力打造“一区三带一高地”,即着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核心区、世界文化遗存保护带、文化旅游生态融合示范带、沿河沿线开发开放融合带、运河文化研究与展示高地,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千年运河”最南端的世界名城。杭州将依托大运河贯穿“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对接我省建设“大湾区”以及我市“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重点推进城市、产业、文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进一步带动运河沿线重点城镇和环杭州湾产业带开发开放。市发改委关于《建设“一区三带一高地”,打造“千年运河”最南端的世界名城——杭州市参与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建设的专题研究》提出,增强运河经济功能,按照高端化、专业化、品质化导向,聚焦提升文创产业、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运河高端服务融合发展带。一是推进沿运河文化创意产业走廊建设。深度挖掘运河沿线独特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依托运河遗产核心段的历史建筑、工业遗存、特色街区等载体,不断融入文化创意元素,着力打造集设计服务、非遗保护、民俗风情与创意体验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功能区。加大产业模式创新力度,重点发展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等领域。二是努力打造沿运河现代金融核心区。紧抓财富管理中心和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契机,以运河为轴线,沿线大力发展新兴金融,巩固拓展传统金融,吸引金融租赁、融资增信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稳步提升延安路及周边金融辐射带,大力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钱江新城)发展,重点集聚金融监管机构、银证保金融机构省级以上总部、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大型财富管理机构总部、高端财富管理服务机构等。三是加快建设沿运河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带。依托黄龙商圈、武林商圈、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等运河沿线高端商务楼宇,围绕文化创意、金融、信息经济等重点领域,优先发展法律服务、会计税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高端商务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中介服务业和会展业。

    (二)全速推进航道提升改造,加快城区二通道开挖。自2002年运河综保工程启动以来,我市积极开展运河航道升级改造,完善提升沿河码头建设,疏浚修复有关航道河段。今年我市将重点推进京杭运河杭州新开挖(二通道)工程,开辟新航道保障水路交通需求,拓展运河水上通道,真正把现在运河的运输功能分离出去,使运河能够真正成为文化的运河,生态的运河,景观的运河。我们在推进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利用中,一直积极谋划运河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在运河老城区段,完善水上、亮灯、游船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引入文化创意体验业态,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目前已形成年接待规模1200万人次的国家4A级景区。下阶段,市运河集团将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启动景区的景观、设施和智慧化提升,打造大运河杭州段5A级旅游景区。我们将利用运河二通道建设的契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元素,切实改善运河生态景观,构建杭州国际化的示范走廊和新兴增长极。我市运河集团将以大运河杭州段39公里两岸为空间载体,推进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形成“一带六核、四带合一”的整体空间布局。“一带”即“四带合一”的39公里大运河文化带。“六核”即运河沿线39公里范围内重点打造6个核心节点,分别为塘栖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区、城北郊野文化公园、大运河新城、桥西历史风貌遗存区、武林城市中心区和江河交汇区。大运河余杭段作为杭州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持整体规划、同步开发。市发改委在《专题研究》中提到,要抓住重大机遇,推进重点区块发展,包括拱墅区北部、余杭区中东部、萧山区东部等区块。突出“沿河沿线开发开放融合带”的功能定位,加快补齐这些地区在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实现与运河沿岸先发地区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协调发展,促进大运河沿线水体、交通、绿道等互联互通,提升大运河(杭州段)发展的整体性和一体化水平。

    三、 加强运河生态保护,打造运河生态文明示范带

    (一)坚持绿色生态,打造沿河开放生态空间廊道。杭州运河综保工程启动以来,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扩展旅游,以民为本,综合整治”原则,围绕“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目标,全面深入推进综保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水体治理、景观整治等工程。坚持清淤与截污、引水与排水、净化与绿化结合,改善运河水质,控制航运噪声,沟通河网水系,建设滨河通道,逐步构建起运河沿岸以“水”与“绿”为主元素的沿河开放生态空间廊道。我们通过打通运河沿线的主干道、设计运河两岸步行通道,加强沿河绿道开发,基本全线贯通运河主城区两岸约23公里游步道、景观带,让居民能自由进入运河公共绿带,散步休憩、赏河观景、品位运河文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运河环境。

    (二)加强运河水体治理,运河水质改善明显。结合我市“五水共治”,我们已基本完成了运河沿岸区域的截污纳管工作,运河水质有了极大改善。截至2017年年底,京杭运河(杭州段)干流17个断面平均水质Ⅴ类达标率100%,且均达到Ⅳ类及以上。今年,我们将以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执法监管6大任务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提升京杭运河(杭州段)水环境质量。

    (三)积极打造大运河杭州段生态文明示范带。我们将在前期运河生态保护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大运河杭州段密切相关的生态和景观环境保护,以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产业布局、强化运河水环境治理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打造大运河杭州段生态文明示范带。

    为加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妥善解决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运河生态环境,我们编制了《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于2017年9月15日顺利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议。规划明确运河110公里11个遗产点段“分类分段分级保护管理”,同时划定大运河(杭州段)的环境控制区,妥善解决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维护好大运河(杭州段)生态环境。

    衷心感谢您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