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通知
市委办发〔2008〕132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9月9日
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
为加强和改进杭州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文艺家的发掘、培育和引进工作,推进杭州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发展软实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反骄破满、跨越发展,通过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创新体制、充实力量、提升标杆,推进杭州文艺家队伍的循环递进式梯队建设,提高整体创作实力、创意能力和发展动力,打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发展先进文化增强城市凝聚力、激发社会创造力和提升发展软实力,为共建共享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目的意义
1、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呼唤杭州文化繁荣。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博弈,文化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角力场”,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有完整的文化序列、优良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历来是杭州的优势、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实行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事关杭州“软实力”提升战略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杭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把杭州建设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提供扎实的人才基础,是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之举。
2、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呼唤杭州青年文艺家。杭州缺乏地矿资源、政策资源、港口资源、项目资源,环境和人才是杭州最大的优势、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既要关注经济“硬实力”,更要关注文化“软实力”;既要修复自然生态,更要修复人文生态;既要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更要打造“文化人的天堂”,发现、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艺家,特别是青年文艺家,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文艺家,以一流的文艺家建设一流的文化事业、发展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繁荣新世纪杭州文化,为杭州老百姓带来福祉,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是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发展之魂。
3、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呼唤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制定和实施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举措。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和气魄,营造青年文艺家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通过发现、培养、引进一批青年文艺家,形成杭州文艺人才队伍循环递进式梯队建设机制,不断加强杭州青年文艺家队伍建设,是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之本。
三、建设目标
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培养、引进对象,主要为文学、美术、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摄影、民间文艺、曲艺杂技、电影电视等领域的文艺人才和动漫游戏、艺术品类、文艺教育培训、文化会展等艺术创意人才等,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潜质和稀缺青年文艺家为重点,经过3—5年努力,力求使杭州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作家、剧作家,词曲作家,乐团指挥和全国一流的演奏家,舞台编导和电视导演,歌唱家、舞蹈家和戏剧家,摄影家,国际知名的美术家、书画家和一大批民间艺术家、艺术创意家、文化经营人才、文艺研究人才等,组建“高端引领、布局合理,队伍稳定、递进发展,成果丰硕、国内一流”的杭州青年文艺家军团,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全面提升杭州城市“软实力”,大力推进杭州文化名城建设。
四、基本原则
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将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总原则,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1、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有机结合原则。围绕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目标,按照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在制定、实施、监管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落实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按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确保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沿着有序、协调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在青年文艺家发现、培育、引进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尊重竞争原则,按照实际需求,着眼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实施的各个环节,确保杭州青年文艺家计划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2、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原则。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着眼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均衡发展、共同提高,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动漫节、西湖国际博览会等重大会展平台,充分发挥青年文艺家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打造文艺精品,创造艺术产品,塑造文化品牌,以先进文化增强城市凝聚力、创造力和软实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杭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文化事业的进步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进步,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发展。
