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四大创新,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而努力奋斗 本刊编辑部
时间: 2006- 07- 25 11: 02 来源: 浏览次数: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四大创新
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而努力奋斗


本刊编辑部

  日前,我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的主旨是: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理念、体制、科技、服务“四大创新”,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理念创新
  在总结实践经验中推进理念创新。要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增长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坚持“大公司战略”与“群体战略”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与市场配置力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理念、体制、服务创新相结合。
  在提高思想认识中推进理念创新。要进一步加深对“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要牢固树立“创新重于一切”、 “科技实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等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战略,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培育创新文化中推进理念创新。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杭州特色创新创业文化,并把培育创新创业文化与实践“和谐创业”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把杭州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天堂”。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创新
  在整合资源中推进体制创新。要积极推进市内外各种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创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要坚持以改革促整合、以开放促整合,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用足用好创新资源,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和融合创新资源。
  在培育主体中推进体制创新。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共建研发机构。要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工作,扶持和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企业。要积极支持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创新资源的集成与整合。
  在载体建设中推进体制创新。要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要进一步提高研发机构密集度和优势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创新型示范城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先导区、新世纪大学城和花园式生态型副城。萧山、江东和临江、钱江、余杭等开发区要按照各自功能定位,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三、坚持支撑发展,推进科技创新
  在突出重点中推进科技创新。要以先进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顺畅衔接。要着力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在培育产业中推进科技创新。要以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培育创新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我市产业基础、产业优势和市场前景,着力培育信息产业、新型医药、特色装备、环保产业、新材料、文化创意、高效农业、知识型服务业等战略创新产业和高端产业。
  在培养人才中推进科技创新。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求为基准,进一步营造“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要加强创新管理人才和创新企业家队伍建设,坚持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并重,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激励和服务机制。
  四、坚持环境立市,推进服务创新
  在完善政策中推进服务创新。要实施政策创新,打造鼓励创新创业、吸引各类人才的政策“洼地”。要大力宣传我市即将出台的财税、平台建设、研发机构、孵化器建设、融资担保、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品牌培育、政府采购和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的政策,并认真抓好落实,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
  在优化环境中推进服务创新。要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构建集党政服务、院校所知识服务、企业经营服务、媒体宣传服务为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要抓紧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法制和市场环境。
  在加强领导中推进服务创新。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人大、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要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工作。要努力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