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hz00043/2016-25466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残联康复〔2016〕39号 | 成文日期: | 2016-07-04 |
发布单位: | 市残联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有效性: | 有效 |
各区、县(市)残联,教育局,卫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实施杭州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的通知》(杭残联康复〔2016〕27号),切实提升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工作成效,4月6日至5月27日,市残联会同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共同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全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与补贴制度专业康复评估,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列入专业康复评估的项目共四项,分别是聋儿语训、脑瘫康复训练、智障康复训练和孤独症康复训练。本年度列入专业康复评估任务为328人(含智力康复预报任务数)。由于有新发现残疾儿童参加评估,实际评估463人,其中聋儿语训110人,脑瘫康复训练115人,智障康复训练125人,孤独症康复训练113人,实评人数超出任务数的41.16%。
从康复显效率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今年总体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接受康复评估的残疾儿童中,按时参加康复训练的有451人,占总评估人数的97.41%,其中416人康复效果显著,总体显效率为92.24%。四项评估中,聋儿语训整体康复效果继续保持第一位,康复显效率最高,达100%;孤独症康复训练显效率第二,达89.26%;智障康复训练显效率第三,达82.23%;脑瘫康复训练显效率第四,达78.29%。
评估结果统计显示,今年我市有适龄残疾儿童124人,其中适宜进入普幼人员82人,占适龄儿童数的66.13%;适宜进入普小人员25人,占适龄儿童数的20.69%;适宜进入特教学校17人,占适龄儿童数的13.71%。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今年评估方式在历年工作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统筹,确保任务完成
市残联、市卫计委、市教育局联合发文,明确将残疾儿童康复评估作为年度工作任务,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三部门共同拟定了康复评估方案,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和细化。评估前,市残联牵头召开动员会,为评估专家详细讲解工作流程、具体方案、注意事项等。在市卫计委、省残联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三部门共同组建了由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市一医院、市七医院、杭州聋儿康复中心等单位7名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专家组完成了对全市463名残疾儿童的康复评估。
(二)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落实
作为评估工作的主要承接单位,各区、县(市)残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通过多种措施确保了评估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精心部署,全面动员。康复干部、社区康复协调员全面参与动员工作,逐个电话或上门通知残疾儿童家长、监护人,宣传评估的重要意义,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参加评估。二是认真组织,分类施策。主城区和临安市由残疾儿童家长联系评估专家,双方预约时间进行评估;萧山、余杭、富阳三地由当地残联邀请评估专家上门,对当地残疾儿童开展统一评估,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桐庐、建德、淳安由市残联组织评估专家组,赴当地集中评估,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受到了家长和监护人的欢迎和好评。三是广泛宣传,有效引导。结合康复评估工作,各地残联大力宣传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最新政策,宣传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等,引导残疾儿童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以恢复或提高缺失的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三)完善工作流程,确保评估质量
一是评估标准更加细化。今年的评估内容进一步丰富,除了受评估儿童的基本信息外,还罗列了各类注意事项,包括评估时间安排、评估专家信息、评估所需资料、评估结果反馈、费用安排等,使家长或监护人对评估标准和要求一目了然。市残联、市教育局还分别对康复训练、补助政策、入学建议提出下一步建设性意见。二是监督保障更加强化。规定了明确的评估时限,要求各区、县(市)在5月27日前完成康复评估年度任务,既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及时的专业康复建议,又使得适龄残疾儿童能及时入学。市教育局专门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杭州市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评估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的通知》,对适合进入普小和特殊学校的残疾儿童名单进行公示,并督促区、县(市)残联做好这部分残疾儿童的入学工作,确保康复后的适龄儿童不延误接受义务教育。三是评估操作更科学化。允许家长自行联系评估专家约定评估事宜,确保家长与专家有足够的沟通时间;要求残疾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在评估时带齐资料,使专家在评估时能充分了解残疾儿童状况;规定对每位残疾儿童的评估时间不得少于半个小时,确保评估全面,所提建议有针对性;针对5月份后新发现的少量残疾儿童,另行在10月份安排评估,确保纳入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所有对象都能得到权威、专业的评估。
三、存在的问题
本次评估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统计结果发现,部分残疾儿童至5月仍未接受康复训练,共计12人,其中聋儿语训6人,脑瘫康复训练2人,智障康复训练3人,孤独症康复训练1人,未康复训练人数占总评估人数2.59%,说明项目实施部门在操作中有漏洞,在残疾鉴定、康复训练、政策宣传、任务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总结等诸多环节中还存在不足,没能很好地履行项目主管部分的应尽职责,需要尽快改进。
(二)康复机构发展不均匀
一是康复机构地域分布不均。城区康复机构相对集中,康复训练类型相对齐全,县(市)康复机构数量少,开展业务也少。二是康复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机构工作水平相差较大,良莠不齐。三是机构总体数量少,服务人数能力有限。四是机构同质化现象严重,相同业务类型的康复机构开展的业务内容相同或相似,没能很好地形成特有优势。五是少部分康复机构不正规,没有进行合法的注册登记,开展的业务也不专业。
(三)家长康复意识淡薄
部分家长对康复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意识到康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变化,没有及时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部分家长不重视家庭康复,认为有机构康复就行,没体会到家庭康复在康复训练中的重要性;还有部分家长因为家庭客观条件原因,如经济不宽裕,康复机构路途遥远等原因,忽视了孩子的康复,导致了康复最佳时机的延误。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进项目不足
针对康复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各区、县(市)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属于自身问题的,要逐一补上漏洞,弥补不足,做到工作无纰漏,不出错;属于康复机构问题的,要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监管,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规范化建设,促进机构进步发展,形成优势和特色;属于残疾儿童家长问题的,要加大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力度,加强康复技能培训,促进残疾儿童家长提高康复意识。
(二)加强政策宣传
今年是《关于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和补贴制度的通知》施行的第一年,文件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具体操作等都作了调整、细化和完善,各区、县(市)残联、卫计局、教育局要认真细致解读政策,理解文件精神,熟悉文件内容。要通过集中授课、下乡指导、媒体宣传等形式,做好政策的宣传和介绍,确保基层残疾人康复干部、残疾儿童家长都知晓政策。
(三)抓好项目落实
在广泛宣传《关于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和补贴制度的通知》的同时,也要抓好项目的实施。各级残联康复干部要知晓文件内容,明晰项目流程,熟悉具体操作。要考虑周全,优化细节,定期自查,及时改进,把项目做精、做细、做实、做出成果,使项目真正惠及所有残疾儿童家庭。
(三)推进机构建设
根据省残联统一部署和安排,市残联将优中选优,上报一批实力强、服务好、口碑佳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作为全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在此基础上,市残联将制定公布市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建设标准,作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指定入托机构,只有入选市级及以上定点机构名单的机构,才有资格享受政府扶持、资金补助等优惠。以此项工作为契机,各地要全力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发展再上台阶。
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杭州市教育局
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