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育正向“更高水平的全域优质”大步迈进
时间:2021-09-07 10:30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老师,您辛苦了!”

“青春韶华,桃李芬芳!”

“以爱育爱,爱满西湖!”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育人育己,博学精艺,爱满西湖!”

“教师是教育最宝贵的资源!”

……

第3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在蒋村的“第六空间”、古荡的“财富中心”等西湖区很多楼宇,这些充满温暖和情怀的话语,将亮相夜晚的灯光秀!

这是西湖区委区政府向每一位坚守在教师岗位上的耕耘者送上的节日祝福。“正是因为你们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际行动,才共同铸就了今日西湖教育事业的辉煌。”

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是西湖区闪亮的金名片。“对教育的支持,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所有部门、镇街的帮助支持下,在一代又一代西湖教育人的辛勤耕耘下,西湖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 西湖教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教育品牌越擦越亮,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公平优质均衡”六个大字,浓墨重彩地书写在西湖这方灵山秀水中。

教育即生长,生长需生态。纵观这些年的发展,西湖的“教育生态”越来越好,底蕴深质量优、体量大体系全、品质高活力强。当前,西湖教育正从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站在“十四五”开局之时,西湖教育立足公平和质量,探索通过智慧治理,强化数字赋能,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动数“智”教育新征程。从全体、全面、全程三个维度,以“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为重点,推进更高水平的全域优质教育,让每一位西湖的老师发展得更好,让每一位西湖的孩子成长得更好。

“教师育人,也在育自己,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与孩子们共成长;教师育人,也在育未来,西湖的未来就在老师们的眼中和心中。”“教育是一颗心碰撞另一颗心,教师用爱心、恒心、耐心,辛勤培育着每一个孩子;教育是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教师是指路灯、方向灯、照明灯,照亮了孩子的未来;教育是一代人传承托付给另一代人,教师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一个又一个明天的太阳。”西湖区委书记高国飞在全区教育系统“七一庆祝大会”上的这番话牢牢印在了西湖教育人的心间。

都说学校是象牙塔,传递真善美,抵御世界的喧嚣,让人保持身心宁静。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很多人可能在想:给老师送什么节日礼物呢?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汪培新有他的答案:“理解支持学校发展,是社会给教育最好的节日礼物;尊重教师专业劳动,是家长给老师最好的节日礼物;努力勤奋自我成长,是孩子给老师最好的节日礼物。”


西湖教育“更高水平的全域优质”内涵

蕴藏在全体、全面、全程三个维度

“台前”的精彩故事——

核心解读:

★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都很重要!学校是给学生欢乐和希望、成长和发展的地方,是师生共生共长的家园。西湖区域内的14万多名学子,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享受到西湖优质、宽大、温暖的教育,体验生命中的精彩,期盼充满希望的未来。

★落实全面教育,每一育都很重要!校内校外联动,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全面育人,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创新实践,有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让他们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保障全程生长,每一段都很重要!学前、小学、中学……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意义,每个阶段都要顺势生长,都是独特而不可复制、不可逆转的。当下的幸福会保障未来的幸福。儿童期是每个人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这阶段的适性成长会保障孩子的未来发展,要让优质教育伴随西湖人从幼儿开始的人生全过程。


全新升级的“棒伢儿校外教育云平台”广受好评

助力每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棒伢儿”

“平时,我会提醒爸妈去平台上看看,有没有我感兴趣的比赛,如果有就报名参加。”大禹路小学学生周昱萱笑着说。

“前些天,我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钉钉消息,原来是女儿在区漫画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当时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报名的。”学生田语溪的家长语气中带着些许激动。

“平台的推出,让孩子们获取校外活动、区级竞赛等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比赛和活动公开透明,孩子们积极性都变得很高。”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周燕萍很有感受。

她们说的平台,正是去年下半年,西湖区青少年宫新推出的“西湖棒伢儿校外教育云平台”,区内中小学所有活动、培训都在该平台上报名、参赛、评审、发奖,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校外教育。

