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8X/2018-23929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8-05-15 | |
发布单位: | 市城管委(市城管执法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鲍雄亮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垃圾分类落实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委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前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委一直在推进垃圾分类相关配套措施工作,所做工作主要如下:
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根据《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7-2022)》等法规、文件精神,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增强垃圾分类责任感。开通“垃圾不落地”音乐清运线、厨余垃圾精品线等多项新举措。针对市民以为的“混收混运”问题,2017年4月,我委会同市城投集团,按照“按类收集、按色收运、专车专运”的原则,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绿车绿桶、黄车黄桶”为标志的杭州标准化分类清运体系,即绿色垃圾直运车对应绿桶收运厨房(厨余)垃圾,黄色垃圾直运车对应黄桶收运其他垃圾,白色直运垃圾车收运尚未实施垃圾分类小区的生活垃圾,从而提高杭州垃圾分类运输的视觉识别度,方便市民对垃圾分类清运工作实施监督。通过落实垃圾分类管理举措,让广大市民听得到、看得到、摸得到垃圾分类成果,提高市民主动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社会氛围。
截至2017年底,市区开展垃圾分类的生活小区有2031个(其中设有智慧分类设备的生活小区有218个),参与家庭123.12万户,有序推进了1827家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呈现了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下步主要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垃圾分类相关配套措施工作,我委下一步主要工作打算:
1.关于“对试点小区分类情况执行比较好的小区扶持力度”的建议
今年,省住建厅将加强对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考核、验收工作,对达到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标准的,拟给予每个小区20万元的奖励,奖励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用于深化、推进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在市、区两级财政合计对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按每户居民补贴60元/年,达标小区每户补贴30元/年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会同市财政部门,对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开展垃圾分类加大财政补贴政策的可操作性进行商讨研究。今后,还将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小区,在政府采购的智慧垃圾分类设施划拨、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进小区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帮助这些小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成果。
2.关于“加强社区对于试点小区的指导与帮助”的建议
根据《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等有关规定,物业公司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主要是:设置、清洁维护好小区分类垃圾桶(规范地设置绿、黄、蓝、红色分类垃圾桶),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进行指导、劝告等,协助政府指导小区居民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城管部门、街道及社区都会到物业小区,指导、帮助物业公司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尽到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物业公司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可以及时向社区、街道、城管部门进行反映,我们会做到件件有回音。城管部门还会联合街道、社区,进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专项执法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稳步前行。
3.关于“垃圾分类清运工作需城管委列入具体的时间节点和分布实施的计划。”的建议
今年,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在主城区范围,要做到单位和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挑战,必须抓实、抓细、抓好。针对垃圾分类覆盖扩面新增的垃圾分类小区、单位,我们将加强与街道、市环境集团等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不但要做好前端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完善,还要做好中端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的足额添置,以及调整变更现有垃圾分类运输线路计划,确保垃圾分类运输全覆盖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垃圾运输环节,市环境集团将会严格管理和考核,要求一线员工切实做好垃圾分类清运工作,对发生分类垃圾混装混运现象的,对责任员工进行严格处罚,直至解除当事员工劳动合同。
4.关于“广泛宣传典型”的建议
我们将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小区或单位,体现新闻时效性,撰写新闻通稿,联系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相关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导。同时,我们对这些做得好的小区、单位,经考核验收,颁发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荣誉称号,并将荣誉奖牌挂在这些小区正门醒目位置,让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感受到责任意识。我们还将总结评估这些示范小区、单位的先进做法,通过全市垃圾分类互学互看大比武活动,组织相关管理单位观摩学习,并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实施,做到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5.关于“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的建议
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目前,市区每天有2700吨以上再生资源被回收利用。但是,近年来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急剧萎缩,主城区回收网点从2014年的453个下降到2017年6月的119个,平均20个小区只有一个回收网点,市民投售废品难的问题开始显现;回收量也从2009年的180万吨下降到2017年的102万吨。尤其是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机制失灵,居民区的废玻璃、废泡沫、废塑料、部分废旧电器等再生资源出现无人回收的困境。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由高峰时期的10万大军下降到目前的2万人左右。同时,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现象,没有形成规模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回收—分拣—利用链条不完整,回收体系受损,尤其是回收网点和分拣委严重不足。针对困境,仍有一批高学历人才和社会资本进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涌现了一批采取“互联网+”新技术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型企业,为居民提供便捷实惠的废品回收服务,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欢迎,我市有4家企业被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评为“再生资源创新回收模式典型案例”。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由市商务委牵头制定的《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实施意见》已被市委列为重点改革议题,市商务委将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奋斗目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大力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居民小区和单位普遍设置回收网点,全市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将达到200万吨以上,今年全市预期回收再生资源150万吨左右,为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作出努力。
6.关于“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协同落实”的建议
以后峰会前亚运为契机,围绕我市打造“独特韵文,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目标,因地制宜,加强研究和实践,以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市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有害垃圾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往有害垃圾处置场所,鼓励市民将低价值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交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定时定点进行收运,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一是开展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对我市宾馆饭店、学校和大中型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产生的餐厨垃圾(泔水),利用日处理能力达到600吨的3家餐厨垃圾处置厂,避免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隐患。二是开展易腐垃圾的综合利用。在我市农村农业区,我们鼓励实行易腐垃圾不出镇(乡),在本地通过专业设备,将易腐垃圾(农作物的废弃杆茎、叶为主)转化为有机肥。在我市城市地区,利用日处理能力达到200吨的1座厨余垃圾处置厂,试行将厨余垃圾通过厌氧发酵产沼来发电。三是开展绿化垃圾综合利用。我市正在探索树枝落叶等园林绿化垃圾的综合回收利用方法,现有几家小型园林绿化垃圾综合处置厂在运行,主要利用方法是将园林绿化垃圾做成燃料棒等。四是开展建筑(装修)垃圾综合利用。对居民产生的建筑(装修)垃圾,由市城投公司牵头建设,利用年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的1座建筑(装修)垃圾综合处置厂,实现建筑(装修)垃圾回收利用。
我市现阶段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已实现垃圾焚烧为主,垃圾填埋为辅。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我市生活垃圾治理循环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探索除焚烧和填埋技术以外,增加其他技术手段处理生活垃圾的办法,提升餐厨垃圾(泔水)、园林绿化垃圾等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能力,破解垃圾治理难题。
非常感谢您对杭州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在今后的城市管理工作中能得到您的进一步关心、理解和支持。
联系人:何亦风,曹勐琦 电话:85152766,85063230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1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