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表彰2013年杭州市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
201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涌现出一大批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为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业伟大的时代新风,进一步调动全市人民建设“东方品质之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日,市政府决定,授予董拓原等197名同志杭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授予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等100个集体杭州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并希望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号召全市人民向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学习,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率先垂范、勇挑重担,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努力推进“三城三区”建设,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作出新的贡献。
我市举行今年首批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评审会
5月17日,38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负责人汇聚一堂,参加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今年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评审会。
据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经各区受理和初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审核的实地抽查,此次共确定参加专家评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有38个。其中科技类项目22个,文化创意类项目5个,其他项目11个。专家评审会后,市相关部门将根据有关规定和评审结果,按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等6个等级拟定资助额度后,进行公示。
随着我市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我市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截至2013年4月,我市累计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6148家,累计资助大学生创业企业1425家、资助额6654万元。
20位同志被授予“杭州市第三届杰出人才奖”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为弘扬他们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全市各类人才投身杭州“三城三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根据《杭州市杰出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近日,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丁列明等20名同志“杭州市第三届杰出人才奖”。他们是:丁列明(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淳(浙江杭州第十四中学教科处副主任)、王建沂(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诚(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叶金龙(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经理助理)、田宁(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全仁夫(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院长)、朱炳仁(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朱朔元(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严建华(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生(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水荣(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邵尧明(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技术研究员)、陈励君(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麦家(杭州市文联创作员)、姚纳新(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胡少先(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党委书记)、赵敏(桐庐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陶晓莺(三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第四届天堂论坛在杭举行
5月16日,第四届天堂论坛在杭州举行。世界500强企业高层、国际知名专家、主管部门(协会)和中日金融保险、商业流通、公共交通、嵌入式软件四个行业企业代表近400人出席本次论坛。副市长佟桂莉出席论坛并致辞。在论坛上,中日双方专家就智慧社会建设和城市公共交通、电子信息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精彩演讲和充分的探讨。
据悉,本次论坛以“智慧社会”为立足点,为中国政府和中、日各业界代表企业提供关于“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化IT产业国际分工”的交流、讨论以及商务活动平台。论坛为期3天,于5月18日闭幕。
2013年杭州市科技活动周举行
5月18日上午,2013年杭州市科技活动周开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苏宾宣布科技活动周开幕,副市长徐文光致辞,市政协副主席叶鉴铭出席开幕式。杭州市科技工作者、大中小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社区居民、科普志愿者代表约500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上,领导和嘉宾为杭州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杭州市创新型试点企业授牌(第五批)。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美丽杭州”为主题,开展科技政策宣传,科技成果展示,科技知识传播,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应急避险、低碳节能、健康生活等科普知识,组织开展科技下乡、进企业、进社区等科技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48项。
科普周期间,还组织开展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考察、科学探究、科学实践等科技活动项目,增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