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17-26709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政办函〔2017〕34号 成文日期: 2017-04-13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2017年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2017年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4月13日      

 

杭州市2017年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计划

  2017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放大G20峰会效应、加快城市国际化的关键之年。为打好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战,发挥有效投资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现就我市2017年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补短板、调结构、增供给的“一石三鸟”作用,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按照“保总量、优结构、抓重点、强改革、促发展”的工作要求,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工业技改领域再发力,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后劲。
  二、年度目标
  (一)有效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增长6%以上,完成6200亿元。(责任主体:市发改委)
  (二)大力促进实体经济投资。工业投资完成955亿元,同比增长8%;重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责任主体:市经信委)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79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责任主体:市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林水局、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等)
  (四)保持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63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责任主体:市建委、市国土资源局等)
  (五)努力提升三区四县(市)投资。萧山区(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余杭区、富阳区和四县(市)投资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58%以上。[责任主体: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六)突出投资结构优化。更加重视投资结构调整、效率提升,对照省政府的要求,全市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生态环保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均增长15%以上。[责任主体:市级有关部门,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稳量提质”,全市实现招商引资国内到位资金1540亿元,增长11.59%;浙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722亿元,增长10%。全市实际到位外资77亿美元,增长8%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合办、市商务委)
  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全市共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63个,其中实施项目450个、预备项目113个,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实施项目中计划新开工项目74个,建成项目70个,续建项目306个,具体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统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金融办及在杭金融机构等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一)发展平台领域。安排实施项目26个,预备项目4个,当年计划投资421亿元。全力推进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下城跨贸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重点突破城市之星国际旅游综合体项目、江河汇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完善产业发展平台内道路、配套设施等建设。
  (二)产业转型领域。安排实施项目231个,预备项目38个,当年计划投资360亿元。建成浙江中烟公司杭州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二期工程,杭州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华东管理区总部基地及转运中心项目,浙江美浓世纪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高档包装材料项目,富阳鞍钢金固(杭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新建高性能、高质量钢材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中电海康磁旋存储芯片研发及中试基地项目、杭州南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华东医药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格力电器杭州智能电器产业园、吉利集团首期年产10万辆AMA平台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工厂改造项目、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桐庐)、阿里巴巴网商银行、辉瑞全球生物技术中心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万向聚能城、电信创新园(东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一期、中通智慧产业园等预备项目前期工作。
  (三)基础设施领域。安排实施项目39个,预备项目16个,当年计划投资424亿元。建成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西北段、2号线二期工程、2号线三期工程、4号线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地铁三期工程、彩虹快速路工程(萧山段)、博奥隧道工程、江南大道改造提升工程(西兴立交—中兴立交)、望秋立交工程、文一路(紫金港立交—五常港河)提升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地铁5号线和6号线工程、市域轨道交通富阳线和临安线工程、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杭州至绍兴段工程、艮山路提升改造(彭埠立交—东湖路)工程、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紫金港路—保俶北路)、望江路过江隧道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杭州铁路西站工程、杭州中环工程(城市组团环线)、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江东大道改造等预备项目前期工作。
  (四)城乡统筹领域。安排实施项目40个,预备项目11个,当年计划投资133亿元。建成104国道余杭马头关至勾庄段改建工程、15省道至02省道连接线(长西线)临安段改建等项目;开工建设03省道萧山义桥至楼塔段改建工程、淳安S302省道丰茂半岛连接线工程、规划330国道淳安临岐至临安湍口段改建工程淳安段等项目;加快建设杭黄铁路项目(浙江段)、溧阳至宁德国家高速公路浙江省淳安段工程、临金高速公路建德至金华段工程(杭州段)、崇贤至东湖路连接线一期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临金高速省高网段工程、320国道余杭博陆至仁和段改建等预备项目前期工作。
  (五)生态环保领域。安排实施项目43个,预备项目12个,当年计划投资77亿元。建成杭州九峰环境能源项目、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临安污水处理二厂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萧山餐厨生物能源利用项目、萧山区蜀山片外排等项目;加快建设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七格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萧山区浦阳江治理工程、青山湖综合治理和保护工程、钱塘江治理富阳段干堤加固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扩大杭嘉湖南排杭州八堡排涝工程、钱塘江生态经济长廊建德段(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等预备项目前期工作。
  (六)公共服务领域。安排实施项目71个,预备项目32个,当年计划投资285亿元。建成杭州市职工文化中心、余杭区社会福利中心迁建等项目;开工建设杭州高级中学大江东分校、钱江世纪城学军中学附属文渊中学、市南郊监狱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城中村改造、亚运场馆、杭师大迁建、杭州市儿童医院医疗综合楼、杭州市全民健身中心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西湖大学、云谷国际公学、浙江工程师学院、市民公园等预备项目前期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1+6”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突出平台支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投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投资比重,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上更进一步。
