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14-2476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政办函〔2007〕200号 成文日期: 2014-06-19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
有效性: 有效 统一编号: -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4-06-19 03:20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浏览次数:

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

  《杭州市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七年八月八日
 

杭州市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区域及现状
  玉皇山南综合整治范围为:北起玉皇山脚,南至复兴路之江路,东起里太祖湾地块,西至洋房山脊西侧,占地总面积约135公顷。
  该区域包含白塔、“八卦田遗址”、“吴汉月墓”等国家级、市级文保单位和文保点6处,安家塘历史地段1处,历史建筑3处,推荐历史建筑4处;有原玉皇村村民、居民1595户;需安置住房面积约15万平方米,需整治改善风景区内农居面积约2万平方米。区域内建筑陈旧且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全,居民居住条件较差;文保点、拟保建筑亟待修缮;陶瓷品市场有待进一步改造提升;铁路支线和铁路用房、用地量较大,给该区域的整治改造增加了难度。
  二、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为指导,坚持规划先导、文化保护、环境整治、功能调整、安居富社、部门联动的原则,以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区、打造旅游休闲增长极为目标,努力实现还景于民。
  三、具体任务
  1.文化保护工程。发掘、整理区域内6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南星桥近代铁路工业文化,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遗存,力争在2008年10月前初现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集中展示区的基本面貌。
  2.民居建设工程。实施危旧房改善、“城中村”改造和居民拆迁安置等项目建设,力争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使区域内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基础配套工程。加快区域内道路、停车场建设,解决动、静态交通问题;实施截污纳管和电力“上改下”、低洼积水地区改造、水渠(质)污染根治、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卫生、环卫、农贸市场等公建设施。到2008年底,基本建成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网管设施、公建设施系统。
  4.环境整治工程。对八卦田核心景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在今年10月1日实现八卦田公园全面开放。同时对区域内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对玉皇山南地区保留建筑及环境进行整治,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提升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环境品质。
  5.市场改造工程。调整陶瓷品市场产业结构,改变经营模式,压缩仓储面积,淘汰石材木材加工场,全面提升陶瓷品市场品质,努力实现市场商场化,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6.产业调整工程。调整、优化景区内用地规划,完善景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加强旅游宣传与营销,调整产业功能布局,发展商贸、旅游休闲产业,凸显旅游休闲与商贸居住的综合功能。
  7.铁路置换工程。实施土地置换,力争废除铁路工务段段管线,搬迁货场,异地规划新建机务段,废除铁路支线,搬迁沿线铁路单位,重新规划、调整、优化铁路用地,实现“铁、地双赢”。
  8.土地整理工程。对区域内存量土地进行整理,在满足安置房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对景区外地块尽可能实行公开出让,以减轻整治资金平衡压力。
  四、工作步骤
  按照“一次规划、滚动推进;先易后难,分期实施”的要求,综合整治工程分3年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整治启动阶段。
  今年10月1日前,完成八卦田核心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和安置房建设前期工作。
  1、整治一个景圈。围绕八卦田核心景区外围,8月底前完成八卦田周边房屋屋顶及立面整治;9月15日前完成八卦田南、北入口及广场景观整治,完成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绿化工程;9月20日前完成广场亮灯工程;9月下旬完成陶瓷品市场西侧房屋立面及屋顶整治。
  2.完成两个方案。
  (1)编制区域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详规。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区域综合整治的工作要求,优化编制玉皇山南地区详细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作为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
  (2)完成专项方案设计。10月底前基本完成道路建设、管线改造、水渠(质)污染治理、环境整治以及文保、历史建筑、老房子保护等专项方案的设计。
  3.实施三项工程。
  (1)截污纳管工程。结合八卦田周边低洼积水地区的改造和电力“上改下”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八卦田周边的截污纳管工程。
