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向骑手们解说“小哥码”使用方法
湖滨“最美人墙”成为西湖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枕钱塘江,怀拥西湖月。
作为杭州这座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上城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最杭州、新上城”定位,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于去年2月29日组建上城区委社会工作部。
一年多来,从精心雕琢“最美红巷”这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到统筹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再到凝聚服务群众等工作,上城区以创新之笔描绘社会工作新图景,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上城样板,让幸福生活如同钱塘潮涌,奔涌不息,润泽千家万户。
“最美红巷”激活共治新图景 基层治理释放新动能
在“最美红巷”,一个馒头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载体。
华龙巷2号共享厨房里,热气腾腾的“小雨馒头”出笼,志愿者们将制作好的馒头送给独居孤寡老人、外卖小哥等群体——送上门的是馒头,带回来的是居民在社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社区发展的建议。如今,小营巷社区已免费发放1.7万余份公益午餐,同时发放9万只手工公益馒头、惠及超过95%的社区居民。
从“小雨馒头”一件事出发,到“多彩公益圈”平台打造、“老大葵”片区治理改革……小营街道努力办好为民服务每件事,引导群众自发参与、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最美红巷”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条街能产生多大影响力?采荷街道的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也给出答案。这里下辖22家专业市场,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被誉为“中国服装第一街”。人气火爆的同时,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货流也给治理带来了新挑战。面对发展提能、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三大瓶颈,采荷创新探索街区“社区化”治理模式:设立功能型产业社区、组织成立“共治联盟”、落地杭州市首个时尚产业知识版权服务中心……一系列组合拳让四季青市场真正“常青”。
这正是上城区打造“最美红巷”基层治理品牌的生动实践。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的“小事”,就是社会工作部关注的“大事”。凭借着“红色根脉”的深厚底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上城一直是基层治理的先行区。近年来该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殷殷嘱托,全域推进“最美红巷”,构建“11353”工作体系,奋力打造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城模式。
如今,全区聚焦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公共安全三个维度已推出一批实践场景,以改革赋能基层创新,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基层首创持续迸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其中,针对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结构复杂、业态形式多样、利益诉求多元带来的治理和安全难题,上城还将社会主体纳入社会共治力量,创新“一呼百应”共治体系,组建2878个共治单元与1.7万余人的共治队伍。
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需要赋能更离不开减负。为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上城率先制定《上城区基层事项(报表、应用)准入管理规范(试行)》,建立减负”防火墙”。数据显示,全区面向社区的建群平均数由124.1个下降为55.2个,降幅达55.5%,真正让社区工作者轻装上阵、聚力服务。
新就业群体找到“城市港湾” 新兴领域党建攀高跃升
上城区凯旋路与凤起路的交叉口处,凯旋街道“小巢里”食堂烟火升腾,快递小哥董师傅结束了忙碌的配送工作,来到这里就餐。“在寸土寸金的市区,700块钱就能入住全新的公寓,真的很惊喜!”董师傅在杭州从事快递行业已有7年,如今他不仅住进了廉价且环境优美的公寓,工作之余还能在公寓内的“尚小驿”服务站点休息,在“小哥食堂”就餐。这些暖心服务让像董师傅这样的新就业群体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上城区楼宇经济发达,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如繁星般活跃在这里的各个角落。上城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以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为导向,该区在商圈、楼宇、小区等新就业群体活跃处建立了164个“尚小驿”服务站点,为快递员、外卖员们提供暖心歇脚、医疗应急、便利服务等6大类24项服务,打造了10分钟可及的温馨“港湾”。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城区全面推进“小哥友好城区”建设,不久前还迭代升级了“十大暖心关爱礼包”3.0版,聚焦新就业群体职业成长、子女教育、健康保障等迫切需求,整合教育、医疗、住房等10大类30项服务,用“打包式”暖心举措体现城市温度。
新兴领域组织形态多样、人员流动性大,传统党建方式方法遭遇诸多挑战,关键在于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推出新举措。为此,上城聚焦“双融双强”推动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包括制定产业链党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聚焦未来产业、金融产业、时尚产业、跨境电商、视听和文旅等重点,开展产业链党建探索实践,打造党建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城样本。其中,针对蓬勃发展的电商行业,该区成立了全省首家“直播人才学院”、全市首家直播行业“暖心驿家”,启用全市首个直播电商党群服务中心,更好推动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持续向基层末梢延伸。
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凝聚服务群众用心用情
每当路口绿灯亮起,“人墙”自动拉开,身后的人潮涌向马路另一边;红灯亮起,“人墙”再次合拢,循环往复……每逢重要节假日,这道“最美人墙”便成为西湖边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最美人墙”志愿服务的第10个年头。这温暖力量的背后,是上城区一系列精心布局的特色举措。据介绍,该区深挖“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资源,广纳“部门—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四大群体,吸纳志愿者人数31.2万人,成立6201支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最上城、益起来”志愿服务品牌。
要坚持人民至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志愿服务,还要打造全面过硬的社会工作队伍。对此,上城着力实施培养社区空间运营师,建立“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三级人才架构;选优育强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加强社区工作者力量配备,实施社区工作者“扎根向上”十条举措,让他们在锻炼中茁壮成长。以九堡社区为例,作为杭州市撤村建居融合型大社区的典型代表,这里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严重倒挂,而“专业社工+志愿者”的融合模式正帮助流动儿童家庭更好融入城市。
紧扣服务群众这一主题,上城区还通过推进数实融合,着力构建覆盖社会工作各领域、各群体的数字治理平台体系。比如,该区近日推出了“AI网格助手”与“AI社工老师傅”双智能系统,构建起覆盖基层治理全链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也标志着区域治理正式迈入“智能体”新时代。
此外,上城区还聚焦“两馆两库”新定位,将对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实现全面“扩容增量”,全力擦亮展示“中国之治”的国字招牌。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今年是上城区的“狠抓落实年”,也是上城社会工作砥砺奋进、创新突破之年,该区将继续乘势而上,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