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公布第五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杭政办函〔2006〕217号)精神,经申报、评审和公示,日前,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45项。其中,新入选项目42项,包括民间文学4项,传统音乐1项,传统舞蹈3项,传统戏剧2项,传统美术4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传统技艺16项,传统医药4项,民俗5项;扩展项目共3项,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各1项。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抓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我市出台《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
日前,我市出台《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计划兴建一批重点工程,成立应对气候变化中心,建立市场化减碳机制,把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努力让美丽杭州的水更清,天更蓝。
这批重点工程包括235个项目,总投资4422.34亿元,涵盖节能减碳重点工程、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工程、生态保护和碳汇建设工程、低碳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重点工程、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和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程等七大领域。
借助在杭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科研机构优势,我市计划成立市应对气候变化中心,围绕可再生能源、节能减碳、生态保护与建设、低碳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低碳试点示范、碳强度考核、碳总量控制、碳核查、碳足迹、碳评估等重点领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市将建立市场化减碳机制,鼓励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按照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积极推动全市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参与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同时还将建立市场化减碳机制,把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市147项重大科技项目获国家和省财政资助
近日,2013年国家和省财政资助重大科技项目全部下达完毕。我市共147个项目获资助,其中国家863计划1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项、国家02专项1项、省重大计划项目116项。项目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动漫游戏、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获国家和省财政资助达18286.54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助9496.54万元,省财政资助8790万元。
我市新认定一批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125号)精神,经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近日,市政府认定杭州万轮科技创业中心、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杭州数字信息产业园、杭州富春硅谷、杭州(国际)传感器产业园等5家单位为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第七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