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8X/2018-23928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8-05-15 | |
发布单位: | 市城管委(市城管执法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王其委员:
《关于持续推进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几点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建筑拆除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关注,去年您对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出的精确统计、产业化发展、奖励政策三点很好的建议,一年来,我们结合工作实际逐步推进、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所做的工作
(一)借势城中村改造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1.推进建筑拆除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今年初,市渣土办和城改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中村改造区域建筑拆除垃圾管理的通知》,借助城中村拆迁改造行动,督促指导属地政府进一步加强城中村改造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参与市委组织部“五废共治”督查组专项督查,对各城区城中村改造建筑拆除垃圾就地处置利用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督查,大力推进建设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工作,目前,全市建成投产的临时资源化利用点40处,年处置能力在1200万吨左右。
2.推进装修垃圾统筹统运试点。为规范装修垃圾收运处体系,在江干区开展装修垃圾收运规范管理试点,依托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管理,从源头上强化对居家装修、社会住户装修产生的垃圾的监管。实行源头报备,做好审核和数量管控。规范装修垃圾运输车辆,做到车辆密闭、颜色、标识、智能管理系统的“四统一”以及车辆处置手续的核准。积极推行装修垃圾统一有偿收集、运输的方式,运至区资源再生利用点统一处置。通过统筹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点和“两小一拆”中转点(小工程、小装修和违建拆除)进行区域内统筹集中处置,并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建筑固废利用率。
3.升级建筑垃圾管控平台。对建设垃圾综合管控平台项目进行二期升级建设,该平台包括渣土运输企业数据库、司机数据库、消纳场所数据库、车辆违规数据库、视频监控数据库等10个子系统,实现运管、交警、城管等多个部门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对出土工地、消纳场所和运输线路的“两点一线”全过程、无缝隙、实时化监管。下步,将充实和完善系统数据,加强实战运用,实现平台运行管控效益最大化。
4.推进鼓励支持政策出台。去年8月,省建设厅厅长项永丹调研了我市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工作,提出全省要大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之后,我委协助省住建厅和省经信委编著印发了《浙江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提出了指导意见。
5.进一步完善落实长效管理。一是强化执法倒逼。依托建筑垃圾综合管控平台,持续联合交通、建委、公安交警等部门和各城区,不间断开展建筑垃圾违法行为联合集中整治,严厉打击无证运输、抛洒滴漏、偷倒乱倒等行为,实施严管重罚,建立源头追责与倒逼机制。二是定期组织各区工程渣土协会负责人会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和自律作用,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律运行”的要求,依托渣土协会引导、管理运输企业、处置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建设领域源头减量化工作
1.从源头上作建筑垃圾的减法。一是从建筑工艺入手,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作为未来建筑业发展方向,极大地减少了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经过多年市场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市建委明确了我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目前已出台了《杭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杭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起草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的实施细则》,按“突出重点、分类推进”、“项目可调、总量不变”的实施原则,对区、县(市)本年度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总量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2017年我市新开工新型工业化项目78个。装配式建筑面积达40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装配式住宅和公共建筑(不含场馆建筑)面积达269.52万平方米。二是从技术提升入手,试点推进减量化工作。积极推进“十项新技术、新工艺”、新型工业化和住宅全装修工作,利用定型模板(铝模、塑模)、按建筑开间定制轻型砌块、墙面批腻子免抹灰等工艺,极大降低了建筑垃圾产生量,如由中天建设集团承建的萧山区万科金辰之光工地现场开展垃圾减量化处理与资源化再生利用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该项目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通过运用铝模板成型混凝土工艺,极大降低了传统木模垃圾产生量,同时还配置了小型破碎机,将施工产生的少量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加工成砌块、垫块,实现了建筑垃圾减量化排放。
