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成功创建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
日前,该区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自2012年初开展创建工作以来,该区不断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各项餐饮监管工作。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组织突发应急处置演练,不断加强各项重大会议安全保障。二是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活动。通过示范街活动,着力推进量化分级,成功打造了点线面相结合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群体。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创建民间食安办。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信息化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充分发挥协管员作用,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变集中治理为日常规范、变强制整改为自觉遵守。
下城区着力保障人才强教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区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成立人才强教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区长办公会议等形式,研究指导人才强教工作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二是聘请教育发展顾问。聘请了10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对人才强教工作进行实践和理论指导,为该区教育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聘请100位省内知名教育专家、社会相关专业人才,以及区外专家型教师担任骨干教师成长导师,重点培养能适应并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名师名校长。三是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用于拔尖人才引进、骨干教师培养、优秀教师奖励、教书育人贡献奖励等。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教师工资总额的3%用于教师培训。建立健全项目实效与经费拨付挂钩的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拱墅区全力促进全区“个转企”工作
一是引导到位。贯彻落实省、市政策,实行符合辖区实际情况的鼓励政策,加强对“个转企”商户的扶持引导,确保商户字号延续使用,适当减免相关规费,努力实现“成本无增加过渡,税赋无增加负担”。二是服务到位。完善服务能力,精简审批手续,为办理“个转企”的个体工商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加快培育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业,营造良好中介服务氛围,对参加“个转企”的商户实行会计费用补贴等政策;在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后,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业态、增强竞争力。三是宣传到位。广泛宣传“个转企”过程中的经验典型,化解个体工商户对该工作的顾虑;对“个转企”的企业进行奖励表彰,营造持续推动“个转企”工作的良好氛围;专业市场主动对“个转企”工作进行宣传鼓励,并加速助推专业市场自身转型升级。
富阳市建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机制
一是清理整顿,规范许可。对已存在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培训机构,经审批核发办学许可证;对不符合设立条件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关停。二是依法审批,规范准入。从开办资金、办学场所、教职员工等方面制定了该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以及教学点的设立。目前,全市共有68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取得了办学许可证。三是组织培训,规范认识。对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行政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校长进行培训,并将培训结果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评优选先、年度检查等相结合,提高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遵章守法、规范办学的意识。四是强化监管,规范经营。出台富阳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评估细则,开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评估考核,加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招生和安全管理,明确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安全工作责任,提高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安全水平。
江干区着力构建帮扶救助新格局
一是合理统筹分层施救。设立临时救济专项资金2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实施“兜底”临时救济;对因病、因急难致贫等困难家庭(含新江干人),实行“助困”临时救济,最高救助3万元。二是循序渐进提高标准。积极探索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救助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适时调整对本区内低保家庭、持有效期内市、区两级《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家庭门诊助医补助标准。今年,发放门诊助医补助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300元,提升率达到50%。三是创新机制扩面救助。凡江干区户籍常住居民患重大疾病的,其家庭总收入加上各项救助减去当年度医疗费支出总额(含自负、自理、自费)后,经低收入核查平台认定,生活水平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可申请生活救助,救助金额按家庭人口和当月低保标准补足。四是规范实施动态管理。启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通过跨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动态管理,确保救助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2月份,该区新增低保对象50户88人,取消低保对象42户73人。
高新区(滨江)大力推行小型工程施工企业比选办法
近期,该区出台了《国有投资小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比选办法》,将区、街、村(社区)三级所有政府投资的小型建设工程(造价在5万元—200万元)及应急工程全部纳入招投标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一是定价模式优。将工程分为房屋、市政、园林、其他四个类别编制预算,经财政局审核后确定工程预算价,并由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商定中标价的优惠比率。二是标后监管严。将施工单位的履职情况与市场行为挂钩,对中标后履职不到位、注册建造师有在建工程被查实的、受到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等情况的,给予停止参与本区国有投资建设工程投标6个月到1年、停止参与本区应急抢险工程投标资格1年到2年等处罚。三是社会效益好。该办法将招标时间从1个多月缩短到10天左右,仅招标代理费用每年就为政府节省300余万元。该《办法》改变了以往工程随意发包、价格无序的乱象,对规范有形建筑市场运行、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预防和制止建筑领域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德市多元化服务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一是提速。推行涉税审批制度改革,新增90项前台当场办结事项、59项限时办结事项;推行同城通办,方便纳税人就近就便选择地点办理涉税事项;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窗口办事效率,缩短纳税人排队等候时间。二是精简。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清理简并纳税人所需提供的申请资料,实行补正承诺制,实现44项业务主表免填单,切实解决涉税事项“审批环节多、申请资料多、复印数量多、签名盖章多”等问题。三是增效。完善税务首问执行官职能,推行导税服务、限时服务、提醒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服务,开展窗口行业道德领域专项教育整治和窗口文明礼仪培训。
西湖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一是完善养老服务政策。重点完善对社会养老服务实体的扶持发展政策,做实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健全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监督、评估制度,形成家庭、社区、机构协作联动机制。二是拓展养老服务阵地。完善 15分钟养老服务圈,2013年将新建、改扩建10—15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建8家老年食堂(助餐点),安装3000张楼道敬老椅,实现每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达4.7张目标。三是突出养老特色工作。推进数字养老--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失智失能老人照护,做深做细失能老人家庭“喘息服务”、老年人“心理慰藉”体系建设、“银龄互助”等特色服务。四是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协调、指导和鼓励社会养老机构、社会公益组织、民间资本加入养老服务业领域。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区”、“老年宜居社区”和“敬老文明号”三项创建活动,深化西湖区“幸福养老工程”。
余杭区全力助推2013年企业自主创新工作
一是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鼓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向集聚区或科技创新特色楼宇(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集聚,采用贷款风险池等多种形式,健全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快速发展。二是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投入的主体作用,落实好企业技术开发费150%税前抵扣政策和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企业享受减按15%所得税政策,力争全区规模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有明显增长。三是帮助企业申报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企业申报实施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强化对进口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