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我市连续第十二次蝉联全国民企500强城市上榜企业数榜首等5则
时间: 2014- 08- 28 03: 50 来源: 浏览次数:

我市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8月8日上午,全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副市长张建庭出席会议并讲话。  
  去年12月31日,杭州市政府联合省工商局率先在高新区(滨江)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推出了九个方面改革内容,并于今年3月1日起,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积极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自3月1日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至7月31日期间,全市新登记企业26070户,同比增长39.32%,注册资本总额1327.48亿元,同比增长113.52%。

我市连续第十二次蝉联
全国民企500强城市上榜企业数榜首

  8月18日,全国工商联公布“2014中国民企500强”名单,我市共有50家企业上榜,占全国的10%、全省的36.23%,上榜企业数连续第十二次蝉联全国城市和浙江省首位。据悉,此次民企500强根据2013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标降序排列,入围门槛由上一年度的77.72亿元提高到91.22亿元,提升幅度达17.38%。

杭州下放85项投资建设项目市级审批管理权

  8月22日,杭州召开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权下放工作会议,部署和推动新一轮的建设工程项目市级审批和管理权下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立毅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谢双成主持会议。
  依据最近发布的《杭州市进一步下放建设工程相关市级审批和管理权限的实施方案》,市级各部门权力清单中涉及建设工程项目的权力事项,除市级政府投资的项目,跨行政区域、流域的项目,西湖风景名胜区等重要区块项目,以及《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空间布局指导(2013年本)》限制类项目以外的建设工程项目,其审批和管理权限将通过委托和直接放权形式下放给主城区政府。此次纳入放权范围的共有85项市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权限,涉及发改、经信、安监、城建、规划、国土、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
  根据此次放权改革的时间表,8月之前为权力对接阶段,9月为业务培训阶段,10月为权力运行阶段,12月为集中办理阶段。下放的市级审批权限和管理事项,要在12月底前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统一进驻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并向窗口授权,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我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软件服务外包大赛

  8月5日至8日,2014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软件服务外包大赛在我市成功举办。软件服务外包大赛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一个分支赛事,是涉及全国高校的国家级竞赛活动,该赛事由市商务委和杭州师范大学共同承办,去年起正式落户杭州。本届大赛有来自全国99所高校的111支队伍进入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一等奖10件、二等奖34件、三等奖67件。大赛还安排比赛学生参观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和市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虹软;举办人才招聘专场对接会,我市15家企业和300余名参赛学生面对面进行就业咨询、作品展示和现场招聘等,使参赛学生进一步了解杭州及其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和促进大学生来我市就业创业。

我市新选拔50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日前,2014年杭州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揭晓,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谭芬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叶华俊等50名人才入选,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4名、高技能人才3名、农村实用人才3名。
  选拔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单位推荐、材料公示、区县(市)和主管部门初选、专家评审、市政府津贴领导小组审议、公示等环节产生最终入选人员名单。为确保选拔的公平和公正,专家评审工作通过专业组初评和评委会复评两个阶段进行,专业组初评采用网评专家独立评分形式,评委会复评采用会议集中评议投票形式。评审专家库成员全部由市外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并随机抽取产生。
  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市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一种激励制度。自2006年我市启动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以来,每两年选拔一次。近年来,选拔工作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十大产业”的要求,注重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中选拔人才;注重选拔一线的优秀专业技术、技能、农村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