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98/2018-2393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8-05-17
发布单位: 市农业局(市水产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桐4号建议的复函
时间:2018-05-17 10:30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类   别A

杭农产〔2018〕72号        复函编号:04

                          签 发 人:赵国钦

           

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桐4号建议的复函

 

张国英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复函如下:

一、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我市坚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两区一基地”建设为平台,以提高农业安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保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全市先后建成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703个、84.6万亩,建成市级“菜篮子”基地502个、14.5万亩,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5个,桐庐、余杭、淳安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德杨村桥草莓、淳安临歧中药材、富阳东洲果蔬、桐庐钟山水果等农业特色强镇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近年来我市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17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6.85亿元,同比增长2.1%;增加值317.37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97元,同比增长8.9%。

2、乡镇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乡镇新兴产业培植上,我市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农民增收就业、实现美村富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力开展新农村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注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全面推进全域化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按照全域景区化、一县一品、一乡一特的要求,以“产业集聚、接二连三、移农富农、低碳生态、优质高效”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打造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全市目前已有民宿户近3000户,床位突破7万张,年经营收入超14亿元,比去年增长40%。2017年市政府印发了《杭州美丽农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乡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加快农旅融合,增加三农收入。目前已建成市级美丽田园体验区、美丽农牧渔场各20个,区、县(市)级美丽田园体验区、美丽农牧渔场各175个。

3、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大。小城镇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连接城市,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市农业、财政高度重视山区县(市)和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积极采取措施给予扶持。比如自201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特色经作产业促进山区纯农增收工程项目,每年安排资金800万元,通过推广优新品种、扶持共用品牌、建设公共园道和示范服务中心,为农户增收带来“摇钱树”。四年来共计服务纯农32676户、带动纯农5536户,服务基地22.02万亩,实现增经济效益超3亿元。2017年市财政投入9870万元用于全市农业产业发展,2018年市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314万元,较2017年增加4444万元,增幅45%,延续菜篮子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美丽农业示范工程,新增生态美丽牧场、茶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尤其是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美丽田园综合体和农业产业景观廊道精品园的资金投入,对优化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4、产业发展人才支撑队伍日渐壮大。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础所在。2005年初,杭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打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十多年时间里,每年安排2万余人参加培训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2010年以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作为统筹城乡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抓培训,实施以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的“125”培训工程,开展农村新兴业态培训、实用型的创业就业培训,重点对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返乡打工者、返乡高中生等进行农村创业意识、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的创业就业培训;更加注重市级以上高层次实用人才的培养,实施“4321”工程,每年培训4000名新型业态业主、3000名现代职业农民、20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1000名农村管理服务人员。截止2017年底,杭州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4.5万人,其中市级人才7782人,县级人才42806人,乡级人才105852人。

5、地方政府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县级政府是责任主体。在积极争取省、市级扶持政策的同时,我市各区、县(市)也在逐步加大当地财政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比如,2017年桐庐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产业强县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努力构建融合、绿色、全面发展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现代农业、民宿经济等农村新型业态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推动农民创业增收。县财政2017-2019年三年安排总额1.05亿元资金(年均3500万元),专项用于促进现代农业增量提质,其中对推进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规范涉农设施用地审批管理、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培育职业农民、深化农民之家创业服务试点等都有明确的具体扶持政策。

二、下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重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根据市委《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印发的《杭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今后我市将持续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基础设施改善、新型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保险支持、区域品牌共建、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政策引领、撬动作用,加快培育和释放农业先进产能。

1、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一是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在农业两区基础上,通过拓展、提升和创建,力争在3至5年内,建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以上、特色农业强镇10个左右,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升级版和推动杭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打造景观农业产业带。按照“拥江发展”战略,建设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三产高度融合的主题精品农园,每年建设5个左右主题精品农园,三年初步建成钱塘江流域沿岸景观农业产业带,成为我市美丽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示范中心和展示窗口。三是打造美丽牧场杭州样板。通过畜禽养殖场栏舍基础设施、饲喂设施、空气质量调控设施、疫病防控设施、生产管理数据采集设施等适合智能化操作的升级改造,全面推进现代美丽牧场建设到点到位,力争三年内培育10家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生态牧场,打造现代畜牧业的杭州样板。

2、深入优化产业发展配套支撑体系。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以三位一体示范乡镇和省级示范性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重点、以市县乡村公共服务为网络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服务智能化、专业化;加大农业新型主体培育力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800名,提升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促进农业“机器换人”。加快农机装备更新换代,调整优化农机存量和增量结构,全年将新增各类农机装备13000台套;大力推进水稻栽植、高效植保、粮食烘干以及油菜栽植、收获机械化,加快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1个示范县、5个示范乡镇、15个示范基地和8个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三是促进融合发展挖掘新动能。以促进三产融合、发挥三生功能为重点,加快园区基地向景区景点升级,新建美丽农业乡镇(街道)22个、美丽田园体验区170个、美丽农牧渔场170个,实现农业产品的多元化、多维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化,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3推进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人才建设行动。一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4321” “1251”培训工程。市级每年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0000名以上。其中农村新型业态4000人、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2000人、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1000人;每年培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10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00名,种养致富带头人500名。二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适应我市现代农业深化发展和新兴业态的需要,引入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养老养生、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和理念,有针对性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两新”并行、“两新”融合,培养造就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三是实施拔尖实用人才培育工程。通过“重作为、给待遇、搭平台”,在土生土长的“田秀才”、“土专家”中打造最具有稳定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核心力量。“重作为”即做得好就扶持,包括项目资助、政策扶持及培训考察等;“给待遇”即为其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建立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政府津贴制度、建立高级农村实用人才贷款贴息制度、恢复“十佳百优”评选、启动杰出农村实用人才项目等;“搭平台”即为他们搭建成长成才的通道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农民中树立“以有才为能、以成才为荣”的理念和荣誉感。

4、切实做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2号),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用地保障力度。一是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优先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用地,保障农村产业用地需求。二是在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探索适应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的土地供给方式,加大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构建存量为主与增量补充相结合的农村建设用地保障体系。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推进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统筹土地开发整治复垦和耕地质量提升,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空间,为新农村和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国土空间和要素保障。

衷心感谢您对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农业局

                              2018年5月15日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

联系人:冯莉                联系电话:8525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