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22-2693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政办提〔2022〕20号 公开日期: 2022-11-04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66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1-04 16:07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省台联:

贵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66号提案《以筹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为契机 攻克交管“顽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让规划“领航”文明出行

(一)关于构建“成网好用”慢行交通系统。

近年来,我市交通规划和组织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提升改造,重点是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增强行人、非机动车等绿色、低碳出行的路权保障。全面梳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通行空间,开展专项治理,推动慢行重要节点打通及非机动车道建设。如在规划审查阶段,针对地铁站周边等可能存在大流量行人过街的地方,加强完善立体过街设施规划设置,在相邻地块探索研究区域慢行系统互联互通体系设计。在实际管理中,针对非机动车密集通行道路(如机场路),通过提升改造保障非机动车路权,同时加强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用地保障和建设,提高慢行交通网络密度。持续开展道路交通设施提升行动,完善管理养护机制,对警示柱、隔离护栏等设施常态化排查,按照“人车分离”的要求,清理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确保行人、非机动车通行路权。

(二)关于聚焦问题治理。

1.针对老年人,在过街距离较长的路口,设置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或合理延长过街时间。根据国家标准,按照1米/每秒的步行速度设计最低行人过街时间,确保满足老年人在内的大部分步行交通参与者的过街需求。结合亚运道路提升工作,重点针对住宅区、医院、养老机构以及中小学附近交叉路口,对行人过街信号时长反复排查,合理优化信号配时,目前已优化132个路口信号配时,提升老年人过街的安全感。同时,在设有中央绿化分隔带且宽度允许的情况下,设置行人二次过街等候区,供老年人避让车辆。

2.对“低头族”,开发利用热成像、斑马线闪光道等自动检测预警系统。目前,我市已在部分斑马线设置发光装置提醒驾驶人注意避让行人。针对“低头族”等交通安全意识不高的群体,制作了交通事故宣教视频库,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升交通安全意识。目前尚无针对“低头族”的自动检测预警设备,我市将组织相关科技公司,继续创新开发有助于交通安全事故防控的智能交通设备。

3.对右转车辆和直行行人、非机动车冲突严重的路口,合理设置右转专用信号控制。目前,主城区有400个路口设右转信号控制,主要目的是实现机非分离、保障货运通道右转安全、控制支路流量保障主干道优先等。结合亚运道路提升工作,对早晚高峰期右转机动车量较大、非机动车通行需求旺盛路口进行梳理,增设右转信号控制或适当延长右转红灯时间,确保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时间上有效分离;同时加强高峰期路口警力管控,进一步加强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权。

4.对学校、企业园区等人流量集中式密集路段,采用周期性放行智慧调度系统。2021年7月,制定《一面一网五点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方案》,优化学校、综合体、产业园周边的交通管理工作。信号控制是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在学校门口设置信号灯辅灯或无线关联的临时信号灯,通过与上游、下游主信号灯进行关联,实现周期性放行的绿波控制,在确保师生过街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机动车通行能力的最大化。

5.对行人流量较少的路段斑马线,采取行人请求式按钮信号控制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父子灯”的研发启用对缓解道路交通“两难”问题和预防交通事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相位配置和时间配比上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夜间子灯路口信号周期较长,易出现行人、机动车长时间等候放行的现象。我市在部分有条件的“父子灯”路口,试点安装了按钮式信号灯,夜间交通流相对小,可以用按钮的形式来保障行人安全过街;白天仍按现有的模式控制信号灯。近年来,已经在之江路春江花苑、之江路浙大三分部、文二路求智巷等路段斑马线以及体育场路沿线的武林、中山路口等5个路口安装了行人按钮控制装置,运行良好。今后,将继续加强交通信号前沿技术的研究应用,进一步推广手控信号灯。

(三)关于提升精细管理。

1.推进智能交管监控、感知设备点位全覆盖,技术新升级。目前,我市主城区交通监控6193个,整合接入社会监控点位15712个,不断强化路面交通的监控力度。下一步,将根据实际管理需求,继续加强科技应用投入,不断推进智能交管监控、感知设备点位全覆盖。

