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杭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刊编辑部
时间: 2006- 03- 21 04: 14 来源: 浏览次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推进杭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城乡加速融合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杭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
  当前,全面推进杭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城乡互动、创新机制,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积极作为、形成合力的原则,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要着眼于产业新发展,建设农村现代产业体系;着眼于打造新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及生态条件;着眼于展现新风貌,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着眼于构建新机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着眼于塑造新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致富本领。重点要实施好以下六项工程:
  一是城市带动工程。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以加快副城、组团、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构建城市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和文化圈为载体,促进空间科学布局,功能优势互补,要素交流整合,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大都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形成市域发展新格局、城乡融合新局面、农民转移就业新机制。主城区要以新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社区股份制改革步伐。萧山、余杭要以“两副六组团”和新城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5县(市)要以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构筑接受城市辐射平台,加快资金、产业和劳动力集聚。要以大杭州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城区和县(市)互动互促的发展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农业提升工程。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深入推进都市农业发展。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有新发展,农业的生产、生态、文化、教育等功能有新增强,农业综合效益有新提高。围绕蔬菜、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都市农业产业带。要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新建、改建农村渠系,实施重点小流域整治,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村庄整治工程。按照网络化大都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加快交通、通信、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有新改善、环境质量有新提高、村庄建设有新变化。完善农村公路网和客运网。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和污水处理,建立“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太阳能。
  四是社会发展工程。协调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对农村的延伸覆盖,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有新提高、乡风文明不断迈向新境界。要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对农民实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医疗保健服务。要加大帮扶力度,加强区域协作,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要加快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乡风文明。
  五是农民保障工程。按照健全体系、扩大覆盖、提高标准和完善制度的要求,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内容有新完善、覆盖有新拓展、水平有新提高。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不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或上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健全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对劳动年龄段以上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分步实行生活补助政策。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进一步健全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网,完善分级救助机制和救助政策。
  六是基层建设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进基层管理,激发创业活力,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新增强,村民依法自治水平有新提高,农村基层管理有新改进。以实施“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级组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完善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依法健全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增强乡(镇)、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