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14-247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政发〔2001〕143号 成文日期: 2014-06-19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旅游、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综合类
有效性: 有效
关于杭州湖滨商贸旅游步行街区城市设计的批复

市城乡建委:
  你委《关于“杭州湖滨商贸旅游步行街区城市设计”审查意见的请示》(杭建设(2001)56号)悉。经第八十九次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对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单位共同编制的城市设计方案原则同意,并提出以下修改意见。现批复如下:
  一、设计范围
  湖滨商贸旅游步行街区东靠浣纱路,西临西湖,南到解放路,北至庆春路,总用地约40公顷。
  二、设计目标
  湖滨地区作为杭州中心城区与西湖景区的过渡地区,是杭州城市的核心区块。其设计目标为:充分发掘、保护和弘扬湖滨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力求西湖山水景观与城市繁华气氛相互渗透、交融,创造环境宜人、富有活力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步行商业街区。
  三、设计原则
  (一)把握好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功能分区一般根据资金平衡、市场需求、整治进程、引进项目、历史文物保护需要进行调整,是一个动态过程,带有不确定性。规划中该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一般性住宅拆迁后不能回迁;保护古建筑、里弄等历史遗迹;从长远的角度看,湖滨路改为公园,实施地下隧道设计应立足于整个交通系统进行全盘考虑,但对地面部分,既要考虑“软质景观”,又要考虑“硬质景观”,使之和谐;东坡路(包括平海路一段)改成商业区;逐步恢复六个公园的传统文脉;新建的楼房必须是小体量、坡顶式建筑。
  (二)把握好历史与现在的关系。对湖滨地区现有历史遗迹(古建筑、里弄、名人故居等)要采取不同保护模式,注意历史遗迹周边区域的过渡和协调控制,包括建筑形态、建筑色彩的处理和绿地配置等,既要继承历史文脉,充分体现杭州传统特色,又要能创造出环境优美、富有活力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步行商业街。
  (三)把握好整体景观与微观景点的关系。要在宏观控制的基础上,调整小尺度轮廓的天际线布局,完善近距离的轮廓线。充分考虑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的科学组合。控制湖滨路边的建筑,不能在远距离破坏景观。步行街系统中的骑楼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造,多一些拱型的曲线以弥补临湖平行线条过多的单调性;补充小体量、尖顶式建筑,体现本地化、小尺度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四)把握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地下空间的利用要从创造价值的角度进行考虑,一些不创造经济价值但属于必需的公共设施可列入考虑范围。解放路至平海路一段地块上的合法建筑物,由上城区政府进行整体收购,凡是国有的资产不能按协议转让或以改制的方式改变所有权,要以整治单位为主体,代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从方法、手段、整个操作上考虑投入产出关系,确保整体平衡。在严格规划的前提下,做好控制性详规,将小尺度的房子做出实体模型后,连同地块进行公开拍卖。
  (五)把握好近期与远期规划的关系。要做好地下轨道交通和延安路、湖滨路地下通道间的衔接。东坡路的改造规划设计要充分发扬杭州作为旅游城市的传统特色,塑造城市新形象。杭州湖滨商贸旅游步行街区城市设计是一个长期、延续的规划过程,市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做好研究、论证工作,全盘考虑各种城市要素的形态关系,力求将规划做细、做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上城区政府要根据上述五条原则,抓紧做好城市设计的深化完善工作。
  四、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
  (一)功能布局和业态布局:在执行方案规范的前提下,可根据市场需求作适当调整。
  (二)交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步行街区的动、静态交通组织;龙翔桥公交中心站的处理要优化;市城乡建委、规划局要对湖滨路改为地下交通问题,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系统等方面召集国内外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地下通道设置、进出口布置等的方案,报市政府专题研究。
  (三)遗迹保护:同意对湖滨地区现存历史遗迹(如湖边村、思鑫坊、吴山路协兴里里弄、龙翔里等)采取不同的保护模式,应注意历史遗迹周边区域的过渡和协调控制。逐步恢复沿湖六个公园的传统文脉,处理好与西湖风景区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
  (四)湖滨天际线:近景与远景,近观与远观,动与静等要作全局统筹考虑。尤其要注意近景的轮廓线的起伏多变,以弥补凯悦、元华大厦等大型平顶建筑对景观的影响。
  (五)延安路地下商业街要充分考虑杭州的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方案要进一步完善。
  (六)东坡路的改造和贯通要远、近期结合,并进行经济测算后研究实施办法。
  (七)配套设施:应充分考虑公建配套服务设施(如公厕等),补充完善绿化系统分析,对湖滨地下隧道的建设与现状树木的保护和地下隧道废气排放口处理等问题应作可行性研究和分析。
                     

二〇〇一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