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力抓文创精品建设、余杭区开展为企“破难题”专项服务行动显成效等6则
时间: 2014- 10- 28 05: 13 来源: 浏览次数:

高新区(滨江)力抓文创精品建设

  今年该区加强文创精品培育和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累计有14部作品获得全国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品。一是突出政府引导,加强协作力。立足该区文创产业特点,以精品化创作为目标,重点抓好20个文创精品项目的排摸和筛选。围绕动漫、影视、文学等门类,通过座谈研讨、专家评判、跟踪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强指导服务,形成社会化创作合力。二是突出主题特色,加强导向力。抓住时代特色、江南印记和动漫特点,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郑和下西洋》《岁岁清明》《梦回金沙城》等作品,体现民族之魂、婉约江南、和谐共生的大爱大美。今年4部极具传统文化和江南地域特色的作品获省“五个一”奖。三是突出政策激励,加强助推力。制定《关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扶强扶优扶精品”的具体条款,对获全国、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的文创作品,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四是突出人才培养,增强支撑力。加大文创园区建设力度,健全文创人才表彰激励机制,举办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端培训班、白马湖文创大讲堂、动漫创作沙龙等培训活动,共培训文艺创作人才1000人次,吸引朱德庸、许江、曲建方等70多位文创名人入驻,每年吸收大学本科以上人才1万多名。

余杭区开展为企“破难题”专项服务行动显成效

  自今年8月中旬以来,该区扎实开展为企业“破难题”专项服务行动,不断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截至9月底,该区已走访企业151家,收集193个企业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其中132个已得到解决,其余问题相关部门正在协调解决之中。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制定出台《关于开展为企业“破难题”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行动目标、行动时间、参加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机制和工作要求,并建立统一平台——区服务办,加强对“破难题”行动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区服务办成立为企业“破难题”专项服务行动工作组,下设综合组、协调组、督查组等3个小组,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分类交办、牵头协调和跟踪督察。二是条块结合,集中走访。建立条块结合走访制度,由区级和平台、镇街两个层面齐头并进,交叉进行。区级层面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区发改、经信、农业、商务、住建等区级涉经部门参加,分20个服务小组,分别开展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发展难题。同时,各平台、镇街组建工作班子,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企业走访,确保辖区内重点企业、投资项目全覆盖。三是统一受理,分类交办。区服务办主动与走访部门、镇街和平台对接,并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专用QQ号、“为企业发展难题受理热线”等渠道,广泛收集企业反映的各类发展问题。对征集到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分析,明确主要问题、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及时交办。四是跟踪督办,实时反馈。区服务办对领导走访和企业自行填报的问题建立台账,做好数据分析和跟踪督办。同时,以周报的形式,将征集到的问题和解决结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拱墅区全面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新发展

  该区以“五大平台”为主载体,面向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一是以“一街一品”为平台的市井文化特色更鲜明。注重地方特色保护和发扬,引导辖区街道充分保护传统文化,提升乡土文化精华和特色。如上塘街道的诗人之家,为全国第一个民工诗歌创作业余文学团体;祥符街道的悦读之家,建有工地图书馆。二是以“民星大舞台”为平台的团队文化辐射更广泛。拥有各类群众文体团队300余支,登记在册活动骨干达4773人,辐射带动全区约5万余名文化爱好者加入健康娱乐队伍。与辖区金海岸演艺集团携手推出“金海岸民星大舞台”,带动基层群众文化从“广场文化”向较高层次的“剧场文化”转型升级。三是以“工地图书馆”为平台的民工文化形式更多样。坚持将关注弱势群体、外来务工群体的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2011年,建立全市首家以外来建设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小型阅览室为平台的“工地图书馆”,目前全区共有“工地图书馆”10家。社区电影公映、给外来务工人员送电影活动成为经常性活动,每年送戏、送电影下基层达100多场次。四是以“运河少儿影评院”为平台的未成年人文化内容更丰富。推出全省首家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以播放儿童电影和儿童剧为主的公益性少儿影评院。一年来,共举办43次影评活动,收到1600多份孩子们的影评作文,累计索票人次逾11000人。五是以“草营8号”为平台的公益培训受众面更广。2012年,正式启动“草营8号”公益性培训基地这一项目,成为首家“浙江省文化馆免费开放区域联动基地”。培训社区群众累计5000多人次,4000多名社区文艺骨干和热心群众的志愿者参与省、市精品文化节目的观摩和交流。

