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召开专题会议,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确保核查、清理等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对照文件,逐项清理。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合法、合理、效能、责任”原则,对区各职能部门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进一步精减、规范审批事项。三是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广泛征求职能部门意见建议,深入开展事项数、事项名称、法规依据、办理权限、办理时限“五个准确检查”;修改完善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做好“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动态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取消行政许可16项、非许可和登记事项65项。
下城区“四个推进”助力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创建工作
一是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培训。加强与各类企业协会合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培训,督促企业履行好著作权合法使用的手续,杜绝版权纠纷,及时提供行政指导,帮助企业应对版权诉讼。二是推进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进程。通过各种渠道,对辖区文化经营企业进行宣传、指导,推进企业采购、安装、使用正版软件,确保正版软件覆盖率逐步扩大。三是推进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通过社会监督力量,及时发现各类非法、侵权出版物的违规线索,争取办理一批侵权盗版的重大案件;同时,对各类违规影视、音乐、电子书网站开展剑网行动。四是推进侵权案件的司法衔接。进一步明确侵权案件办理的移交程序,邀请司法部门提前介入侵权案件的办理,形成文化、公安、工商、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的规范衔接,确保各类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
江干区全面推进“三改一拆”三年大行动
一是实施旧住宅区改造。2013—2015年,计划完成258幢48.89万方改造任务,其中今年计划改造102幢10.29万方。3年内,对尚未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全面改造,对已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开展“回头看”,适当增设公用设施,对已损坏的公用设施进行更换维修。二是推进旧厂区改造。计划3年内完成旧厂区改造用地面积90万方,建筑面积135万方。其中今年将以拆迁带动旧厂区改造,完成旧厂房拆迁100家,占地面积30万方,进一步加速城市有机更新,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开展城中村改造。计划3年内完成城中村改造2000户60万方。其中今年拆迁改造800户24万方,主要涉及彭埠镇新塘整村拆迁、九堡镇三卫村整村拆迁以及闸弄口街道三里亭南区块拆迁等项目。四是加强拆违工作。积极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月”、“拆违突击周”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对违法建筑的查实、处置、拆除的法律程序,将拆违工作和征地拆迁、国家生态区创建、“美丽江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今年拆除违法建筑30万方。
拱墅区健全机制力促食品安全工作健康有序
一是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评估机制。在对15类重点风险隐患的整治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排摸,研究分析症结,提出针对性举措,继续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务求取得实效。二是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响应原则,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应急反应机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处置能力。三是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针对群众举报投诉、专管员巡查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注意收集掌握信息,及时进行核查处理,主动公开发布信息。四是整合检验检测机制。加快推进区一级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增加食品抽检频率,发布信息,取信于民。五是建全基层监管队伍教育培训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基层监管队伍的作用,加大对街道、社区专管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余杭区采取措施积极发展进口贸易
一是培育进口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法设立、经营公共型保税仓库,对公共型保税仓库的经营企业,按海关实际批准面积,3年内给予15元/月•平方米的补助。二是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利用境外资源能源。鼓励企业进口符合全区产业发展导向的商品,对列入《浙江省鼓励进口商品资助目录》的,按原材料、设备和技术分别给予每美元0.05元、0.10元、0.20元人民币的补助。三是鼓励进口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对年度一般贸易进口规模达到1亿美元以上、5000万美元以上、2000万美元以上的,且当年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5%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临安市着力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防汛检查和督办整改。定人、定镇(街)开展防汛检查,并进行全年跟踪,对388处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进行督办整改。二是及早分析研究谋划。对在防汛防台中暴露的重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寻求破解之策。实地踏勘东苕溪沿线,把脉防汛关键点,提高决策能力。三是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制。及时调整各类责任人3854人,并在《今日临安》上公布。四是着力做好有关基础工作。及时编修防台抗旱预案、5座中型水库控运计划,投入近120万元新增了防汛抢险物资,建立水利工程抢险专家组和防汛抢险队伍。与镇街合作,举办了10场培训会议,对830名基层防汛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初步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示范单位建设。
萧山区优化政策服务环境促进粮食收购
一是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保证农民种粮效益。该区每50公斤订单小麦收购价格从2010年的93元提高到目前的103元,早籼谷从100元提高到128元,晚粳谷从136元提高到147元。二是增加订单奖励额度,调动农民种粮热情。每50公斤订单小麦从2010年的12元提高到目前的22元,早籼谷从20元提高到30元,晚粳谷从17元提高到25元。三是实施烘干补贴政策,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该区从2011年开始对订单粮食实行烘干补贴,其中每50公斤订单小麦及早籼谷补贴3元、晚粳谷补贴6元,仅去年奖励及补贴两项合计就达677万元。该区5个粮食烘干中心,单次日烘干能力达到534吨,确保了订单粮食及时烘干入库。四是允许收购订单上浮,鼓励农民增产增收。允许订单农户在签订意向订单合同的基础上上浮10%投售粮食,并同等享受订单政策,确保粮农增产增收。去年,全区种粮大户共增收123万余元。五是核实土地种植面积,保护种粮农户利益。去年起该区组织开展了分季丈量核实订单粮食种植面积工作,累计节约财政资金300余万元,节约的资金主要用于惠农政策,有效保护了实际种粮农户的利益。
建德市多渠道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基本目标,继续完善和落实鼓励大学生、失业人员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强化创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让创业教育课程,学历证、技能证(双证制),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及网上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走进各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让劳动者在家门口接受相应的培训,积极实现创业。三是完善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举办全市创业项目展示会,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和失业人员引进一批经专家论证的投资少、风险小、收效快的成熟创业项目;设立建德市网上创业培训基地,为网上创业者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开设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四是充分发挥创业基地在扶持创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创业者实现就业。
高新区(滨江) “营改增”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一季度,该区“营改增”税收收入2.54亿元,“营改增”整体税负率下降0.82个百分点,结构性减税效应明显,其中一般纳税人税负率下降0.75个百分点,小规模纳税人下降2个百分点。一是加强宣传。利用门户网站、税企邮箱、QQ群等渠道进行宣传辅导,解答涉税疑问,帮助纳税人准确把握政策要点。累计举办14场“营改增”业务政策和纳税申报的专题培训会,共组织2000余户试点纳税人参加。二是优化服务。增设“营改增”绿色通道和“营改增”专窗两个综合服务窗口,提供高效便捷的办税服务。建立办税服务厅领导巡查制度和科长值班制度,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三是落实政策。目前共完成“营改增”纳税人差额征税企业备案52户次、免税企业备案353户次,做到“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减轻试点企业税收压力。
桐庐县积极助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一是开展医疗器械行业税收调研,组织人员深入医疗器械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掌握企业产品生产、销售收入、发票开具、职工人数等基本情况,聆听企业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科学的服务。二是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开展规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无证挂牌、竞相压价企业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无证非法经营企业。三是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针对部分企业存在控制转移销售、偷逃税款、恶性竞争等情况,出台医疗器械行业税收管理办法,设置税收监控预警,规范行业税收管理,使行业税收负担更加公平合理。四是积极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辅导,引导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用足用好高新技术企业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