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手段“傍身” 就业增加“砝码”
--浙江杭州打造“三个闭环”帮扶重点群体就业
时间:2023-12-18 10:55 来源: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工作人员推荐的岗位基本都符合我的求职方向及预期,感谢工作人员的持续帮扶。”浙江省杭州市27岁的高校毕业生小蔡说。今年3月,他来到上城区采荷街道进行失业登记。街道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他的职业技能和求职意向,并在之后多次为其提供政策介绍及岗位信息。今年6月中旬,小蔡顺利入职一家科技公司。

近年来,杭州市人社部门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通过打造政策闭环、数据闭环、服务闭环,为重点群体就业提供智能化、精细化、实时化服务。今年1月-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66万人,帮助近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打造政策闭环 就业帮扶导向更优

为有效加强就业政策供给,杭州市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质量就业工作的意见》及其配套实施细则,以城乡一体、区域一体、就业群体共享为原则,通过扩围、提标、优化、新增、撤并5种方式,对就业政策进行全面升级和整合,破解就业政策“碎片化”难题。

同时,杭州市优化调整了大学生见习政策,扩大就业见习对象范围,鼓励长三角区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杭州参加就业见习,并将已建有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的高校中的浙江籍生源毕业学年大学生纳入就业见习对象范围。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6708名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

杭州市人社部门加强政策调研,开展常态化联系区县的“五强化五提升”专项行动,面对面与重点群体座谈,切实掌握政策享受对象真实诉求,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实落细。

老吴是上城区湖滨街道的一名就业困难人员。在走访调研中,杭州市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帮助老吴顺利走上公益性岗位。

“现在我有了固定收入,能够自食其力。”54岁的老吴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打造数据闭环 就业帮扶底数更清

前段时间,拱墅区潮鸣街道工作人员在“就业状况分析驾驶舱”中注意到辖区内登记失业的王女士。因前公司解散和身体原因,现年47岁的王女士已在家赋闲许久。考虑到她有20多年的服装行业从业经验,街道工作人员持续为其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做好季度回访,最终帮助她成功入职一家服装公司。

建设“就业状况分析驾驶舱”是杭州市人社部门搭建“数字就业”快车道的一个缩影。针对就业服务中信息掌握不够全面、服务不够高效、帮扶不够精准等难题,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场景,对重点群体实现“识别-帮扶-就业”的全周期服务流程再造;建设“就业状况分析驾驶舱”,可视化呈现辖区劳动年龄段人口就业状况,生成网格化就业地图,可实时查看劳动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分布、就业去向等信息,实现就业底数“摸得清”。

同时,杭州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场景,对帮扶人员进行逐一摸排联系,了解掌握个人就业失业状态、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信息,“一人一策”为其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见习岗位推荐等服务。自系统上线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实现5个工作日内对登记失业人员开展联系帮扶,现已累计服务重点群体150.64万人次,形成帮扶档案75.43万个。

打造服务闭环 就业帮扶举措更实

“每次回来都发现家乡变化很大。我打算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用自己的力量为滨江作贡献。”在滨江区2023“家燕回巢”暑期夏令营的首站--西兴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里,大学生小钱感叹道。

“家燕回巢”是杭州市人社部门近年来打造的就业服务品牌之一。杭州市人社部门鼓励指导各区、县(市)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一地一品”的就业服务品牌,针对各类群体精准施策、提供暖心服务,推动优质就业服务全民共享。如拱墅区的“全职妈妈”、钱塘区的“青苗计划”等。

“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也是杭州市的就业服务品牌之一。杭州市人社部门与长三角区域的12所“双一流”高校和41所在杭高校共建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并倡导在高校设立“班级就业委员”,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朋辈互助作用。

就业服务品牌不光要好,更要活。2016年,杭州市打造了国内首个体育式创业交流活动--“创业马拉松”,邀请全市创业者从滨江的最美跑道,一路跑过西溪湿地、良渚古城、韵味上城等地,并在此过程中交流创业经验,碰撞出创业思维火花。该活动现已成功举办7届,参加人数从上百人发展到上千人规模。

此外,杭州市人社部门连续7年实施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为重点群体和用人单位提供精准优质的就业援助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走访各类重点群体逾2.79万人次,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公益服务1.26万余人次,举办政策培训4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