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钱江新城构筑大都市“心脏”
本刊编辑部
西湖文明,已引领我们走过了一千多年历史;“西湖时代”铸就的辉煌,成为吾等后人弥足珍贵的财富。西湖,是我们杭州永远挥之不去的烙印。然而,不在历史的陈轨中败落,便须在历史的新迹中崛起。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曾几何时,同样作为杭州市民赖以成长的“乳源”---钱塘江,却多少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这是否人们的疏忽,抑或人们面对滚滚潮涌而表现出的无奈?
走进新世纪,机遇终于来到了我们面前。新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展到3068平方公里,为我们描绘杭城最新最美的图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首先,杭州的发展还将继续;其次,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还需改善;再次,历史文化名城还应得到保护。这三个因素,足以让人们下决心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跳出过去那种“拆旧城、建新城”的发展模式,而过渡到“保老城,建新城”的发展新模式。建设一个崭新的钱江新城势所必然。
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绝非要割断城市的历史,而是今后杭州整个城市建设中心的转移,再造一种先进的、现代的、国际的文化,形成未来杭州大都市的“心脏”。要通过建设钱江新城,提高杭州的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的基础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钱江新城,可谓意义重大。
建设钱江新城,一定要有新的融资理念。据测算,光一个钱江新城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块,仅基础设施就要投入70多亿,总造价将超过100亿。钱从哪里来?不可能靠财政,不可能让老百姓捐款,而只能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只求所在、不求所有”,“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盘活土地和存量资产等新理念来推进,也就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解决资金问题。这是要走的一步,也是必走的一步。
建设钱江新城,一定要重点先行。一是要加快市民中心建设,将来,市委、市政府机关及院外部门,除个别单位外,要全部搬迁至新城办公,以此形成一个导向,作为一个信号,吸引投资者目光,带动钱江两岸的发展。二是要尽快打通西湖与钱江新城联系的通道。这两着棋一走,满盘皆活。
建设钱江新城,一定要形成特有风格。钱江新城代表了新世纪杭州大都市的形象和风貌。如果说,“西湖时代”是“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格局,那么钱江新城,就是以钱塘江为依托的宽阔城宇,它的特点就应体现大气。只有大气才能与西湖的秀美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并与之相互辉映,达到至美的境界。因此,未来的钱江新城应当是现代、开阔、大气、高度,并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钱塘江特色,同时孕含杭州的灵气、文化、历史、个性和特色。这样的新城,必定是时尚的,也是大气的,更是开放和充满活力的。日前,钱江新城“二横九纵”及内部道路、核心区内两个水体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杭州大剧院、市民中心、解放路延伸等一批重点工程已经启动。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杭州城市新中心和商务中心(CBD)将崛起在钱塘江畔。它以开阔的钱塘江为背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充分延续杭州的历史文脉,与秀丽的西湖山水交相辉映,体现现代、大气的风采,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