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委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时间: 2014- 01- 28 15: 37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基本概况
  2013年,市建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条例》、《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和《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城乡建设中心工作,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积极有效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点在规范和制度上下功夫,使信息公开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了城市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及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主动公开情况
  (一)加大网站信息公开力度
  加强信息公开专栏建设。据统计,截至12月底,我们在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9115条,全部实现电子化。主动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机构职能、政策法规、规划计划、办事事项、资金信息、业务信息、工作信息、人事信息等方面内容。重点公开了与公众关系密切的城建信息,如保障性住房建设信息、工程开竣工信息、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等。根据进一步构建阳光运行机制和我市审改工作的要求,更新完善已公布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及登记事项和其它各类权力的清单、目录和流程图。根据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要求,继续做好项目审批信息、建设市场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公开工作。此外,全年共受理和反馈网上投诉咨询930余条。
  加强互动栏目建设,主动公布政策信息。积极开展网上互动活动,全年共举办进行网上调查3次,意见征集6次,网上新闻直播1次,网上听证2次,网上接待室1次,超额完成市政府考核任务,其中结合《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出台开展网上接待室活动,针对《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进行网上意见征集,配合《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网上问卷调查表等活动,网民参与热情较高,取得良好成效。
  (二)重点公开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信息
  住房保障专栏信息公开全面及时。根据省建设厅要求,20128月,在杭州建设网设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公开”专栏,定时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同时公布了监督咨询电话;今年上半年,按照市纠风办的要求,又进一步对专栏中部分栏目的公开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以更方便社会群众查询并获取有效信息。目前该专栏主要设置“工作动态、规划计划、进度通报、项目信息、项目展示、政策法规、意见建议”7个栏目。截至目前,专栏累计公开各类信息348条,其中“工作动态”信息46条、“规划计划”信息4条、“进度通报”信息25条、“项目信息”212条、“项目展示”信息33条、“政策法规”信息26条。
  项目现场信息公开规范到位。要求各建设主体制作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信息公示牌并张贴在项目现场明显位置,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址,项目类型,建设方式,建设规模,年度计划开竣工套数,开工时间,计划竣工时间等。截至目前,全市在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均已按照要求完成了此项工作。凡是201171日后竣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均要求在建筑物外立面明显位置挂设永久性质量责任标牌,写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截至目前,全市已交付使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已全部挂设永久性质量责任标牌。
  新闻媒体信息公开主动发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其工作进展受到了在杭各大新闻媒体及社会群众的高度关注。每年的年初、年中和年末等关键时点,我委均主动向省市主流媒体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建设进展及完成情况,同时在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出台时也尽量做到第一时间向主流媒体公布。另外,各建设责任单位也适时在主流媒体公开承建项目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形象展示。
  (三)积极推进主流舆论宣传
  2013年,围绕建委中心工作,积极深入地开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五年攻坚战”、“三改一拆三年行动”、延安路整治工程、快速路网建设等重大宣传工作。据统计,截至11月底接待协调新闻媒体记者采访共计122人次,配合省、市电视栏目安排委领导接受电视采访8次,在省市主流报刊上宣传报道共计267篇,其中组织专题专版报道“杭州打响五年治堵攻坚战”、“保持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力推进城乡建设”、“杭州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城市建设特别报道等10多个版面,部分内容在电视、电台同步报道。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截至12月底,我们共收到申请174件,当面申请16件,网络申请40件,信函申请数118件;其中受理133件,未延期办结127件,延期办结6件,同意公开答复58件,同意部分公开答复8件,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申请信息不存在46件,申请内容不明确或转其他途径办理21件。
  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1起、行政诉讼7起。其中1起行政复议得以维持,行政诉讼中有2起为申请人2012年提起的诉讼,其中败诉1起,维持1起;2013年新发生5起诉讼均被裁定撤诉或维持。
  2013年度未就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收费。
  在做好日常申请办理的同时,我委加大对依申请公开工作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依申请公开办理水平,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开展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机制课题研究
  为提高市建委依法行政水平,减少败诉风险,让众多工作人员能够尽快掌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义,2013年市建委成立“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机制研究”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结合市建委实际对若干实务问题分析解答、内部工作机制流程设计、众多典型案例梗概和评析,对法律、法规授予市建委的各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梳理分析,制作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一览表。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实务成果--市建委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手册,指导和规范我委依申请公开工作。
  (二)顺应机构改革,理顺办理职能
  根据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要求,我委部分权力事项的职能处室有所调整,如施工许可证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等主要事项转由行政审批处负责办理,在此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承办职能也同步转移。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磨合,基本形成了行政审批处主办,原业务处室协办的工作机制,目前实际运行效果良好。此外,因行政审批处职能涵盖我委绝大部分行政权力事项,依申请公开信息也主要集中在这部分事项,因此办理处室主要是行政审批处,这对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宣传培训以及办理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三)形成复杂疑难办件集体磋商机制
  在依申请公开的日常办理中,常会碰到申请内容复杂,涉及职能处室众多,法律风险较大的申请办件,诸如此类申请,我委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复杂疑难办件集体磋商机制,即由办公室牵头,相关业务处室及法规处参加,必要时邀请机关法律顾问,专题商讨答复内容,要求既保障申请人的知情权,也尽可能减少法律风险,把风险控制在源头。2013年,我委共召开各种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讨论会10余次,实践证明,经共同商讨后的答复件无一败诉,磋商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四)建立机关业务档案查询系统,提高办理效率
  针对我委机关业务档案分处两地(机关和城建档案馆)的现状,为缩短依申请公开办理时长,方便机关处室与直属单位查询利用,2013年下半年,经研究决定,在市建委机关档案室设立业务档案查询点,建立机关业务档案查询系统,处理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在内的业务档案查档需求。此外,配套制定《市建委机关业务档案查询利用办法》,保障和规范查询利用工作的开展。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依申请公开施工图纸问题。
  针对依申请公开中要求提供小区施工图纸问题,考虑到施工图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就这一问题我委计划邀请规划、公安、法制等部门进行进一步研讨,待形成统一意见后再行办理。
  (二)依申请公开数量增长过快问题。
  纵观近三年依申请公开数量,201160件,201270件,2013年急剧增长至174件,依申请公开数量快速增长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委在信息主动公开方面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
  鉴于此,2014年我委将继续加大主动公开力度,计划对杭州建设网站进行改版,进一步明确内部工作职责,理顺公开渠道,甄别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信息,结合市建委行政权力事项,努力做到除依申请公开信息外全部主动公开。此外,完善并简化网站查询操作,使网民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三)内部工作人员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过2013年众多依申请公开办件的办理,大多数业务处室的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但从机关整体层面来看,认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对此,2014年我委将结合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机制课题研究成果,制定出台《市建委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则》,编印《市建委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手册》,加强内部工作人员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宣传培训工作,以此提高信息公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四)继续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
  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是依法开展信息公开,确保涉密信息安全的必要措施。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重要精神,做到保密与依法信息公开并重,开展保密工作巡查活动,对公开信息的进行保密审查,通过分清界线,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公开。同时,落实工作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公开信息同步进行保密审查,通过完善制度,保障依法信息公开落实。


2013年度信息公开情况汇总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