3、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原则。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拘一格发现、培养和引进青年文艺人才,打好“杭州牌”、“浙江牌”,打响“中华牌”和“全球牌”。重点抓好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戏剧、影视等文艺门类和动漫游戏、文艺教育培训、文化会展等重点文创产业的青年文艺家、文化经营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引进工作。凡是思想健康、作风正派、身体健康,愿为杭州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具备一定文艺成就和文创才能的作家、艺术家等,无论所在国家(地区)、学历职称、单位属性或是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等,均可纳入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成为杭州青年文艺家的培养、引进对象。通过实施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努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艺家,尤其是著名青年文艺家。以“国家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师引领的“文化群落”来提高优势文艺门类和文创行业的发展首位度,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形成各类文艺人才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杭州文艺家队伍的整体实力。
4、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打破不利于文艺人才成长的体制壁垒,率先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艺人才发现、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创新体制。优化环境,拉高标杆,制定灵活高效的青年文艺家刚性引进政策,邀请国内外著名作家、艺术家、创意大师来杭定居、留居,为他们开办创作室、工作室和艺术沙龙,从事文艺创作、艺术教育、文化创意等活动创造条件。大胆创新,讲求实效,打破习惯思维和固有模式,充分发挥青年文艺家的创作热情和创造能力,鼓励支持青年文艺家进行各种文艺样式和产业业态的创新实践活动。以“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全新理念,实行青年文艺家柔性引进政策,通过聘请担任文艺顾问、客座教授和品牌注入、项目合作、来杭旅居等方式,为著名作家、艺术家、创意家来杭创作、创业提供便利、搞好服务、搭建平台,将“引人”和“引智”结合起来,把“借名”和“借势”统一起来。
5、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杭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做好青年文艺家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充分运用现代传媒科技手段,不断提高青年文艺家发现概率和引进、培养效率,加强青年文艺家的使用工作,全面提升杭州文艺家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活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着眼杭州未来20—30年的发展前景,站在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精心规划,未雨绸缪,按照“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发现一批”的青年文艺家循环递进式建设思路,认真实施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提供人才保障和文化条件。
6、高端引领和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国际著名作家、艺术家、创意家和文化经营大师的引进工作,在抓好拔尖、稀缺青年文艺家的培养和引进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骨干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市属高等院校的文化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培训班、文艺汇演和文化创意活动,发挥杭州文艺顾问等文艺大家在引领、示范、提升我市高等院校艺术教学质量的作用,进一步营造我市高等院校的艺术氛围。扎实开展我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搞好幼儿艺术教育学习,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发现、培育一批热爱文艺、学有所长的“小文艺家”。充分发挥市文联各协会和全市群艺馆、文化馆(站)在文艺普及和教学中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全面提高杭州市民对文学艺术的辨别力和鉴赏力,夯实文化发展的基础,营造杭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文环境,推动杭州文化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五、具体措施
1、注重发现。以市级文化单位为主管部门,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为发现主体,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市的高度和大局的立场,以求贤若渴的精神,从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本单位的专业人才优势和专业知识优势。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以单位推荐为主,允许个人自荐,主要通过关注各类国际、国内文艺赛事,发现青年文艺人才;通过本单位创作实践,发现青年文艺人才;通过承办、创办国家级文化赛事活动,发现青年文艺人才;邀请著名文艺大家推荐、发现青年文艺人才;通过宣传杭州文化政策,吸引各地青年文艺家来杭创业,做实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基础工作。
2、重点培养。一是采取定向培养的方法。通过学费扶持、生活补贴、支持创作等方式,每年选送5—8名青年文艺家培养对象到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到国内外一流文艺团体学习;每年选送10—15名青年文艺家培养对象,到市重点建设工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乡镇)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每年组织参加文艺理论培训班,每年组织10—15名青年文艺家培养对象,到国内外采风考察,感受文化差异、提升创作境界、丰富创作阅历。二是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人才战略合作,开展青年文艺家发现培养活动。三是充分发挥青年文艺家培养对象创作热情,给予更多创作实践的机会。为青年文艺家培养对象单列重点创作项目,出资选派参加国际、国内文艺赛事,安排参与全市性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创作和演出,为青年文艺家培养对象和引进人才历练成才创造条件。
3、积极引进。实行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采取人事调动、合同聘用、项目合作、开办工作室、创作室和来杭长期定居、短期旅居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青年文艺家的引进工作。已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就丰硕的作家、艺术家和创意家来杭居住,将参照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采用一人一策的办法,给予安家补贴或安置住房,为其开办工作室、创作室、艺术沙龙和开设艺术教学培训等提供场所;已经具有一定艺术成就的青年文艺家来杭创业,将适当给予安家补助、住房补贴或优先分配安居房等政策,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4、严格考评。制定相关考评细则,加强青年文艺家培养和引进人员的使用管理,认真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凡被列为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培养对象和作为引进人才者,均应与相关单位签订3—5年不等的劳动(聘用)合同或服务合同。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文化主管部门每年要组织对青年文艺家培养对象和引进人才进行考核,对青年文艺家在杭的生活、创作和发展等情况,及时进行科学评估,增强培养实效。
