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
时间: 2003- 04- 25 09: 20 来源: 浏览次数:

本刊编辑部

“十五”期间,预计我市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5万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10万人,外来劳动力净流入7.5万人,结转失业和当年转失业23.5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此,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全年净增就业岗位13万个,其中3.5万个用于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列为2003年市政府要抓好的十件实事工程之一。最近,市政府又发出了《关于分解下达2003年全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
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年市政府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主要从6个方向开发就业岗位: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发展非正规组织就业,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服务和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的就业岗位,特别是适合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清洁、绿化、社区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二是继续坚持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作用;三是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重视发展有市场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 集型产业和企业;四是引导和扶持有条件、有能力、有创业意识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五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有劳务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就业;六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业。
二、制定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首先,根据中央、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配套文件及操作办法。优惠政策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就业服务、财政投入、接续社保关系等多项政策。其次,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中央、省、市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及各项扶持资金得到 落实。第三,做好《就业援助证》发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专门制定《关于〈杭州市就业援助证〉发放工作实施意见》,扩大发放对象,加快发放进度,使广大就业困难人员都有机会享受到优惠政策的扶持。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并依托平台,随时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众的就业和生活状况,推动社区就业岗位的开发,推进就业帮扶长效工作机制的建立,有针对性地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各项帮困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同时,进一步规范和扩大职业介绍服务,实现辖区内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计算机信息联网,充分利用职业介绍机构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及时向社会发布单位用工信息,方便求职者就近查询。逐步开展包括求职登记、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的“一站式”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四、继续开展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对新增失业人员免费进行适应性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培训。重点抓好技能培训,使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员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通过企事业单位用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和现身说法,转变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观念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同时,继续开展“为就业困难人员献岗位”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让全社会共同关注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2003年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市政府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市人民克难攻坚,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面完成今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