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深化市、区两级医疗资源统筹配置,江干区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等6则
时间: 2014- 05- 28 04: 15 来源: 浏览次数:

下城区深化市、区两级医疗资源统筹配置

  为深化市、区两级医疗资源统筹配置,提升基层社区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居民选择在社区首诊,在2013年慢病防治首席管理医生制的基础上,下城区与市一医院在社区护理及妇幼保健领域开展协作,其中市、区两级妇幼保健协作机制在我市尚属首创。一是专家导师指导。该区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拔出6名具有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双重经历的首席社区护士,接受市一医院选派的心血管科、内分泌科高级专科护士以导师制方式进行“1对1”培养指导;选拔7名基层骨干妇保医生,牵手市一医院8位产科专家建立“1对1”导师制。市一医院导师制定专项培训计划进行业务带教,包括集中培训授课,跟随导师查房、专家门诊等,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二是联合门诊带教。该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一医院设立妇幼保健联合门诊,市一医院产科专家定期到联合门诊坐诊,进行诊治。三是畅通双向转诊。规范双向转诊标准,明确双向转诊流程,建立“绿色通道”,实现双向转诊的无缝衔接。基层妇保医生对确需转诊的孕妇签发转诊通知书并及时告知导师,对留院治疗的孕妇随床跟进,对出院的孕妇进行随访管理。四是沟通监督保障。每季度开展沟通交流会,共同探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导师和学员进行中期考核评估和年度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与晋升等挂钩。

江干区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江干区加快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步伐,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力度,初步形成了银证保等多种金融机构业态并存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区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不断扩大。一是加快区域金融要素交易市场平台集聚。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华东林权交易、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杭州产权交易所等一批专业要素交易市场落户我区。深化与省股交中心战略合作,助推区内2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成长板挂牌交易。二是加大对区内金融机构融资的服务力度。组织召开全区金融机构座谈会和银行项目对接会,向银行、小贷、创投等30家金融机构推介该区各类企业优质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4个。今年一季度,5家小贷累计发放100万以下小额贷款4.6亿元,向弱势群体发放贷款笔数52笔,有效地扶持了大学生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开展金融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会计、券商等上市中介机构赴科技经济园区开展“新三板”及融资培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组织银行进社区为居民普及金融防诈骗知识,提供理财产品咨询。积极推动北京银行在该区范围内开设微银行和社区银行,为居民提供便利,探索解决金融服务社区“最后一公里”问题。

桐庐县“四个加法”新模式助推创业

  近年来,桐庐县努力探索实践“四个加法”创业工作新模式,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创业担保贷款+跟踪服务”。为失业人员、农民、自主创业者等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并给予贷款贴息。实行贷后跟踪走访,开通“12333”创业信息咨询专线,及时了解贷款户经营状况,提供一站式、全程式、跟进式服务。截至目前,已办理小额创业贷款318笔,发放贷款5799万元,帮助463名失业人员、农民成功创业,带动2037人实现就业。二是“创业项目推介+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县级创业项目库,集中展示160余个创业项目。目前,创业项目库的创业点子已经催生出300余个小老板。同时,针对城乡低保户、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的登记未就业的劳动者开通创业扶持绿色通道,安排到创业小老板实践基地实习。三是“创业指导专家+创业基地”。目前,该县已有8个创业指导专家,帮助创业者评估创业项目,提供咨询、策划和诊断等服务。先后建成3个创业孵化基地和6个创业实训基地,投资200多万元在迎春商务区管委会建立“特色创业楼宇”,以市场价50%左右的廉价租金租给创业者,惠及100多名再次创业者。四是“创业优惠政策+典型表彰”。去年为251家(次)创业实体发放创业者社保补贴49.5万元。今年准备为360家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定就业失业保险补贴。充分利用品牌项目“创业文化周”活动,评选表彰年度“十佳创业新秀”,拍摄宣传片,进一步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效应。

