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516/2023-27336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11-01
发布单位: 杭州市教育局 主题分类: 教育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146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11-01 14:31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编号:杭教提〔2023〕101号

您在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中小学更好开展体育教育教学相关建议》(第146号)收悉,经我局主办,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直以来,我局始终秉持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体育固本行动,创新发展各类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探索体教融合发展,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努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统筹谋划抓责任落实。坚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统筹谋划、部署落实、检查考评。出台了《杭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办法》,每年会同市体育局制定“年度杭州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竞赛计划”,召开全市中小学德体卫艺骨干会议等,针对性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统筹规划和动员部署。

(二)落实课程抓教学常规。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督促指导各地各校100%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要求小学每天增加1节户外活动课,倡导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或户外活动课;指导督促各地各校100%落实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培育“一校一品 ”“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开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培养学生一到二项终身受益的体育特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普惠性。

(三)竞赛牵引抓阳光体育运动。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旨,按照“月月有比赛”的原则,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健美操、啦啦操比赛,学生足球、排球、篮球和乒乓球比赛,轮滑、街舞、科技型电子竞技FPV无人机竞技和电子竞技机器人竞技比赛,高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市长杯·亚运足球小将”校园足球小学组联赛等各类比赛千余场次。

(四)面向全体抓运动氛围浓厚。围绕喜迎亚运主题,多形式开展奥林匹克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传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培养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健康观。叫响“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引导青少年走在阳光下,走到操场上。出台《杭州市中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指引》,规范体育家庭作业设计,加强体育家庭作业指导,通过体育家庭作业推进全市中小学生进行有效锻炼,保障锻炼时间,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五)依规对标抓体质监测评估。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督促指导各地各校积极开展全员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并按时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每年对照国家学生体质监测项目和标准,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相关监测结果在杭州教育网进行了公布。同时,结合日常工作检查、调研等,通过问卷随机调查、体育课抽查和查阅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等方式,检查学校体育教学落实情况,严禁挤占体育课时间。

(六)防患未然抓《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自2021年6月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来,会同市检察围绕未成年人“六大保护”的工作重点,抓好学校这一未成年人保护主阵地。一是积极开展法治教育防患于未然。2015年以来坚持多年开展检察官宣讲团进校园活动,累计开展法治教育数百场,覆盖数万名中小学师生及家长,有效增强全市未成年人的法治免疫力。二是加强侵害未成年人隐案发现机制卓有成效。杭州市检察机关在实践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加强学校、医院等关键防御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针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存在发现难、取证难、追责难等现实困难,杭州市检察机关通过个案办理,全国首创了强制报告制度,明确教育、医疗机构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强奸、猥亵、欺凌、家庭暴力等侵害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向检察机关报备。该制度得到了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和最高检以及国内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并被吸纳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未成年人保护国家立法提供了“杭州样本”。三是细化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人员入职查询机制。推进杭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出台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人员准入查询机制,从源头上降低该类行业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生率。其中临安区院以此为契机,结合数字化检察工作,开展“未成年人密接从业人员违法犯罪查询”模型监督,发现的6起不应继续从事密接未成年人工作人员案件,向教育主管部门制发行政监督检察建议。

二、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根据您的宝贵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切实维护学校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秩序。

(一)关于“从法院判决上保证学校敢于落实体育教育”。一是加强理论调研,统一裁判尺度。开展关于校内文体活动中的自甘风险、教育培训机构在侵权案件中的举证责任、侵权责任边界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免责事由等问题的研讨;加强教育机构责任纠纷案件裁判规则的提炼,加强对类案裁判尺度的指导。二是发送司法建议,加强行业规范。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包括体育设施、教学用品普遍存在的不符合相应技术规程或者设施要求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函,助力从硬件建设方面消除隐患,提升学校落实体育教育的信心。三是发布典型案例,进行普法宣传。适时发布教育机构责任类纠纷典型案件,以案释法,加强社会引导;开展法官进校园活动,利用共享法庭等平台,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引导各方主体明确职责,厘清责任承担规则。

(二)关于“多重保障防止家长过度追责”。一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摸底。结合疫情防控、年度体检等工作定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摸底,特别是对少数先天性、器质性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前,要注意观察当天学生的身体状态,防止出现带病参加体育课等问题。在开展各类体育比赛竞赛活动时,要求参赛人员赛前提供必要的体检合格证明和参赛免责责任书等。二是健全完善学生保险体系。加强财政保障,实现全市中小校(园)方综合保险投保率100%,主要包括普通中小学校(园)方综合保险和职业学校实习生责任保险。坚持自愿原则,倡导家长购买学生(幼儿)综合保险。组织开展具有一定意外受伤风险体育竞赛比赛时,要求参赛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比赛期间有时效的、已办理过《校方责任险》的学生可不再办理),实现学生保险权益保障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三是努力构建家校协同共育格局。充分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和家委会的协调功能,积极引导家长摒弃“唯分数”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体育课对孩子提高体质健康、增强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重要性,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指导各地各校全面推行《杭州市中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指引》,增强不同学龄群体体育家庭作业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同运动、共参与,享受运动的快乐,努力形成家校协同共育格局。

(三)关于“扭转唯体测分数论,建立日常参与、体测抽查与运动专长结合的考查机制”。坚持健康第一理念,按照《杭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行动方案》规划,从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普惠性入手,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实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阶段每天增加1节户外活动课,列入校本课程计划。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强化“教会、勤练、常赛”。分段推广“体育选项走班制”“体育俱乐部制”等教学组织形式,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二是丰富课程资源。继续鼓励支持社会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整合“万堂体育课进校园”选课平台资源,建设市级课后服务社会资源课程选课平台,加快开发体育、艺术、科技、劳动教育等非学科类拓展性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供全市各中小学选课;加快推出第二批社会公共资源拓展性课程清单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三是推进体教融合。按照《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杭州市“市队联办”基地学校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设市、区(县、市)两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完善基地评估标准和建设规范,统筹规划项目布局,实施年度评估,并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学校特色的联片与延伸,校际间场馆共享,小学、初中、高中纵向贯通,并把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纳入当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制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实施灵活学籍等制度,为体育特长学生畅通升学通道。四是强化督导考评。落实《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和体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等检查、指导、监督和评估,定期开展体育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构建“知识、能力、行为、健康”四位一体的体育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中小学生“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的学业评价改革。

(四)关于“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保证体育质量”。在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编制标准和课程标准配备体育教师、教研员,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完善符合体育教师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办法,确保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体育教师服装费用标准每3年调整提高一次。实施每5年为1个周期、不低于360总学时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教学基本功测评、专业进修、交流访学等活动,开展市级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支持市、区(县、市)两级体育名师工作站建设,到2025年打造市级体育名师工作站100个,引导和带动区域体育教师成长发展。畅通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设立学校专兼职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空间等规定。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德体卫艺处 邓宪宏     电话:89583573

杭州市教育局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