六、保障举措
1、加强领导。一是建立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叶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副市长陈小平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由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二是各文化主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统筹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组织实施。三是把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纳入市委人才办相关人才培养、引进的整体内容,促进全市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一体化建设。
2、落实保障。市财政每年专门拨款3000万元,设立“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培养和引进工作。国际、国内著名文艺家引进的相关安家费等经费,由杭州市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列支,不足部分由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专项经费进行补贴。采取国营单位和民营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一视同仁的政策,全市各类非国有文化单位推荐、引进并被列为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相关人员的培养、引进经费,原则上由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专项经费和相关文化主管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各承担50%经费。
3、强化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实施方案,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工作,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各主管部门要指定分管领导,明确职能处室落实计划实施,联系实际,制定青年文艺家培养目标、具体计划和工作细则,加强发现、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全程监管。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发现,择优推荐,用心培养,强化使用,防止出现对青年文艺家盲目引进、富裕闲置以及经费被挤占挪用等现象,使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真正成为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和发展动力的有效举措。
4、落实用房。采取更加灵活宽松的政策,安置著名文艺大家和创意大师,解决青年文艺家的住房,为其在杭创业创作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一是在西溪湿地建设100套景观别墅(西湖、余杭区各50套),白马湖地区建100套住房,专门用于国际、国内著名作家、艺术家、创意大师等住房安置,依照“租售皆可,租赁为主”的原则安排。邀请杭州文化工作咨询委员会评定等级,由市委宣传部负责把关,并会同有关单位落实相关安置工作。二是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家的住房安置,按照专家排序逐步解决,以“好中选优”的原则选配好房源,依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房标准。每年市里安排100套以上突出贡献人才专项用房,用于解决杭州文艺人才住房困难问题。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的限价房也要拿出一部分定向用于文艺家住房安置。三是搞好青年文艺家的住房安置。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用房要为青年文艺家服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住房,视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年龄和户籍限制,给予杭州青年文艺家住房指标。四是建立突出贡献文艺家住房奖励制度和引进人才专项用房制度。按照“不讲条件,只讲贡献”的原则,每年从市人才用房中挑选3套住房,专门奖励本地或引进的有突出贡献的文艺人才。具体奖励对象由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领导小组审定。五是实施国际著名文艺大家“安居工程”。免租金为国际著名文艺大家来杭提供旅居用房,吸引国际著名作家、艺术家来杭以杭州为题材进行创作。西溪文化创意园现有用房,主要提供著名文艺大家、创意大师等开办工作室、创作室、艺术沙龙等机构,给予租金优惠和长期使用权;在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地建设廉租公寓,在市区安排一定数量的青年文艺家廉租公寓和廉租房,重点安排引进的杭州青年文艺家居住。
5、丰富载体。精心设计载体,充分发挥作用,为发现、培养、引进和使用青年文艺家打造平台,提供舞台。一是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西湖国际博览会,设计各类有利于发展、培养和使用青年文艺家的活动项目;二是积极与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文促会等文化权威部门和单位开展合作,引进和创办一批国家级文艺赛事和文化博览项目;三是积极支持文艺大家在杭开办各类文艺教育点、艺术培训学校等;四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办好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大学生戏剧节等文化活动;五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华数电视等优质载体,积极宣传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开办各类艺术培训,展示杭州青年文艺家的风采,努力营造氛围;六是加强杭州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大力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发展,打造杭州品牌文创园区和品牌文化单位,进一步加强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实施载体建设,提高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6、打造品牌。充分发挥杭州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越的综合优势,用5年时间打造一大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作用明显”的杭州文艺家集聚群落,建设国家级“文化人才高地”。一是打造一批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发挥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吸收、培养一大批青年文艺家来杭创业。二是打造一批由名人名家领衔的创作室、工作室等品牌机构,充分发挥名人名家的带动作用,集聚、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文艺家。三是打造一批品牌文化企业,充分发挥民营文化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吸引、集聚一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和青年文艺家加盟创作。四是打造一批品牌文艺培训单位,扶持、培养一批民营艺术培训学校,广泛开展文艺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艺术素养。五是打造一批品牌文化项目,支持《印象西湖》、《宋城千古情》、《西湖歌舞》等品牌文化项目,为培养、引进和使用青年文艺家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进一步提高杭州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