  (2)背街小巷改善工程。8月底前完成白云庵路、白云支路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
  (3)道路建设工程。力争在9月30日前完成南复路(玉皇山隧道口至凤凰山路)、凤凰山路(南复路至白云路)道路工程建设。
  4.做好四个准备。
  (1)做好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8月中旬,由西湖区政府负责落实公交公司停保场的临时过渡场地;公交公司停保场于9月20日搬迁完毕;完成公交公司停保场及三角道地块的前期规划、设计及相关审批工作,确保10月份启动安置房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进入立项审批程序。轿子巷、山南仓库、粮油市场地块以及陶瓷品市场南地块、风景区内旅游配套设施等建设项目进入立项审批程序。
  (3)制定拆迁安置政策。结合玉皇山南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拆迁安置政策,为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规避风险,减少矛盾纠纷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4)整合市属部门及铁路、经联社、部队的力量,力争废除工务段段管线及轨枕厂搬迁,落实安置房建设用地。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基本完成景区外安置房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区域内历史文化节点保护工程,启动铁路支线搬迁。具体实施“一网、一区、一链、一场”建设:
  “一网”即完善玉皇山南地区主体路网结构。凤凰山路二期工程建成,交通组织基本畅通;排水、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线埋设完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一区”即全面实施安置房区块建设。全面启动拆迁、安置工作,完成凤凰山路道路红线范围内住户及风景区外村、居民房屋的拆迁及公交停保场区块安置房的建设,启动风景区内村、居民房屋拆迁及农居改善工作;同时加快推进省属、市属企业搬迁,启动铁路单位搬迁及支线废除,优化调整腾空地块、铁路地块用地规划;启动部分区块配套公建设施项目建设,完成部分地块绿化。
  “一链”即串成历史文化景点链。基本完成吴汉月墓、大资福庙等文保点及安家塘、白塔岭“驾涛仙馆”等历史地段、历史建筑、老房子的保护整治;景区的项目、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景点基本建成,散落的旅游资源初步“串珠成链”。同时,规划保留建筑的整治工作全面启动。
  “一场”即完成陶瓷品市场产业升级整治。2008年国庆节前,完成陶瓷品市场产业升级整治,使市场品质有较大提升。
  第三阶段:基本完成阶段。
  2009年国庆节前,基本完成玉皇山南地区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文化保护。白塔公园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初步建成白塔遗址公园,区域内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等历史文化遗存基本恢复并整治完毕,“文脉”得以延续。
  2.安置改善。完成风景区内村、居民房屋拆迁及农居整治任务,完成江滨职高及省属、市属企业单位的搬迁。玉皇山南地区拆迁、安置工作基本结束,“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3.环境整治。完成规划保留建筑的环境整治,同时做好其他遗留地块的综合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玉皇山南地区配套公建设施建设及环境绿化、美化,全面完成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初步形成。
  4.产业调整。完成玉皇山南地区产业调整、业态布局,陶瓷品市场改造提升为陶瓷商业中心,同时发展沿江商贸、旅游休闲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工作保障
  (一)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杭州市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领导小组。上城区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玉皇山南综合整治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具体负责区域整治工作。要通过下派挂职干部、抽调骨干力量、向社会招聘等途径,进一步充实指挥部力量。
   (二)资金保障。通过市、区两级财政支持和地块出让平衡整治建设资金。其中,市财政提供3亿元无息贷款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上城区财政划拨1000万元作为指挥部开办资金;按规划确定的地块予以出让以平衡建设资金。
  (三)机制保障。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保证市、区两级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1.每周例会制。指挥部每周召开例会,研究整治工程。
  2.定期督查制。由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项工程进度、质量及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报市委、市政府。
  3.部门联动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部)牵头,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横向沟通,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综合整治工作。
  4.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部)内部进行责任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奖惩制度,提高工作效能。
  5.廉政责任制。加强重点建设工程监察,落实招投标制度,强化预决算及工程联系单管理,自觉接受人大和纪检、审计部门以及社会、新闻媒体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