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创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开门红”
本刊编辑部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工业经济“开门红”不仅关系到全年的发展,也关系到“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保持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在全省“一高一领先”的地位,必须狠抓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支撑和引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加强自主创新,杭州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体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创新主体。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近百年世界产业尤其是工业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自主创新。杭州的一些企业发展迅速、在本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源于其自主创新能力。对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政府要切实解决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努力发挥引导作用。要激发杭州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激情,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好、引导好、发挥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
二是抓创新重点。集成创新是当今自主创新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要从杭州的实际出发,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创新,实施重点攻关。要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引导其充当集成创新乃至整个自主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成长型中小企业是原始创新的主体和源泉,激活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鼓励、引导、推动中小企业培育品牌、做大规模。
三是抓创新平台。自主创新是具有很高外部经济性的活动,必须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形成对自主创新的有效激励。公共财政要向企业自主创新倾斜,实行支持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成长型中小企业等的培育力度。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对在开展信息化应用、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和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项目开发渠道,形成技术创新的支撑平台,加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
四是抓引进创新。要实施省市联动、企业与院校联动、企业之间联动、国内国外联动等,广泛发动各种优势力量,整合各类科技优质资源,积极推动引进创新。既要发挥好已经引进来的名校强所强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科研院所和权威机构来杭州设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推进技术创新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五是抓循环经济。要把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作为我市自主创新的切入点。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以重点行业为突破口,以块状经济为载体,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对造纸、水泥、印染行业等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和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