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98/2024-27459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农提〔2024〕21号 | 成文日期: | 2024-05-11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周颖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强化杭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的建议》(122号)收悉,经商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杭州市茶产业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视,您针对当前我市立法层面、管理层面、市场层面存在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加大普法促教育、强化执法优环境、完善管理强服务”三大建议,对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茶产业是杭州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茶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57.58万亩,采摘面积52.34万亩,总产量2.88万吨,总产值48.41亿元,茶叶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产值均稳步提升。全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也日趋成熟,2023年,“西湖龙井”品牌价值达82.64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榜首,“径山茶”品牌价值达31.65亿,首次迈上30亿大关,全市各县域的区域公用品牌协同共舞的局面进一步向好。在此过程中,全市各级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积极开展了茶品牌综合保护系列实践,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立法保护不断创新。聚焦西湖龙井茶知名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继2001年制定《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之后,2022年又出台《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以小切口撬动立法大主题,以特色性彰显立法精准度,以破难题凸显法规新功效,在全国首创一个地理标志两部地方性立法。二是地理标志保护全面开展。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纳入《杭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方案》,与其他知识产权一体推动。推动跨省域联动保护,积极贯彻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关于开展2023年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将地理标志纳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十二省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实现地理标志保护省域之间共治。三是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农业农村部门、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每年出动执法人员,检查生产企业、市场、商场、超市、专卖店等,严把原料关、生产关、出厂关、追溯关。同时,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实施行刑衔接制度,多部门联合建立问题快速处置机制,大力打击侵犯区域公用品牌违法行为。
虽然我市在茶产业法治保障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对您提到的问题和建议逐条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法律保护体系有待完善、管理体系仍待优化、服务保障尚待加强、侵权行为亟需打击等问题的确存在。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您提出的建议,从持续宣传普法、深化执法打击、完善监督管理等方面,抓住关键环节,补齐工作短板,高质量推动我市茶产业法治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持续宣传普法。一是深入行业法律宣传。支持各茶产区每年常态化、制度化组织茶企、茶商、茶农开展宣教培训活动,解答茶企、茶商、茶农等在生产经营等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增强权利人的维权意识。综合发挥政府部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利人、企业等各方力量,积极借助各类媒体平台、茶事活动、高峰论坛、官网官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宣传普及工作。二是创新普法宣教方式。利用热门网络平台探索线上普法新模式,制作“以案释法”科普短视频,采用“违法案例+释法说法+法条链接”的方式,以案件为模板,以普法为目的,选取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进行案例分析,强化普法实效,使普法活动更接地气、更有效。积极推动以案促治,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在茶产区、茶叶交易市场开展规范经营系列宣讲。持续联系各级主流媒体,向公众宣传地理标志普法知识,提升社会面对地理标志的认识和理解。
二、深化执法打击。一是推动行刑协同提档升级。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密切协同,探索开展地理标志职能划分、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行刑衔接、联合执法等工作,从传统、单一的联合执法行刑衔接模式向共建、共享、共治为核心的深层次行刑共治模式推进,为茶农、茶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保护。加强对已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生产企业的指导监管,进行线上线下、区域内外协同的监管执法检查。深入茶叶交易市场、茶叶店、茶叶生产企业,持续开展针对地理标志规范使用的专项检查。支持根据保护地域范围、类别、知名度等方面的因素,制修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引导更多的地理标志生产企业通过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标准,积极使用地标专用标志。三是加大网络平台执法力度。按照“网下管什么、网上就要管什么”的原则,加强直播“乱象”监管打击力度,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网络直播经营者,对网络直播带货相关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重点打击直播营销中的虚假宣传、地理标志侵权行为,引导从业人员形成诚信经营、行业自律的良好氛围。整合各类电商资源,督促网络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审核把关,构建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发展格局。
三、完善监督管理。一是加强行政监督。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地理标志产品特点,对全市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情况实行重点督查。重点开展西湖龙井、径山茶等地理标志联合督查活动,通过建立督查工作群、明查暗访、实时督导反馈等形式,实行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并跟踪问效。二是延伸司法服务链条。支持配合司法部门立足审判职能,向前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开展司法服务,畅通与辖区内茶企、茶农的沟通联络渠道,为茶企在政策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管理有漏洞、茶叶买卖等方面容易发生的问题提示法律风险,助推“涉茶”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三是提升行业管理协会专业职能。指导支持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余杭区径山茶行业协会等团体深入开展商标授权、维权打假、包装管理等工作,积极引导会员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支持相关协会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行业保护细则。
联系人:滕斌,联系电话:85259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