众所周知,以往很多比赛,总因人数限制、推荐名额有限等,使得孩子们参与区级竞技的机会较少。“原来一两百人的比赛,现在动不动就有两三千人报名,非常火爆。”西湖区青少年宫后勤部部长赵明说,尽管工作量增加了,但看到这么多孩子能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来,负责活动的老师都很有成就感。

据了解,平台上线以来,已开展体育、艺术、科技、劳动教育等各类实践体验、活动竞赛30多场,参与学生达15.7万人次,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素质教育校园环境。这些比赛在评审中采用“数智评审”,系统自动编组分发给各评委,评委“盲评”后,后台数据直接汇总设奖项,实现评审工作“零干扰”, 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这不仅是参与活动的平台,更是成长记录的平台。”西湖区青少年宫主任王青解释道,通过这个平台,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和每所学校的整体情况,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精准反馈,形成西湖学子校外教育的成长足迹,助力每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棒伢儿”。


中小学基本完成护眼灯光改造,智能照明覆盖率100%

让每一所学校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新学期,古荡一小的学生回到校园,发现教室里的灯变“聪明”了:遥控器有上课、下课、投影、放学等多种模式,比如选了“投影”,屏幕上方的灯就会自动暗下来,教室的窗帘也会遮下来,这样看投影时反光减少了,眼睛舒服多了。

其实,“聪明”之处可不止学生看到的这些。“护眼灯把各种频闪、蓝光等消减到最低范围,而且每一盏都和后台连接,只要有一点小故障,无须人工上报,后台会实时监测到并发出提示。”该校校长王理介绍。

教室照明事关学生健康发展,对做好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暑假进行的这项改造,并不是一两所学校的“独享小灶”,而是全区所有中小学的“共享大餐”。区教育局基财科科长葛宝根手上有详细数据单,2021年全区共改造了2176间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护眼灯,其中普通教室在开学前已基本完成安装,专用教室将在下个月完成,智能照明覆盖率100%。

何止灯光这一局部改造,为了办好民生实事,这些年来西湖区提前规划、攻难克艰,确保让区域内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人口不断涌入西湖区,每年全区新建和完成建设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都在两位数,尤其之江、三墩和蒋村等区块,更是提早规划布局、高标准设计建造,不断输入优质教育品牌学校。

就以2021年省市区教育民生实事项目为例,三墩西单元的幼儿园7月底整体完工,炮台实验学校、麦岭沙小学、之江第一幼儿园和转塘第二幼儿园正进行室内装修……各项工程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西湖区中小学创新实践中心即将全新亮相 让全区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未来智能化生活

在转塘的方家路附近,西湖教育将再添一块独特的“拼图”:下个月,西湖区中小学创新实践体验中心全新亮相,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28平方米。

这个数字化实践中心,分量“不同寻常”,这是2021年度西湖区政府实事项目之一,中心集创新科技体验、劳动实践体验和国防军事训练体验于一体,是一个面向未来数字社会的校外教育场所,旨在培养西湖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该项目由区青少年宫牵头实施。据具体对接项目的朱亚萍老师介绍,中心将重点建设现代生活馆、传统文化馆、创新科技馆三大类型的实践场馆,开展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实践探索活动。学生将打破原来的班级编制,组建新的团队,自主选择活动和课程、宿舍和餐食等,通过使用手环自动结算积分、自动沉淀学习成果,实现独立自主的生活学习。

“依托智慧云平台的使用,学生体验的是完全不同于学校、家庭的新生活方式,他们感受到的是未来的智能化生活。”区青少年宫主任王青说,活动过程中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重要目标,她相信,在国家“双减”政策持续落地的大背景下,这个以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中心,将给区域教育带来新“动能”。


全区积极推进“五好学生”评价,人人可争当“五好”

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家校共谱成长“画像”

三墩小学尝试“五自十星”评选、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小开展“五优少年”评选、公益中学启动“五好学生”评选……从上学期开始,西湖区就积极推进“五好学生”评价工作。所谓“五好”,分别是行为品德好、学业能力好、身心发展好、艺术审美好、劳动实践好。

