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创新举措推动知名餐饮集体“个转企”效益显现、富阳市率先晒出全国首张县域政府权力清单等5则
时间: 2014- 03- 28 11: 06 来源: 浏览次数:

拱墅区创新举措推动知名餐饮集体“个转企”效益显现

  近期,拱墅区创新举措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将“个转企”工作融入发展餐饮服务业的工作中,着力推动辖区知名餐饮个体户转型升级。现已完成包括“粥皇餐厅”等十余家重点餐饮企业的集体转型升级。上述企业转型后注册资本总额近300万元,转型前营业额约为每月586万元,转型后约为每月650万元,增幅11%;纳税额约由每月36万元增加至40.3万元,增幅12%;转型前就业人员约为180人,转型后约为210人,增幅17%。一是融入政府工作重点,实现平台依托。近年来,拱墅区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建成了胜利河大兜路美食街等8大各具特色的餐饮服务聚集区,在此基础上将餐饮行业的“个转企”工作融入该区政府重点工作,使得餐饮企业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其“个转企”寻找依托平台,借力政府各部门,集聚力量,深入开展餐饮行业转型升级工作。二是结合餐饮行业特点,实现转型推动。餐饮行业的注册登记涉及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环保审批意见等前置审批,该区召开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对符合要求的转型企业无需办理前置手续,实现转型零阻碍。同时利用餐饮行业特点,开展宣传进街区,实行登记办理一条龙服务,落实政府的财政资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家一次性财政资助1万元。三是夯实效应辐射基点,实现引导强化。设计、制作《拱墅区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成长档案》,对转型企业在拓宽融资渠道、开展经营拓展、完善内部管理、进行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强指导。指导相关企业按《杭州市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的分支机构的指导意见》,设立下属分公司,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将符合条件、有转型需求的各行业个体户加入“个转企”培育库。

富阳市率先晒出全国首张县域政府权力清单

  近日,富阳市完成“清权厘权”阶段性工作,率先晒出全国首张县域政府权力清单。清单中共包含了1582项常用行政权力。清单列明了每一项行政权力的权力类别,权力名称,法律依据,实施主体。一是厘清行政权力底数。该市通过全市政府各部门行政权力的摸底梳理,掌握行政权力配置现状。创新了“原始行政权力,常用行政权力,非常用行政权力”的权力清理工作基本框架。将法律依据明晰有效,同时作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而必须保留的行政权力纳入“常用行政权力清单”。针对存在设置不科学、不符合本地实际、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的行政权力进行分类梳理,形成“非常用行政权力清单”。作为“清权厘权”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权力清单为后期部门职责梳理及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打下来扎实的基础。二是优化行政审批制度。该市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的过程中,全力打造“最快、最优”的行政审批制度。通过“一站式受理”,实现跨部门审批资料信息共享,减少重复环节,投资项目审批可减少重复提交申报材料300件次以上。“一张网监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电子政务平台,严格监管审批流程,及时开展效能督查。“一张单清权”在合法、合规、合时、合需的范围内,开展最大限度的“减权简权”工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一揽子评估”,对产业平台、功能区内的产业项目中介评估化零为整,施行一次性评估,取消具体项目中介技术评估环节。“一指数考评”,建立效能指数考核评价办法,实现部门行政效能水平直观化。“一张表公开”, 建立中介服务标准和运行规则,推行部门审批和中介服务捆绑考核,公开考核结果排名表,规范中介服务市场。“一窗式收费”,整合审批流程中收费项目,一个窗口收费,方便办事群众。三是探索行政权力边界。该市将探索政府管理和市场自主的边界作为本次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权力清单制度,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还权给社会、给市场,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将原本政府独力管理的社会事务进行市场化运营,让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在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中发挥出其独特的效果。目前,该市针对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制度、“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研究相关措施。“负面清单”外零审批制度,现已制定实施方案,有3家企业作为试点,预计从项目申报到开工时间压缩至60天以内。

临安市教育工作以改革谋发展

  2014年,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临安市将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载体,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学校发展动力,提高政策执行力。一是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省教育厅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制定实施《关于推进临安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开展新一轮岗位设置工作、实行教师评聘相结合;落实《临安市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校长管理办法》,对名师名校长、星级教师开展履职考核,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完善教育质量奖励实施方案,对重大教育成果及优秀教师进行奖励,鼓励创先争优等。二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今年,该市将实施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化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出台小班化教育指导意见,深化小班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效率;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升教科研实效。同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多样化发展;推进国际交流,探索开放办学,积极参与中小学与国际(港澳台)学校“千校结好”行动计划。三是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效能。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和市委34条等意见,严格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制定实施学校及机关公务接待管理细则;规范推行公务卡使用,加强《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相关培训,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第三方调解制度,及时有效化解校园纠纷。同时,完善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

萧山区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区

  今年,该区以“五水共治”为总抓手,采取“六个抓”措施,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一是抓水污染防治。围绕“五水共治”工作大局,抓好废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中水回用工程,减少重污染行业废水排放,实现印染、化工行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减少35%和30%以上。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全力创建萧山湘湖备用水源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二是抓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制定2014年度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加强煤改天然气改造,完成剩余144台燃煤锅炉煤改天然气工作,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创建无燃煤城区。同时,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加大对限行区高污染车辆检查,加快淘汰高污染柴油车。三是抓污染物减排。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和畜禽养殖场的减排工作,以及现有脱硫、脱硝设施的正常运行。完善减排刚性约束机制,从年初开始就明确重点企业年度废水排放量和用电量指标,随时掌握减排进展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四是抓重污染行业整治。全力抓好电镀、造纸、制革行业长效管理,做好造纸、制革行业的扫尾工作,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一厂一档”,开展“回头看”检查活动,对逾期无法完成或无法通过验收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五是抓执法监管。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按照九个“一律”原则,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大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雾霾天气工业废气、中高考期间噪声等民生领域的环保专项执法。六是抓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有激情、敢碰硬、打胜仗”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升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余杭区三措并举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

  近日,该区出台《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按照“城乡统筹、全民覆盖、一视同仁、分类享受”的原则,建立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核心,以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基本生活保障为补充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到2015年,城乡居民参加各类养老保障人数达65万人;为全区所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为所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意外伤害险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社会养老服务方面。全区20个镇、街道和开发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有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享受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达到6%以上;到“十二五”末,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6600张,实现全区百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4张以上,社会兴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50%以上,完成1400张床位的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任务。三是老年文体事业发展方面。健全以区老年大学和老年电大(学校)为龙头,各镇、街道老年电大示范分校为骨干,村、社区、各养老机构老年电大示范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形成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到“十二五”末,全区98%的村、社区均建有二星级老年活动室,整拆整迁的村要预留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空间;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满足老年人健身活动需求,到“十二五”末,老年体育人口比率达到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