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奖”评选产生
8月16日,我市召开2013年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奖”颁奖大会,授予10位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外专家“钱江友谊奖”。省政协副主席、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鸿铭为获奖专家颁发奖章和证书并致辞,副市长谢双成宣读获奖专家名单。
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奖”于2012年设立,是为了表彰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外专家,进一步促进我市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而设立的,是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
此次评选产生的首批“钱江友谊奖”10位获奖外国专家,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8个国家,涉及生物制药、物联网、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我市重点发展的行业。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引进国外人才智力。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115”引进国外智力计划,每年重点扶持引进外国专家项目200多个,先后有9名贡献突出的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42名外国专家荣获省政府“西湖友谊奖”。
据统计,2011年以来,通过引进外国专家,我市企事业单位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4项,研发新产品或品种1974个,引智成果转化新增产值共计70多亿元,帮助培训本地人才近5万人次。
市农业局全力抓好抗旱保收工作
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农业旱情发展动态,分类提出农业生产抗旱技术措施。如针对高山蔬菜基地,要求尽可能寻找水源,引水入田,积小成多,采用微蓄微灌的节水方式,在蔬菜根部进行滴灌保墒。针对平原叶菜基地,提倡在叶菜播种后直接在畦面覆盖遮阳网,傍晚时在畦面洒水促发芽。还编印了一批抗旱技术资料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二是实地指导救灾。成立7支抗旱保生产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户救灾。共组织专家222人次、发布抗旱短信2144条。三是加大保供力度。随着高温的持续,市级“菜篮子”基地叶菜日均上市量从150吨减少到110吨左右。为了保障市场蔬菜供应的稳定,一方面,农业部门重点抓好基地叶菜的抢播和高山蔬菜的抗旱,指导基地做好蔬菜生产;另一方面,商贸等部门加大客菜调剂、调运力度,确保市场蔬菜供应总量的基本稳定。四是强化资金补助。市财政拿出3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用于受灾严重的基地,帮助他们恢复生产。近期将再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重点市级“菜篮子”基地的补助。
我市开展企业夏季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工作抽查
一是突出检查重点。对全市各区、县(市)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重点企业进行抽查,重点检查我市企业防暑降温措施、安全生产措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高温津贴等7项企业夏季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工作落实情况。二是开展随机抽查。检查组在各区、县(市)所辖企业中随机抽取2家企业检查,进企业生产(作业)现场实地查看有关防暑降温措施和安全生产工作,听取企业对《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企业加强夏季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工作。截至目前,检查组已完成9个区的抽查工作,抽查了30家企业,发出整改意见书19份,发现并查处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违法行为58项,对5个县(市)的抽查正在进行之中。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对抽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行为,除进行查处外,还通过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民情热线等10多家新闻媒体和栏目进行曝光,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强夏季高温期间的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工作意识,有效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安全健康权益。
市工商局维护我市知名企业权益专项行动显成效
今年4月以来,市工商局通过走访我市驰著名商标企业,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部门协作,开展“傍名牌”专项整治行动,有力维护我市知名企业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查处涉及我市驰著名商标企业被侵权案件128件,其中网络侵权案件58起,罚没款297.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1起,追究刑事责任1件1人,协助企业外出打假维权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