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84X/2018-2397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8-11-22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卫生计生委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
类 别:A 公开
文 号:杭卫提〔2018〕45号
签发人:滕建荣
农工党杭州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提升智慧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第344号)收悉。该提案经市政协十一届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列为2018年市委领导领办民主党派集体提案,由市委常委、市纪委陈擎苍书记领办。我委对贵委的提案十分重视,根据陈书记指示精神,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主任滕建荣为组长的提案办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提案办理方案,明确办理职责分工和办理要求,在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和市金投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目前344号提案已经办理完毕,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重点提案的组织办理情况
从2015年开始,贵委连续4年围绕完善民营医疗机构法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杭州医疗国际化、加强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监管以及今年的利用“互联网+”完善智慧医疗服务等主题开展专项调研,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前瞻、务实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做好工作给予很大的帮助。2017年,市政协就“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综合信息网,促进医养融合”建立了月度协商会工作机制,前不久,市政协副主席、贵委主委周智林还就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综合信息网建设问题专门带队到市民政局调研,推动破解难点,构建医养融合的智慧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市借势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扎实基础,大力发展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智慧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群众有了更多改革获得感。然而,改革永远在路上,服务永无止境,虽然杭州模式的智慧医疗服务已成为行业典型,但智慧医疗应用距离老百姓的期盼和新医改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当前市委、市政府推行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建设一流城市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互联网+医疗技术创新,深入拓展智慧医疗新领域,切实提升服务水平,进而助推实现医疗国际化任务目标,成为摆在我市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道新课题。贵委发挥医药卫生委员为主的界别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深入调研,提出了344号《关于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提升智慧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在肯定我市“智慧医疗慧民生”的同时,也从管理运行、功能服务、技术架构、涉外拓展等方面指出了当前智慧医疗还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均衡推进智慧医疗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同联动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应用”、“进一步深化升级多元信息技术支撑”和“一步拓展涉外医疗服务功能应用”等五方面的具体建议。我们认为344号提案,问题看得准、建议提得好,是一份高质量的两会提案。
市纪委陈擎苍书记自到杭州工作以来一直十分关心民生工作,连续4年领办卫生健康类重点提案,对发展好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提出了具体、权威的意见,有力推动了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陈书记对贵委提出的第344号重点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9月6日下午,亲自参加了提案办理面商会,现场视察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医疗和医疗国际化工作,听取了我委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汇报和相关部门配合情况汇报,并从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的时效性以及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陈书记的工作指示将有力地推动有关政策的落地细化和完善,深化推进我市智慧医疗服务。
二、聚焦问题,进一步提升智慧医疗服务的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指示。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突出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明确了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支撑体系。近年来,我委积极会同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及市金投公司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着力打造智慧医疗升级版。
(一)把“最多跑一次”作为改革源动力。
4月28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方案》,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延伸,着力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绩效,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此项行动一定程度上是杭州市卫生计生系统2012年以来以发展“智慧医疗”为抓手破解“看病难,看病繁”工作经验在全省的复制推广,省政府要求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动,形成城乡覆盖、上下呼应、左右联动、全面推进的整体格局,从而建立了省市校共同参与的智慧医疗推进机制。对杭州市来说,是改革再深化,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力度,也强化了杭州市卫生系统内部推进的整体性,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推进县域平台建设,推进医养护签约转诊平台的应用、远程会诊系统的应用都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转诊更顺畅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更普及,明确要求6月底,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部建立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之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快捷转诊通道,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今年年底前,经由下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至县级以上医院的比例达到10%以上,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县级医院。
(二)部门协同联动助推智慧医疗服务。
市财政部门近年来认真落实政府医改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社会保障和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投入,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确保医改目标任务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2016年起重点支持“智慧养老,智慧医疗”平台改造升级工作,2016年市本级落实各项信息化建设经费1718万元,2017年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费3190万元,2018年市财政投入各类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经费5300万元。
市民政局积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开展,统筹实施新一轮全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构建了幸福养老“十助九站一平台”体系,打造“医养护”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链,在签约医生、生活服务员智能手机上安装具备健康数据异常报警功能的“生命卫士”手机APP,并与健康云平台数据实时关联。同时推广应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心脏检测仪、血糖仪、脉搏检测器等可穿戴智能检测设备及居家检测设备,提供全天候24小时安全紧急援助服务。
为实现“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好政务数据归集攻坚战,我市于2017年1月23日成立了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启动了全市范围的“数据归集共享”大会战。截至目前,我市数据归集共享工作已领跑全省,共汇聚60个部门4251张数据资源表384.72亿条数据,存储容量46.43TB(不含非结构化数据),基本实现医疗卫生、医保、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健康数据的汇聚,有效打破了部门信息壁垒,促进了数据资源的应用,并大大提升了市民获得感。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在现有智慧医疗的基础上,强势推进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建德市政府启动了区域、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临安区采用“财政+企业”模式,实施农村信用联社、红十字会三方战略合作,多方筹措智慧医疗建设资金,余杭区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开启智慧健康余杭一期建设,余杭区政府投入建设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健康门户等 ,阿里投入互联网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等方面建设和应用。萧山区政府继支持卫计局进行区域影像、区域电子病历等建设后又启动萧山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智能医疗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江干区政府也计划投入1个亿左右建设智慧健康江干。
