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创新 转变增长方式
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本刊编辑部
新年伊始,我市召开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电视电话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业经济工作,部署新的一年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的各项任务。
2006年,我市广大工业企业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了“一高一领先”的发展势头。具体呈现出七大特点。一是发展速度较快。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达到6650亿元,同比增长24.5%,超额完成了工业经济五年倍增的目标任务。二是经济效益较好。去年1—11月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1.77亿元,同比增长31.6%,企业亏损额下降26.1%。全年工业企业上缴税收307.99亿元,占市财政总收入的49.3%。三是创新能力增强。预计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入327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第二个三年倍增目标。新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62个,4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技术中心。四是园区健康发展。杭州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销售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54.13%。江东、临江、钱江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年与51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书。五是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达1037.3亿元,增长47.6%,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六是企业搬迁取得进展。继杭开电器、金鱼电器等企业成功搬迁之后,又有喜得宝、达利(中国)等10多家企业新厂房开始建设,搬迁工作实质性启动。七是节能降耗成绩显著。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1.1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121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31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进展顺利。
2007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保持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要实现今年工业经济“开门红”,当前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投入,增强杭州工业发展后劲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工业投入。企业要认真分析市场形势,按照提高竞争力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排出一批项目,确定投资计划,抓紧组织实施。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编制、审核、实施的检查和指导,了解掌握项目基本情况、实施进度,落实财政资助等各项政策,抓好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管理与服务。
二、节能降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节能降耗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约束性指标。各地要抓紧制订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并层层予以落实;要立即着手排出一批工业节能降耗重点工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确保项目实施,为实现节能降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推进创新,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要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要认真落实《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及10个专项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加强和完善对技术(研发)中心的管理和考核。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的转变。
四、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
要继续保持今年工业经济“一高一领先”的发展地位,必须立足当前,起好步,开好局。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市场产供销衔接;二是安排好春运期间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三是尽早安排好春节期间的生产;四是切实抓好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
一年之际在于春。让我们树雄心,立壮志,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创建和谐杭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