2.加速推进电动自行车电子号牌上牌率。2021年3月,我市正式启动电动自行车号牌换发工作。截至目前,我市主城区共换发电动自行车物联网电子号牌61.52万块,占主城区电动自行车总量的38.45%。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流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速推进电子号牌上牌率。

3.将行人、非机动车的动态违法行为,全面纳入智能抓拍系统,推进交通违法处置精细化、智能化进程。为加强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的查处力度,研发应用了电动自行车智控设备,共建设了793个方向,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实施非现场执法。针对行人的交通违法,我市主要采取“空地结合”的方式加强现场执法力度。

二、让小哥“引航”文明出行

(一)组建“浙江小哥”团队。一是创建警企共治新模式。以警企数据融合为基础,将外卖平台企业人车数据和交警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数据相融合,建设警企共治平台。通过实时展示外卖骑手三色码、企业五色图、实时人车数据总量及当天的外卖骑手活跃人车量及外卖骑手违法分布、事故分布等,改变以往粗放式管理。同时推送典型交通事故视频,瞄准外卖行业骑手交通安全痛点,实现企业自主、精准自我管理。二是实施“一码一图”场景应用。针对外卖骑手准入门槛低、流动性大、企业管理松散的现状,按照交通安全“一码一图”,数据赋能,进行精准治理、动态监管。外卖骑手实行一人一码赋色管理,目前已对外卖小哥1.29万人次赋色红码,2.05万人次赋色黄码。下一步探索对红码、黄码人员及时采取待岗培训、辞退等管理措施。三是党建引领,组建先锋团队。我市外卖平台党建联盟,围绕“骑手新群体,党建新力量”主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建“五员先锋骑手”(文明服务示范员、党的政策宣传员、食品安全监督员、骑手群体联络员、城市治理守护员)。

(二)打造“浙江小哥”标识。目前,全市外卖小哥上岗前要在站点进行岗前训示,进行“五查一学”(查交安码、查天气、查人员状态、查车辆安全、查防护装备、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服装不合规者禁止上岗。下一步,将鼓励平台对优质团队突出服装标识,树立榜样力量,弘扬文明出行。

(三)树好“浙江小哥”风貌。鼓励骑手积极参与城市交通治理,小哥在执行取派件过程中,对发现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及城市违法乱象等,可在线及时反馈至属地交管部门,并积极引导外卖小哥参与基层治理。

三、让机制“护航”文明出行

(一)探索征信接轨机制。根据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公共信用信息纳入、共享、公开方面,必须要以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命令为依据。对于需要纳入严重失信名单的,除在认定范围上需符合前述规定外,还明确名单范围限制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秩序等四个方面的责任主体。在认定标准上,全国范围内的名单,需要以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确定;地方范围内的名单,应当由地方性法规规定。

目前,非机动车、行人违法纳入失信黑名单的认定范围尚无法律法规及文件依据。对于提案中关于将非机动车、行人违法电子抓拍系统接轨社会征信系统的建议,我市先行做好数据分类储备;若获得法律支撑,将积极推动接轨工作。

(二)施行协同治理机制。加强警企信息互通,建立在线责任体系,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对9大外卖平台、434个外卖站点实行巡防区管理,形成市局业务主管处室、城区交警大队、基层交警中队三级架构管理,扎实做好每日工作闭环。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警企互联互通,保证信息畅通流转。每日在线通报外卖平台“红码”、“黄码”骑手,事故及违法情况,企业自主溯源等内容,督促外卖平台重视对每一起违法和事故溯源,平台内部监管考核。

(三)加强社会共治机制。我市积极倡导外卖企业参与“三我”行动,全市9大外卖平台积极参与迎亚运“我文明、我礼让、我守规”文明交通提升专项行动。对外卖小哥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管理,督促外卖小哥养成遵章守法、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以此有效改善通行秩序、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下一步,将引导外卖企业在管理中优化完善奖惩措施,对弘扬正能量的优秀骑手予以各类奖励,为文明出行的先行者提供关爱礼遇,着力打造社会协同共治的文明出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