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构筑大都市步伐
时间: 2003- 01- 26 12: 17 来源: 浏览次数:


认真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构筑大都市步伐

本刊编辑部

  市第九次党代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了。大会明确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新目标、新战略,绘就了未来5-10年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狠抓落实,解放思想,用新理念、新举措,实现构筑大都市新战略。
  实施大都市战略,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网络化城市战略,是我市积极应对入世新形势,贯彻扩大内需方针,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拉动投资增长,促进产业转型,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调动县(市)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整合省会城市资源,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塑造人间天堂新形象,增强杭州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全市上下要将思想统一到“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上来,加深对构筑大都市意义的认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同筑大都市,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施大都市战略,关键是抓好项目。推进城市化,就要落实项目。没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就形不成大都市的结构,城市化也难落实。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塑造城市特色,重点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改项目,特别要实施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交通西进”、“钱江新城”、市区道路“两年大会战”等十大工程,加快城市建设,为大都市建设打下扎实基础,推进城市化进程。
实施大都市战略,基础在于产业发展。要以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立足于大杭州、大都市,重构城市空间形态,增强市区的创新服务功能,发挥县域的发展空间优势,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综合服务业为依托的大都市产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集聚功能、经济增长极功能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市的现代化。
实施大都市战略,动力源于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要适应入世形势,抢抓入世机遇,以开放推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一是要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和技术两大创新,努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再创我市体制机制新优势。要加快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步伐,搞好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解决好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问题。加大市场取向的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产权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要改革投资体制,完善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建设,切实解决企业征地、融资、人才难题。二是要以大都市的胸怀、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抓住入世契机和国际产业结构重组、调整的有利时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引资倍增目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切实做到有地、有钱、有人、有办法、有政策、有项目招商,拓宽引资渠道,扩大引资规模。做好接轨上海的文章,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要立足杭州、服务全省,打好“浙江牌”。按照“不求所属,但求所得”的原则,发展省会经济。努力拓展杭产品国内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国内经济协作,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空间。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社会信用观念,打造“信用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