临安市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显成效

  近年来,临安市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以坚果炒货为特色的全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2014年一季度,该市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3.6亿元,同比增长20%。一是注重政策引导。该市设立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市场开发。至今已培育出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5家、示范村7个和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创业示范点。2014年,将扶持资金提高到每年200万元,重点扶持“淘宝村”等电子商务集聚村的培育和建设。二是注重集聚发展。该市按照“两园多点”的空间布局思路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平台。临安市电子商务科技园有16家农产品电商企业和服务商入驻,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成为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交流等活动的主要集中区。位于该市西部的龙岗坚果炒货食品园已开发利用土地800亩,入园生产、仓储企业63家,2013年实现网络销售额3.36亿元,成为山核桃等坚果炒货的收购、加工、仓储和物流集聚区。三是注重模式创新。形成了“一带一馆+多个专题”的网络销售模式。入驻企业80家的阿里巴巴临安坚果炒货产业带(“天猫”平台)成为中国坚果炒货网上批发第一平台;入馆电商130余家的“淘宝•特色中国——临安馆”开馆,成为临安特色农产品面对消费者的集中展示展销平台,月销售农产品超过1000万元。

余杭区稳步推进企业职工技能培训

  一季度, 余杭区共完成企业职工培训1982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1676人,完成市下达外来务工培训目标任务的44.11%;完成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1129人,发证990人,完成市下达发证任务的45%。一是立足政策宣传,调动各方积极性。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走访全区各镇街、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面对面”宣传和介绍各项培训政策,引导和鼓励镇街、企业尽早推进技能培训工作,共发放各类培训政策、鉴定政策宣传资料8000多份,有效调动了镇街、企业主动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二是立足提早规划,做好年度培训方案。出台《余杭区2014年度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对今年的技能培训进行总体部署和规划,明确各镇街所需完成的培训任务。同时积极对接主要镇街,帮助各地根据各自产业分布情况,做好年度培训方案。三是立足“培企结合”,推进培训办班工作。主动为有培训需求的企业开办技能培训班,培训过程兼顾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注重培训知识和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的融合,切实提高培训办班的实效性。一季度,共实施自主培训办班约20期,参训学员达1500多人。四是立足企业评价,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根据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要求,在试点企业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试行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协助和指导企业首次自主开办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培训链条装配工64名,并通过企业自主技能鉴定和综合评价,32名职工取得高级工证书。

拱墅区以“三民工程”全面实现高质量就业

  拱墅区通过开展掌握就业动态知民情、解决就业困难解民忧、提升服务质量办民事的“三民工程”,全力助推服务下移,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今年以来,该区就业率达到98.83%,全区城镇新增就业0.67万人,引导和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37万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5笔。一是掌握就业动态知民情。依托市、区、街道三级人力资源平台,建立“互济互补”岗位储备体系。通过发挥就业援助员、企业劳资干部用工信息员及劳动监察网格化作用,全面深入了解辖区企业用工情况,建立岗位银行。截至目前,登记用工企业398家,收集岗位4280个,求职登记人员618人,其中5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成功介绍241人,成功率达39%。同时通过OA短信、QQ群等方式,向辖区内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宣传网上创业园招商事宜,鼓励其自主创业。二是解决就业困难解民忧。利用公益性职介所统一收集的单位招工信息,通过信息比对,按照“订单式”、“定向式”服务模式,及时将招工信息提供给有就业需求的失业人员。通过开展面点制作、物业管理等专业的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自食其力能力。通过完善政策帮扶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引进项目吸纳一批、开发岗位安置一批、技能培训促进一批等形式,今年已有172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2.6%。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办民事。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人力资源交流会”等活动提供招聘会、创业项目展示和再就业指导等系列服务。今年已举办劳动力交流会4次,提供各类岗位1015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的有293人;组织创业项目展示会2场,展示微创项目50余个;组织失业人员适应性培训14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