“五好学生”评价,不是“三好学生”评价的简单升级版——这是西湖区中小学的共识。很多学校在评比时,逐渐淡化以往的选拔性“滋味”,更多的是对孩子成长的激励,只要努力,生生均可争当“五好”。

探索多元化评价,西湖区开始得很早。十余年前,学军小学就推行了近视防控与“三好学生”评选相挂钩的评价方式。三年前,三墩小学等部分学校加入试点,家长从开始的质疑到看到成效,并越来越接受这样的评价方式。

通过“五好学生”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体现的是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文溪中学校长李胜建认为,从以往的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转变为人的健康发展上,家长会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从而走向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三墩小学校长金建平认为,五育并举重在融合,以体育来说,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在磨炼身体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促进道德意志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区还升级了“五好学生”平台,采集学业素质、体质健康、艺术教育、学生幸福指数等指标,呈现成长“数字”轨迹,生成综合素养图谱。学生和家长可查询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家校共同为学生成长“画像”,助推优化育人质量。


新学期一所所高品质幼儿园崭露头角

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让孩子拥有适切的学习生活

“平稳度过2021年第二轮二孩入园高峰!”经过整个暑假的忙碌,8月底,区教育局综合教育科科长傅蓉萍,终于松了一口气。2021年秋季,全区幼儿园共增加小班班级43个,增加学位1290个。

西湖区坚持“像抓义务教育那样抓好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好入园、入好园”的需求。就以2021年为例,通过新建、置换、改造等方式多渠道增加资源供给,分别在北山街道、龙坞地区置换2所幼儿园;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完成高教新村内1所配套幼儿园民转公;三墩板块新建启用1所幼儿园,袁浦中心幼儿园完成新建启用……据统计,2017年至今,全区正式投入使用配套幼儿园26所,目前另有10所幼儿园在建、12所处于项目前期。与此同时,全区加快推进各类教育进一步协调发展,支持保障西湖高中特色化建设,深化西湖职高产教融合,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推动培育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精品项目。


关注每一位学生,首要前提就是关注每一位老师

数字化改革加持,西湖教育做到了心中有每一位老师

“幕后”的强大支撑——

核心解读:

★教师,是教育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首要前提就是要关注每一位老师。西湖教育的心中必须有每一位老师!

★今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一个特别的新荣誉在西湖成立——“杏坛奖”。这个奖与众不同在哪?杏坛,典故源自孔子,相传孔子当年就是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杏坛奖”分为“杏苗奖”“杏花奖”“杏果奖”“杏园奖”,分别指向入职西湖教育满一年的新教师、取得点滴进步的成长型教师、班主任岗位满20年的教师和在西湖教育退休的教师。从青春韶华到桃李满园,这四个奖项印刻了西湖教师从教生涯的全生命周期。

★有红花有绿叶,有人脱颖而出、有人默默无闻。老师群如此,学生群如此。但无论是红是绿,他们都是“很重要的每一个”,让“每一个”在校园都拥有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那如何做到?近年来,西湖区不断深化“数智”教育改革,以教育技术为支撑,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行,打造“共同富裕”的教育样板。

首批获得杏坛奖的教师,是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每一位 正是他们的踏实才让教育美好,让师生共同成长

这几天,求是浙大附小的诸葛杭艳老师,嗓子一直有些哑,她笑着说:“习惯了,刚接班,这次带的是一年级小朋友。”今年是她从教的第三十年,也是当班主任的第三十年。她动情地说,当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她快乐的来源。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经验不足、个子又小,还轮不上当班主任呢。”西湖职高的邵雪香老师,为此还有些“耿耿于怀”。工作四年后她主动向学校提出:“我想当班主任!”从此,这一当就是20余年。圆圆脸的她每天7点20前准时进班,被学生亲热地称为“太阳花”。

从城北的家中到支教的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单程就达28公里,是翁一平老师的上班路线,但她觉得值得:“和中心城区比,这里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要少一些,那就更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和这些“前辈”相比,文新小学的李想老师和丰潭中学的邓湉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李老师正努力当好一名全科老师,邓老师正细细打磨她的每堂语文课。