2.从应用上作建筑垃圾再生品利用加法。一是打通渠道,促进建筑垃圾再生行业发展。通过总结已有经验和相关课题研究,市建2.从应用上作建筑垃圾再生品利用加法。一是打通渠道,促进建筑垃圾再生行业发展。通过总结已有经验和相关课题研究,市建委印发了《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利用推广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在建筑垃圾收运、市场准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评优评奖等方面实施支持鼓励,积极引导建设工程选用资源化再生产品,实现建筑(装修)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促进我市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研究,提高产品应用范围。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后产品主要为砖砌体和骨料。砖砌体只能用于工地围挡、临时用房建设使用,而产量较大的骨料目前也只能用于临时便道铺设,使用范围均较为有限。对此,一方面,需要各处置企业加强技术研究,谋求高性能产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市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技术论证和应用推广,帮助处置企业健康发展,并进一步研究处置企业生产经营的价格、补贴机制,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维系。
(三)开展建筑垃圾处置消纳专项规划
1.前期开展的工作。为做好我市市区建筑垃圾的处置工作,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市规划局于2010年启动编制的《杭州市区竖向专业规划》结合杭州市开发建设的进展和规划竖向的安排,提出通过对市区地势低洼区域如临平副城北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大江东新城、瓜沥组团南部片区,进行相应抬升,达到防洪标准加安全超高的要求,有计划的消纳一部分土方量;同时,对于地下空间开发量较大的区域,通过提高区域设计标高的方式尽可能满足土方就地平衡。2014年,通过开展《杭州市渣土处置与利用研究》,对渣土处置问题进行细化研究,提出除填埋的处置方式外长远应通过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方式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并对消纳处置场地选择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2.近两年开展的工作。2016年,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规划》(以下简称《固废》),把建筑垃圾作为固废的一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处置。首先,《固废》明确处置方式,将建筑废弃物中可以加以利用的建筑材料采取集中处置和就地分散处置两种方式进行,对于施工面积较大的建设、拆除、改造工程应设立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场地,对建筑废弃物就地再利用;对无法就地利用的建筑废弃物统一送往建筑废弃物处置场进行处置。其次,《固废》合理设置处理场地,在各区建设简易处置和堆放场所分散处置其余建筑装潢垃圾,并明确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区、萧山区各设置建筑废弃物填埋场1座。最后,《固废》科学布局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促进固废资源化利用,设置天子岭、临江、富阳三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对建筑垃圾、低价值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置和循环再利用。
二、主要问题
1.阶段性矛盾突出。城中村拆迁改造任务集中推进,在拆前处置方案不完备的情况下,固定处置点严重不足(固定式项目2处(天子岭、临安),建有封闭式厂房相对固定点3处(江干五堡和西湖转塘、双浦),其余均为城中村拆迁改造临时利用点,在2019年都将陆续关停),各区只能依靠就地堆放、临时处置。
2.行业规范不足。资源化利用在杭州刚刚起步,对于相关行业的技术要求缺失,特别是临时处置点存在时间短,企业不愿大的投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市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三、下一步工作
1.市域统筹规划。按照市区统筹、固定与临时相结合的原则,会同规划部门提出建筑拆除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固定点位规划,实现常态化保障;针对城中村拆迁改造等阶段性工作产生的临时性垃圾,属地政府负责,通过增减临时处置能力实现快速有效处置。
2.加强源头管控。严格按照市政府建筑拆除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就地化”和“不出区”的处置要求,督查城区政府落实“一项目一方案”,明确快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要求,加大对施工单位、运输单位的管控力度,落实场地封闭、降尘降噪、加强值守等管理要求。
3.开展支持政策研究。资源化利用是未来建筑垃圾处置的方向,抓住杭州被住建部选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商讨,慎重评估市场准入、技术工艺等问题,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既充分发挥好市场“无形手”作用,又通过财政政策调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您提出的6条针对性建议,我委将与相关部门进一步沟通,推动落实。非常感谢您对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联系人:刘斌辉 联系电话:85808086)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1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