  1.做好产业规划空间布局。以“一区、两廊、两带、两港、两特色”产业布局为导向,推进“多规融合”,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及特色产业园区等发展平台,引导要素集聚、人才集聚、产业集聚,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和产业发展承载力,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高地。
  2.狠抓产业招商及重大工业项目招引。充分利用后G20峰会效应,瞄准聚焦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项目,在精准招商、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完善考核上求突破,不断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思路,做到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敲门招商,力争谋划引进一批重大产业尤其是重大制造业项目。同时发挥主平台作用,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推动杭州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3.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录,获得政策红利。做好引进项目签约、落地及配套服务工作,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格力电器杭州智能电器产业园、吉利集团首期年产10万辆AMA平台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工厂改造项目、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桐庐)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的推进速度。
  (二)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民间投资力度。
  1.加强制度保障。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相关意见办法,从制度、财税、管理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增强投资信心,营造良好氛围,助推民间投资增长。
  2.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建立完善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机制,对企业投资项目原则上提供免费代办服务;完善中介市场管理,实现中介服务时限、收费“双下降”,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面放开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深化企业“零地”技改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等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减少民间投资制度性交易成本。
  3.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立PPP项目储备推进机制。2017年要把PPP项目作为撬动民间投资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高PPP项目签约率,并适时再推出一批PPP项目,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以及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领域,充分发挥社会资本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能力,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4.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公司相结合的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积极引进和培育为民间投资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财务、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培育为民间投资服务的资本市场及融资模式等,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三)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突出改革攻坚,优化制度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制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6〕33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5〕111号)的精神,研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施细则,落实责任,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重组,统筹全市政府类优质资源,根据不同功能组建整合、做大做强市级及各地国有投融资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
  3.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出台《杭州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及核准目录,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缩减核准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升审批效率,推进审批“最多跑一次”各项工作。
  (四)围绕城市国际化,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抢抓“后峰会、前亚运”机遇,以城市国际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十三五”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强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我市有效投资持续健康增长。
  1.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以“十三五”重大项目规划为基础,对照城市国际化要求,储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制定三年滚动计划,形成“储备一批、启动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的储备滚动机制,为杭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提供项目支撑。
  2.抓好重大项目前期攻坚。争取更多城市国际化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前期攻坚计划,倒排时间、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及时跟踪项目报批情况,更新在线监管平台上项目进度,加大审批及服务力度,做到“盯人盯事盯进度”,确保项目前期按节点计划推进。每个区、县(市)至少要有50个重大项目列入前期攻坚计划。
  3.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对城市国际化等重大项目,坚持并优化领导联系制、督查督办制、挂牌亮灯制、拆迁承包制、考核奖励制等各项举措。加强与各项目责任单位对接,围绕“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分阶段推进要求,科学合理编制项目节点计划,明确各责任单位年度目标任务,确保重大建设项目有序推进。认真梳理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事项类别深入开展“周、旬、月”协调工作,切实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15个重点工作督查组要加大对重点项目问题协调及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10个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综合监督组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推动。
  (五)强化要素保障,创新有效投资考核机制。
  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及融资难题,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盘活土地及资金,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工作。
  1.加大用地保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提高土地要素保障水平。进一步盘活存量,有序消化和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大力推进垦造水田专项行动计划和“611”耕地保护工程。鼓励通过山海协作、大战略大项目合作等方式从外地调入指标,以弥补指标缺口。通过内部挖潜和外向调剂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本地区耕地占补平衡能力。
  2.强化资金支持。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国家各类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和各类企业债券,争取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对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支持和贷款落地。加强政、企、银对接,力争全年新增重点项目贷款实现新突破。同时鼓励企业上市,积极推进企业直接融资。
  3.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考核。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立法工作,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及修订,科学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和财政资金,进一步增强投资计划执行刚性,加强计划执行的跟踪考核,有力促进投资增长。
  4.创新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投资考核指标两年打通,突出结构优化、目标精准、分类考核。对区、县(市)投资的考核,适当提高项目投资考核比重,结合各区土地出让情况,分类下达房地产开发投资考核指标;对相关市级部门,既考核重点项目投资,又考核行业领域投资总量及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