有新加入的,当然也有退休的。西湖第一实验学校的王英利老师,今年正式退休,几十年来她踏实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真诚的掌声。和王老师一样,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张英飞老师今年也退休了,但她所带的工作室依然正常运转,“对西湖教育有感情,再带带小年轻们。”

这一位位在岗位上默默奉献、普通平凡的老师,组成了西湖教育温暖的大家庭。九莲小学副校长余洲渭,是今年刚刚提拔的年轻副校长,结合自己的经历他很有感受,“从一名新教师开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路成长也是一路收获。”

“正是这些平凡朴实的老师,组成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也正是这种平凡朴实,让师生之间有了一种自然的无痕的共生长同发展的状态,这是教育的高境界。”十三中总校长屈强说,他听学校老师们聊到过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遇到怎样的老师,我就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他为这样的老师点赞。


新推出的“智慧之光”科研平台几乎“零门槛”

老师们的参与热情被点燃,短短一年不到投稿量猛增

字数动辄六七千甚至好几万,时间跨度也是一年起步甚至三五年,论文难写、课题难写、成果更难写。好不容易写了一点,从学校到区,层层选拔,机会也是渺茫……以上种种,应该是很多一线老师的共同感受,尤其是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年轻老师,估计都无从下笔。

这种情况,在西湖区教育系统已彻底改变。背后的“大功臣”就是一个网络平台——“智慧之光”科研平台。这个区统一的平台,突破科研评审的时空、题材和字数限制,鼓励一线老师进行真情境研究,有感而发、随时上传。

“教育教学的小故事、小随笔、小感悟全都可以,言简意赅、短小亮眼,800字左右就行。”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尹建强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平台就像一个直梯,把一线老师和区级评审连接在了一起,“一下点燃了大家的热情,老师们参与度很高。”

据统计,从去年11月开始区里已进行两次评比,分别收到论文1055篇和1265篇,接下来马上要进行第三次评比,目前已收到论文1400多篇,增幅明显。尹院长介绍说,后期计划将优秀文章编辑成册,全区共享。

“别小看这些微案例,蕴藏的却是大能量。”文理小学校长朱国敏说,学校目前总参与人次达到160次,前两期总获奖篇数达到97篇,其中含一等奖36篇。她说,投稿主题也精彩纷呈,有师生间“斗智斗勇”的日久生情、有特殊学生“循环往复”的心理引导、有班级管理中细致入微的创新方法……每个微案例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上泗中学也是这个平台的“积极分子”,无论是投稿量还是获奖量,都是大丰收。校长吴晴晴在为老师们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谢这个平台,让老师们有机会有动力把在平时遇到的小问题、小切口研究、小策略进行记录,让老师的研究落到实处,促使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融合。


西湖教育有实体局长也有“数字局长”

深化“数智”教育改革,以教育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2021年中小学生秋季报名录取全程只需几分钟,现场核验当天发送视频录取通知书11742份,视频中涵盖学校简介、入学准备、心理调适等信息,极大缓解了新生家长的焦虑情绪。整个录取过程家长人均少跑2次,节约时间成本人均6小时,实现义务教育招生“一键入学”。

再来看,家庭教育指导“一键推送”。西湖区打造“和谐心”家长网校,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邀请专家组成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目前已推送微课270节,家长点击达26.5万余次。后期计划根据家长完成情况予以赋分评价,对于修满积分的家长,由学校颁发合格证书。

类似这样的“一键”便捷方式,在西湖教育还有很多。近年来,西湖教育深化“数智”教育改革,将教育数字化与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紧密结合,以数字思维破解百姓关注的招生入学、校外培训、家庭教育等难题,提升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赋能“评价改革”,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将评价改革嵌入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全过程,将数据作为教育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持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改在深处、落在实处,全面提升教育育人质量。

难怪在西湖教育系统内,大家都笑着说:“我们有两个教育局长!”这一个当然是实体教育系统的局长,另外一个就是数字虚拟系统的“数字局长”。其通过大数据平台为实体教育“出谋划策”,实现教育的双向治理。据介绍,“西湖数智教育”系统已被列为全省首批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

通过数字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智力能力现代化,以教育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西湖教育正在向前大踏步迈进!(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