(三)推动人工智能机构医疗应用。
近年来,我市敢于创新,不断深化智慧医疗应用,以开放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技术革命,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率先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家庭监测等服务,推进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一是推进移动护理应用。杭州市市属医院早在2015年由财政安排建设资金在9家市属医院推广实施医院物联网护理智慧管理系统项目,包括医院实施护理PDA系统、病区电子床位显示系统、病区物联网网络、输液监测系统、模拟病呼系统改造为数字病呼系统等一系列建设内容,市属医院147个病区使用了物联网智慧护理管理系统,病区使用覆盖率73%,床位使用覆盖率达80%。2017年12月13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指引(2017年版)》中,要求输液管理进行智能提醒,通过输液智能设备自动提醒护士输液进度。二是推广智能语音技术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2017年9月以来,市一医院联合科大讯飞共同研发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今年上半年,该院口腔科使用口腔语音电子病历2.4万例,临床应用率达71%,今年由财政安排建设资金在5家市属综合性医院推广口腔语音电子病历,市一医院将继续深入探索智能语音技术在超声建设、住院大病历的应用。三是推广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导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两台智能语音导诊机器人深受病患喜爱,使用32.8万人次,其中语音16.9万人次,触屏检索15.9万人次。下一步,导诊机器人将在所有市属医院和萧山区属医院推广实施。四是推进智能医学影像识别、多学科会诊等。杭州市中医院开展AI机器人肺结节筛查数千余例,自动识别采纳率高达90%。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通“沃森诊室”,开展了国内首例真实患者“沃森”人机联合诊疗。五是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应用。市一医院、建德人民医院引进梅奥知识库,两家医院分别是省内首家通过电子病历等级评估五级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县级医院。萧山、江干、滨江等地应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分诊系统,以期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四)强化多元信息技术支撑。
一是强势推进医疗健康互联互通标准化工作。2018年,我委把医院信息标准化工作作为硬性考核指标,要求市属综合性医院通过电子病历分级评估五级和专科医院通过国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目的是推动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从原来以HIS为中心调整到去中心化,通过平台来交换共享,通过医院信息标准化工作,为区域互联互通打好基础。市一医院成为浙江省首家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等级评估五级的三甲医院,市二医院成为浙江省首家通过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四级甲等医院,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浙江省首家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等级评估五级的县级医院。在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养护平台)建设中严格遵循国家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要求和《浙江省电子健康档案传输规范》和疾病编码、手术分类和药品编码等采用医保标准,形成杭州市数据采集交换标准和技术方案,推动杭州市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和杭州市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工作。二是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我委党委成立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杭州市卫生与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定期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检查,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通报工作机制。今年3月,开展10家市属医院和市卫生信息中心防统方专项巡察,切实推进市属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加强信息安全和防统方工作。三是推进智慧云药房服务。我市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16种慢性病签约病人长期处方,该项工作被列入今年的杭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8月底,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共计为签约病人开具慢病长期处方47.6万张,让签约居民至少少跑了85万余次。同时在下城区试点推行智慧云药房,16种慢性病签约病人提供药品配送上门服务,截至8月底,共提供配送上门服务10815人次,相当于下城区让签约居民少跑了3万余次去大医院或者到药店配药,还享受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95%的报销比例,抽样回访250人,其中105人享受了配送服务,满意率100%。今年,该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到主城区9个区,有关工作有序推进中。
(五)提升医疗国际化能力。
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国际化的战略部署,科学布局谋划,分步统筹推进,努力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匹配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好现有国际化医疗机构。根据推进医疗卫生国际化行动计划,进一步建设好目前规划的8个国际化医疗中心和国际化医院,如在现有市一医院国际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病区的基础上,重新改造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国际医疗中心,同时继续推进市中医院及其他市属医院各具特色的国际医疗中心建设。同时,谋划市属医院国际医疗中心进行集团化管理,由知名国际医院管理团队参与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属医院国际化管理水平。二是提升国际化医疗服务能力。总结推广市妇产科医院JCI认证管理经验,今年建德人民医院通过了JCI认证,组织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开展KQT认证,并引导更多的市属医院实施JCI和KQT等国际标准认证。接轨国际医疗服务结算体系,目前已将在杭合法就业和居住的外籍人士纳入市职工医保参保范围,参加职工医保后,与我市参加职工医保的其他人员一样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同时,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成功与保柏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万欣和(上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9家国际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结算。三是探索智慧医疗专项服务。今年6月开始,外籍人士和港澳台胞可凭护照、港澳台居住证等有效证件办理“杭州健康卡”,通过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等信息化平台,为在杭居住或工作的外籍人士、港澳台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并提供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 凭“杭州健康卡”可建立健康档案并享受预约诊疗、健康保健等杭州的“智慧医疗”服务。
下一步工作
深化提升智慧医疗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按照陈擎苍书记、周智林副主席9月6日调研面商会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和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医疗卫生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部署,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有关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医疗健康服务中,努力提供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打造智慧医疗升级版。制定实施《杭州市建设“智慧健康”打造“智慧医疗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整合共享和智能应用,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探索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使健康服务朝着更人性的服务关怀、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信息感知、更深入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进一步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模式带动的健康产业链作用,促进政策协同和产业链合作,带动智能终端、运营商、行业应用厂家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发展数字经济,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
(三)进一步创新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总结和提升医生诊间一站式服务、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应用等杭州模式智慧医疗,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能享受到更优质、安全、便捷、舒适的卫生健康服务。
感谢贵委对我市卫生计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9月10日
(联系人:何炜;联系电话:8701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