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76797988/2018-2396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8-10-30 | |
发布单位: | 市农办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类 别:A
答复编号:提〔2018〕6号
签 发 人:戚建国
致公党杭州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培养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收悉。经我办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杭州农民素质培养起步较早。2003年开始,杭州市就着手抓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规范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至今已历时15年,形成了“组织部统筹、农办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体制,打造了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至2017年底,累计培训农民200余万人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4.5万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250名。其中市级人才0.78万人,占5.3%;县级人才4.28万人,占29.5%;乡级人才10.58万人,占65.2%。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9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农民变成“农民工”。为加强务工适应性,增加就业技能,提高劳动报酬,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培训。实施“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包括农民素质教育、就业岗位适应性培训、劳动技能培训。
第二阶段:2010年-2014年,鉴于杭州市农村居民平均学历教育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施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联合市教委、人社局开展了农民“双证制”教育,既重视农民朋友文化素质的提高,又注重农民朋友生产技能的提高。通过培训农民结业可以拿初、高中毕业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两本证。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杭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和规模,农民培训从普及型向质量型转变。实施农村实用人才“4321”工程,即每年培训4000名农村新型业态业主、3000名职业农民、2000名致富带头人、1000名农村管理服务人员。这一阶段培训体系更完善,省里有农民大学,市级有农民学院,县级有农民学校,同时以实用人才实训基地、科普基地、田间学校、乡镇成校、社区学校等,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培训体系。
通过这些培训,杭州农民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一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种养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增收致富。二是提高了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三是转变了农民传统观念,促进了农村新型业态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就业领域和门路。四是构建了一支专业化村干部队伍,能承担杭州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重任。
但就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看,还存在内部机构不合理,生产型人才过多,技能带动和科技服务型的人才偏少;老龄化程度较高,青壮年力量不足,特别是“农二代”更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受教育年限偏低,普遍集中在初中阶段,大专及以上人数占比过小;有农民技术职称的仅8383人,占中实用人才数的5%。其中高级427名,中级1721名,初级6235名。
二、下步重点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充分把握杭州城市国际化和拥江发展战略机遇,严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重中之重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民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课题与新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才振兴是支撑。我们将以杭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在农民素质提升上重点实施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人才建设行动:
1.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实施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加大对农村高端人才培养力度,以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业企业骨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为重点,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评价试点。办好农民学校和农民田间学校,加强对农村土专家、农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人才的培养。每年培训10000人以上,到202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
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各级“三农”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优秀人才赴境外、国外培训,打造一支与世界名城相匹配的“三农”工作队伍。设立“三农”专家顾问团制度,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囊”服务。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的农(林)业发展、农村经营管理、农村土地和建房管理等职能,推进乡镇农经管理队伍、农(林)技推广队伍、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文化队伍、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在职称评定、定岗定级、提拔使用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把农村一线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建立人才流向基层、扎根基层的导向机制。紧盯农村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扶贫惠农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
3.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立完善城乡、区域间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建立城乡医生、教师、律师、专技人才、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工商企业主、院校科研人员、创投人才、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下乡创业创新,让“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性力量。
通过三年人才建设行动,确保在人才总量上,每年培训农村新业态骨干、新型职业农民10000人以上,到202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在队伍结构上,生产型人才6.55万人、经营型人才4.5万人、技能带动型人才1.5万人、科技服务人才型人才1.4万人、社会服务型人才1.05万人。各地各产业都有拔尖的领军农村实用人才,市级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8%,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30%;女性农村实用人才的比例占总量的30%,45岁以下的农村实用人才比例达到45%。在人才素质上,到2020年,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人才总量的15%;获得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人才占总量的8%;获得中级技术职称人才占总量的15%。
三、今年工作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今年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1、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养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有重点地加强农创客、民宿(农家乐)业主、农村电商经营者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人才的培育。优化队伍结构。到年底农村实用人总量达到14.7万人,新增市级农村实用人才0.2万人。其中市级以上人才占5.5%、县级人才占人才总量30%,45岁以下达到32%,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人才总量的12%。
2、实施“4321”工程,促进项目精准培训。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当地“三农”工作的精品亮点,有针对性设计项目,科学地安排课程,挑选合适的师资,认真组织学员参训。今年“4321”工程在内涵上有所侧重:一是开展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的农村产业转型培训,培训新型产业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4000人。二是开展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产前、产中和产后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三是开展以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训行动,培训村致富带头人、领头雁2000人。四是开展以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推进沿江沿湖沿线的100个精品村建设为重点的乡村环境提升培训行动,培训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型人才1000人。
3、落实省级培训计划,督导中级培训规范。今年省农办下达到我市的培训总量为14360人,其中中级培训1250人,境外培训60。完善“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培训,助推产业提升转型。萧山区重点开展花卉园艺类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具有萧山特色的花卉苗木产业精英;余杭区开展径山茶产业化“分层分等”培训,培养懂生产加工和经营管理的企业接班人,为径山茶 “金名片”添金上彩;富阳区开展“菜单”培训,使培训更具人性化,农民学校开“菜单”,农民自主“点菜”,组织知名学者和当地土专家、田秀才“下厨” ;建德市以草莓为特色,开展“草莓师傅”培训,影响大、传播广、效果好,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莓农积极回乡培训。临安电商经理培训、桐庐民宿管家培训、淳安农村特种工匠培训等,都很有特色,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4、加强农民科普教育,提高科学文明素质。深入实施《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确保到“十三五”末杭州市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7%。各地要围绕科学生产、健康生活、法律法规、自然科学、文艺体育等方面开展农民科学文明素质培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意识,提高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明素质。
5、完善“一网二库”建设,创新移动端信息库。杭州农民学院与腾讯公司联合开发合作,今年要实现实用人才信息管理从PC固定端向手机移动端转移,完成市级人才信息库的更新。有条件的区县可与市级同步。同时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把现行政策、科技动态、培训信息等比较精准送达有关人员,促进人才管理的双向互动,使人才时时有存在感,时时可与管理者、专家学者和同行沟通。
6、整合优化扶持政策,营造人才成长氛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在人才政策和资金投入上争取财政给予倾斜。已经实施的扶持政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扩大覆盖面。主动协调各方,在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强与农口各局的联系,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与各产业扶持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农口科技人员、乡村土专家以“结对带徒”的形式,提升人才的科技水平。继续开展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
农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综合性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需要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为推进乡村振兴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推动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杭州实践提供一支坚强的农业人才保障队伍。
感谢贵委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人:孔利水,电话:85256931)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8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