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
关于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省级
经济开发区)考核办法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5〕15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经委、市财政局拟订的《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
考 核 办 法
(市经委 市财政局 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办函〔2005〕130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1、市重点培育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以下简称工业功能区)。
2、省级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
二、考核原则
(一)规范建设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各类工业功能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转让必须符合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
(二)特色定位原则。坚持差异化发展方针,明确各工业功能区(开发区)产业定位,鼓励工业功能区(开发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按照经济合理原则,以区、县(市)为基本单位,统筹规划布局,防止重复建设。
(三)集约发展原则。加大引导力度,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向工业功能区(开发区)集聚,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四)可持续原则。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生态园”试点工作,切实做好工业功能区(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考核标准
考核指标由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和一票否决事项组成。
(一)定性指标。
1、设计规划。工业功能区(开发区)规划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单位设计,有产业和生活布局、消防、道路、给排水、排污等专项规划与控制性规划,并编制工业功能区(开发区)环境评价报告。
2、产业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营业收入份额应占全区总额的50%以上。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
3、基础建设。区内“五通一平”达标,完成土地平整及给排水、电力、通讯管网铺设,排污管应接入污水处理系统或单独建立污水处理厂,道路硬化率在70%以上。
4、管理服务。有专职管理服务机构,实行“一站式”和全程代理服务,具有必要的项目、基建、绿化、环保、环卫等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编报规定的报表。
(二)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工业功能区(开发区)面积、累计基础设施投入、入区企业数、营业收入、已缴税收、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投入、企业投入产出率、累计引进境外投资或市外资金、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等量化指标。
(三)一票否决事项。
1、土地利用。不符合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存在其他重大违法违规用地现象。
2、环境保护。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
3、安全生产。考核年度内,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含)以上火灾事故。
四、考核程序
工业功能区(开发区)考核实行一年一评。工业功能区(开发区)管理机构按本办法要求,填报《杭州市重点培育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考核申报表》并提供有关资料,由所在区、县(市)经发局(经贸局、计经局)和财政局出具初审、推荐意见后,分别报送市经委和市财政局。其中,原按《杭州市区县(市)重点培育工业园区达标考核实施办法》考核已分类达标的功能区(开发区),应申报升级考核。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进行考核确认,并经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认可后,再提请市政府审定、命名。对考核认定的示范、先进、达标工业功能区(开发区)分别给予一次性的工作经费补助,补助额度为:示范工业功能区(开发区)50万元,先进工业功能区(开发区)30万元,达标工业功能区(开发区)20万元,先进、达标单位升级给予相应差额补助;工业功能区(开发区)所在区、县(市)政府应按1:1比例予以配套。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市经委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原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区县(市)重点培育工业园区达标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杭政办〔2002〕41号)同时废止。
附件:1.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分类达标标准(略)
2.杭州市重点培育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考核申报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