临安市“三联动”加快区域统筹发展

  近年来,该市发挥自身优势,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以杭州区县(市)协作机制为载体,推进区市携手共建、协作共赢,共同推动科学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完成产业转移项目建设投资26.65亿元。一是坚持区市联动。创新实施“区市、区镇、镇街、村社”四级协作机制,形成协作的特色亮点。按照“一区一副中心城市”的结对模式,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平台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实施的9个区市协作、5个区镇结对和10个镇街结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9610.8万元、5883.5万元和2783.2万元。着重抓好总投资达63.4亿元的27个产业转移项目建设,预计投产后将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利税15亿元以上、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6.65亿元。二是坚持城乡联动。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青山湖科技城、城东新城和锦南新城“三大新城”。青山湖科技城初见形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0余亿元;城东新城着力招引和培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做实产城融合文章;锦南新城通过有机更新来完善老城区的功能,通过强化管理来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区镇协作,集中力量建设於潜、昌化两大副中心城市。鼓励各镇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三是坚持产业联动。着重发展都市农业,以大都市配送绿色农产品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涌现出了10余家坚果炒货电商龙头企业和1000余家坚果炒货网店;着重发展绿色工业,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型产业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总量跨过千亿大关;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旅游业综合年收入突破80亿元。

江干区积极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

  自市政府《关于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下发后,该区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落实政策保障,借助外力支撑,积极探索服务,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一是落实政策保障。下发《江干区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和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实施意见》,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卫生、编办、发改、民政、人社、计生、残联等职能部门及各街镇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省市经费政策之外安排经费350万元,用于聘请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咨询与培训工作。制定服务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有偿签约服务收益专项奖励,充分体现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的绩效考核指向。二是借助外力支撑。与台湾地区医养合一的长期照护典范——台湾耕莘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正式签约为该区提供技术顾问服务。台湾专家负责帮助制定规划、标准、流程、考核和财务补助机制,帮助设立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管理中心”和“培训中心”,制定医养护服务流程与规范,统筹全区资源推进工作,完善人才发展与培训机制,指导完成相关工作。三是积极探索服务。把前期开展的全科医生有效签约服务,90岁以上老人、失独家庭和残疾人三类特殊人群的居家医疗服务作为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重要抓手。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短信、彩页等多种形式在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利用入户调查、上门服务、门诊随访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逐步培育居民花钱购买居家医疗服务的消费观念,积极引导居民签约。自10月4日全市推行医养护服务以来,该区目前共签约居家养老服务1745人次。

富阳市完成今年低保集中审验工作

  近日,该市完成2014年度低保、残保、城乡困难家庭集中审验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88户7500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4782人,城乡困难家庭2867户7528人;185.94万元低保金和204.87万元残保金已全部发放到位。一是组织领导有力。下发《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低保排查为重点,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市、镇两级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开展相关低保管理工作。二是扩大民主评议。乡镇(街道)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开展民主评议,扩大民主评议小组规模,1000人(含)以下规模村(社区)由全体村民代表组成;1000人以上规模村(社区)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全体村民小组长、妇女主任、村老协会长等人员组成,认为有必要的可扩大到全体村民代表。三是严控救助资格。根据要求,首次申请低保、残保、城乡困难家庭的财产认定,必须对申请对象名下的车辆、非居住类房屋(如商铺、办公楼、厂房、酒店式公寓等)、住房等财产规定认定标准,并通过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系统对申请人家庭成员名下财产信息进行核查,有效杜绝条件较好家庭申请救助的现象,促进救助政策公平实施。四是审验流程透明。7月份,在《富阳日报》以问答形式专刊解读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低保办理流程等,公布市级层面及24个乡镇(街道)投诉、举报电话;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悬挂横幅,粘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同时,在公告栏、公示橱窗、居民楼道对申请家庭进行审前经济收入公示与审批后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