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18-2589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经信智能〔2018〕165号 成文日期: 2018-10-23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有效性: 失效 统一编号: ZJAC03-2018-0005
关于进一步加快杭州市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8-10-30 10:47 来源:市经信局浏览次数:

各区、县(市)经信局(发改经济局),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经发局:

工业设计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制造业价值链中极具增值力的基础性环节,是科学与艺术结合产生的新的生产力。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迈进,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设计创新能力,培育高端设计人才,促进工业设计与数字经济、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以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为目标,努力将杭州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工业设计中心。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注重培育高端工业设计企业,做大做强行业领先的专业设计公司群体,加快中小设计企业的孵化成长,实施跨界融合和产业链整合,大幅度提升工业设计的影响力。至2022年,全市设计服务总收入达到60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达到4500亿元。

——产业发展模式更加多元。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工业设计+制造”的融合发展多元化模式,形成一批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

——创新设计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引进和培育工业设计机构、企业、人才,增强工业设计创新活力。到2022年,争取建成国家级设计中心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0家,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16家。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充分发挥我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优势,促进工业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筹、众扶、众包”设计,建设若干设计小镇、众创空间,形成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销售等新的产业组织方式。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工业设计创新发展能力。

1.打造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平台体系。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特色基地、设计中心为重点,搭建协同式设计创新平台。探索构建工业设计交易网络平台,争取在专利数据、材料数据、设计工具、虚拟仿真、设计验证、快速打样成型、众创众筹、在线交易等方面逐步取得突破。

2.构建制造业企业设计创新体系。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设计创新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设独立运作的工业设计中心和设计院,整合行业力量和资源,提供社会化设计服务,引导企业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鼓励制造业企业模式创新,通过购买优秀创意、专利入股、销售分成等合作方式,实现设计成果产业化。

3.鼓励开展设计创新攻关。针对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开展关键工艺、核心技术、共性环节等设计创新攻关,积极主导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取得一批重大设计专利,形成对行业具有引领作用的设计成果,提高工业设计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二)推动工业设计高端化发展。

1.扩大专业化设计企业规模。积极培育专业工业设计企业,鼓励做大做强。注重培育专业化优势显著、细分市场竞争力强的“小巨人”企业。积极培育一批设计服务“创客空间”,服务中小企业和创客,加快中小设计企业的孵化成长。

2.推进多元化设计载体建设。加强产业规划,巩固提升市级和省级工业设计园区、工业设计小镇、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支持企业、机构、科研院所建立工业设计产业技术联盟。继续加大良渚梦栖设计小镇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全国设计产业发展标杆、世界工业设计高地和全球设计资源聚合平台。

3.引导工业设计模式和业态创新。围绕以设计整合技术、资本和生产的“设计+”发展模式,促进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定制化设计、云设计、网络协同设计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提高设计服务模式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阿里云的平台优势,为制造业提供工业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的云服务平台和提供以项目信息集中管理为基础的设计协同创新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业设计方式,研究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的新型工业设计组织模式。

(三)培育高端设计创新人才。

1.加强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培育。注重培养设计领军人才和适用性人才,重点扶植大中型企业的工业设计精英人物和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工业设计师。鼓励国内外优秀设计人才来杭发展,积极落实各项招才引智政策。

2.探索多样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支持企业参与浙江省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评工作,探索建立工业设计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加大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良渚梦栖设计小镇等多形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完善工业设计人才奖励措施。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参与国际交流、培训,参加IF奖、Reddot奖、IDEA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中国设计智造奖等国内外著名设计大奖评比活动。

(四)提高工业设计国际化品牌化水平。

1.推动工业设计“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国际设计组织、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院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布局全球,并购国际设计团队,设立境外设计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积极引进国际顶尖设计机构,鼓励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设计机构来杭州设立设计研发总部、分支机构或共建设计研究中心,引进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市工业设计水平。

2.举办工业设计重大活动。支持举办大型工业设计展、设计论坛、设计赛事、设计高端培训和设计人才招聘会等工业设计重大活动。支持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永久落户杭州良渚,办好世界工业设计大会。配合中国美术学院办好“中国设计智造奖”大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赛事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配合举办创意中国(杭州)国际工业设计大赛,提升大赛水平和影响力。鼓励和支持瑞德优秀毕业设计邀请赛等活动。

3.提高“杭州设计”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鼓励行业整体参与国内外知名设计评奖、展览、竞赛等活动,重视工业设计和杭州传统工艺的融合,打造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品牌,塑造“杭州设计”整体形象。建立工业设计宣传推广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工业设计推广活动,提高“杭州设计”知名度。

(五)构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

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完善工业设计统计监测体系,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开展基础性、通用性和前瞻性工业设计研究。探索建设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强化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行业协会专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杭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好规划引导和宏观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业设计发展。

(二)政策扶持。研究制定市级工业设计基地(园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管理办法,每年组织开展市级工业设计基地(园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工作。对重大工业设计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报请市政府批准后给予扶持。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用于工业设计且符合税法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工业设计企业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以及设计产品和设计服务出口,可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完善投资融资机制。拓宽发展工业设计融资渠道,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天使基金等机构投资工业设计企业,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工业设计。积极推动担保机构、商业银行等拓宽工业设计企业的抵质押品范围,加强信贷和担保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发行债券或融资上市。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完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和社会服务体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支持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登记,鼓励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设计机构或设计者名称,保护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和设计师权益。鼓励工业设计产业化、产品化,支持工业设计做大做强。

四、附则

(一)本意见所涉及的企业均需在杭州市域内注册。

(二)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后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由市经信委负责解释。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10月23日

关于进一步加快杭州市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