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春风行动”为困难家庭“送清凉”
日前,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开展全市机关党员干部走访困难群众“送清凉”活动,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怀关爱带给每一户困难家庭。
今年“送清凉”活动从7月22日开始到8月15日结束。市本级从“春风行动”募集资金中拨出1100余万元专款,通过组织市直单位机关1万余名党员干部、工会系统1000余名工会干部上门走访“送清凉”的形式,向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证》(2014年7月在册)的1万余户低保和困难家庭、残保对象以及5000余户市级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和持《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春风行动”救助证》的家庭,每户发放“送清凉”慰问金700元,帮助困难家庭舒畅顺心地度过高温天,提高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按照“春风行动”上下联动的要求,各区、县(市)将同步组织开展本级机关党员干部走访困难家庭“送清凉”活动,走访对象为区、县(市)级持证困难家庭。
市本级公租房日前开始受理申请
2014年市本级公租房受理对象为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及创业人员。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申请人具有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籍5年(含)以上;申请家庭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7691元;申请家庭在市区无房。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申请人具有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籍,或持有市区居住地公安机关签发的有效期内的《浙江省居住证》(或《浙江省临时居住证》);申请人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或高级(含)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毕业未满7年(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申请人在市区用人单位工作,并签订1年(含)以上劳动合同,且连续缴纳住房公积金或社会保险金6个月(含)以上,或持有市区营业执照和1年(含)以上完税证明;申请家庭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7691元;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在市区无房;申请人(配偶)直系亲属在本市区无住房资助能力,具体标准如下:申请人(配偶)直系亲属在市区拥有2套以下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50.55平方米的,认定为直系亲属在本市区无住房资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人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其申报的经济收入不作为审核条件。申请公租房的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至二级智力、精神、下肢、视力残疾人的,有年满70周岁的,有烈士遗属的,有见义勇为人士的或者根据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应当予以优先保障的其他情形可以纳入优先保障。
从7月14日开始,符合2014年市本级公租房准入条件的申请家庭,可在日常工作日前往各区住建局提交申请。本次受理申请时间截至9月30日止。
我市围绕“五水共治”拉开今年首场公述民评问政活动序幕
近日,我市首场公述民评活动正式启动。首场活动将围绕“五水共治”话题,重点关注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和主城区住宅小区积水治理两项内容。目前,市城管委、建委、环保局、林水局4家问政单位均已通过《杭州日报》向社会发布公开承诺,杭报在线同步开辟公述民评专题,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和留言。预计10月举行电视问政直播,届时除现场民评代表和问政单位面对面交流外,市民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收看问政活动节目。
新一批直接认定高技能人才出炉
7月4日,我市召开全市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评审会。会上,由11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根据《杭州市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对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了仔细审查,最终有72人通过了评审。他们分别来自杭州娃哈哈集团、杭氧集团公司、神钢建设机械公司、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杭州楼外楼实业集团、杭州动物园等16家单位,从事冷作钣金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电机嵌线工、熔化工、制浆造纸工、观赏动物饲养工、中药固体制剂工等20个不同职业(工种)。杭州市通过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为一线技能人才成长开通了绿色通道,有力地推动了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同时对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