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76797988/2018-23968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8-10-30
发布单位: 市农办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583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8-10-30 16:05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类    别:A

答复编号:提〔2018〕1号

签 发 人:戚建国

市工商联: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杭州古村落现状与保护的建议》收悉。经我办主办,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把古村落保护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首次提出了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在此背景下,省市均启动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经与市各级各部门联合调查,发现我市村落遗存相对较多,经各地申报备案,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的古村落有178个。这些历史文化村落选址讲究,规划严谨,风格古朴,蕴藏深厚,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又蕴含着浓浓的乡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被称为“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为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根据《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2〕38号)和《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规划设计要求》精神,及时制订出台《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13〕9号),将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截止2017年,全市累计启动实施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115个,包括省级重点村16个、省级一般村99个,整理编撰“千村故事”110篇。启动实施市级古村落保护和利用重点村15个。

  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下一步我们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既统筹考虑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利用、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又把乡村的历史文化“存”下来,让人文景观“活”起来。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坚持政府主导,全力落实要素保障。历史文化村落是“农耕社会,乡土中国”的缩影,是传统建筑的陈列所、民间风俗的博物馆和乡土历史的活化石,是最具活态的人文瑰宝。实施中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资源要素,形成推进合力,做到工作有人管、有地建、有钱修、有效益。一要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历史文化村落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项目申报准入办法、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项目绩效验收办法,积极构建防控体系。要实行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保障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捐资、投资、合作开发等办法,参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让社会资金和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历史面貌得以保存、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农民得到实惠。三要加强配合协调,积极与国土、建设、文化、林业、文物等部门沟通,精诚合作,全力保障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用地空间和其他相关指标,确保建设项目及时落地。

  2、坚持谋定后动,精心编制保护规划。要坚持“谋”字当先,谋定而后动,确保规划严谨和谐、选址布局精妙,整体风貌协调和谐。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在现有底数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摸清、掌握历史建筑的数量、分布和现状,切实做到普查不漏户,登记不漏屋,并建立档案,编制保护名录。二要进一步督促各地全身心地参与历史文化村落建设工作,将其纳入整个市域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等大背景去思考、去谋划、去发展。三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各类规划编制单位视野广、理念新的优势,按照“底子要清、主题要鲜、布局要优、内容要全、设计要细、措施要实”的要求,通过PK的方式,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有深度地编制修建性详规、建筑设计施工方案。既要注重整体规模化,确保古建筑相对集中区域主题风貌突出,配套设施齐全,又要坚持重点精细化,确保历史价值较高和保存相对完善的古建筑精雕细琢,风貌修旧如旧,力争让历史文化村落成为美丽乡村的杰出代表。

  3、坚持因势利导,提升古村落的发展。历史文化村落是自然与人、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融合一体产物,是活态和立体的,其保护难就难在村落的活态传承上,复杂就复杂在与农民群众关系的处理上。为此,在发展过程中,一要坚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村落的“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村落的“魂”。在保护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加重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让历史文化村落只留下一个“空壳”。切实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力度,通过举办农事节庆活动等途径,把古村落的文化“种子”留下来、繁荣好。二要坚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并重。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进行适度有序的开发利用,通过大力推进“三改一拆”行动,拆除违章建筑,特别是一些破坏村落整体形象、影响居民生活的违章建筑;对一些建筑高度、形制、体量、色彩与古村落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将进行结构降层、色彩重组等改造。合理配置旧区与新区,复原古村落的自然空间和人工空间,使古村落空间肌理完美再现。三要坚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并重。重点抓两件事:一是“治污水”。抓住农村治水的有利契机,根据古建筑的实际,采取多户联建的办法,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对已建项目要加强运维管理,切实发挥其效益。二是“清垃圾”。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把农村的垃圾处理好,让历史文化村落的环境面貌清爽起来。

  感谢您对我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汪洋,电话:85256960)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8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