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1-09-26 19:34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杭州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1日


杭州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锚定“头雁”标准,扛起“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省会城市使命担当的重要时期。为推进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依据《“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概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档案部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为根本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在档案法治建设、资源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利用服务、文化建设、安全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服务中心大局展示新形象。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配合筹建G20杭州峰会史料展示厅。主动服务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为申遗成功提供相关档案支撑。在杭州亚运会筹办、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等重大活动和“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标准推进全国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全国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工作。

——档案治理获得新成效。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顺利完成全市档案部门机构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档案局、档案馆“一盘棋、双加强”格局初步形成。积极宣传贯彻新修订档案法,入选全国第一起档案法治指导案例。实施“互联网+档案监管”,建设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平台,基本实现在线日常督导和能力评估。

——资源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打造彰显杭州特色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聚焦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建立杭州特色档案资源库。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量达458.88万卷(件);接收G20杭州峰会档案30.6万件(张);收集良渚古城申遗档案资料1.44万卷(件);连续举办“杭州印象”摄影大赛,征集到各类照片9万余幅;开展境外档案征集工作。

——数字化转型走向新阶段。全面完成市和各区、县(市)数字档案馆(室)创建,其中国家级数字档案馆4家,市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服务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电子公文单套管理。在政务外网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党政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全国试点,党委、政府机关实现电子文件管理全覆盖,电子公文归档达32万件。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率达100%,办件量1500余万件,位列全省第一。

——档案基础实现新加强。市档案馆在全国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中名列前茅,各区、县(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通过业务建设评价,4家档案馆获评省级示范。各级各类档案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举措,实行档案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风险评估、排查及演练。杭州城市档案中心主体结顶,区、县(市)有5家档案馆建成启用、2家档案馆顺利开工。

——档案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落实查档利用“最多跑一次”改革与“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建成杭州市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全市共计243项、125万条民生档案数据,实现与长三角区域内345家以及区域外19家档案馆15类民生档案互通互查,促进民生档案共建共享。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49.93万卷(件),接待利用36.62万人次。

——档案文化结出新硕果。不断深化“城市记忆”工程,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大重要主题举办档案文献展览135个,参观达42.85万人次;形成《历史的见证——杭州抗日战争档案史料辑录》等编研成果77种,共计1586.53万字,有效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

——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展现新气象。深入实施省档案局“115”人才工程,全市共58人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档案专家人才,其中1人入选首批全国档案专家。我市1个先进集体和7名先进工作者获得全省档案系统先进表彰。选树首届20名杭州市“兰台工匠”。大力推进档案理论与实践研究,档案科技项目立项共21个,其中8个获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2个获国家档案局奖励。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节点。我市正值“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一带一路”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赋予我市新的历史机遇;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赋予我市新的历史使命。面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档案工作对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档案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和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越来越突出。深化法治杭州建设和贯彻实施新修订档案法,迫切要求全面加强依法治档,推进市域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省实施数字化改革和我市建设数智杭州,迫切要求创新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推动档案工作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构建整体智治体系;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迫切要求提供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与丰富的档案文化服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档案工作还存在不足,如尚未形成高效协同的档案治理体系;档案事业在区域间、部门行业间发展不够均衡;档案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短板;档案行政力量相对薄弱;档案工作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面对机遇与挑战,需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着力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书写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和四个“好”、两个“服务”为根本遵循,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扣“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以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档案治理、资源、利用和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提高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水平,努力构建与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为奋力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贡献档案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档案工作姓党”的鲜明政治属性,坚持“党管档案”的根本原则,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将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落实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

2.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水平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树立“大档案”理念,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坚持依法治档。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新修订档案法,加强档案法治建设,坚持立法、执法、普法相结合,健全档案法治制度体系,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4.坚持改革创新。抢抓数字化改革先机,以整体智治为目标,探索档案工作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推动档案管理的制度重塑和实践创新,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

5.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局馆一盘棋高效协同、市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基层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档案事业质量、效益和安全相统一的均衡发展。

6.坚持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规范运行、科技支撑,将维护档案安全作为档案事业生命线,压紧压实档案安全责任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形成档案治理水平领先,档案资源体系完善,档案利用服务创新,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为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档案工作强市奠定基础。

——档案依法治理走在前列。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档案工作责任制有效落实,依法治档能力进一步增强,档案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档案意识显著提升。档案工作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明显。

——档案资源建设走在前列。加强“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的档案资源建设,收集保存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和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各种载体档案。持续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加快实现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

——档案数字化改革走在前列。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擎作用,推动档案工作理念创新、方法变革、制度重塑。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迭代升级,形成整体智治、高效协同、主动服务、安全可控的档案工作运行体系。

——档案开发利用走在前列。积极引入数字化手段,提高档案分类管理效率,便于进一步开发利用。主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民生,建立馆室协同、区域一体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创新档案服务方式和文化传播手段,持续擦亮“城市记忆”金名片。

——档案人才培育走在前列。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兰台铁军”。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档案工作强市。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一)规范档案依法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效能

1.优化档案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党办(档案局)负责、局馆协同、各方齐抓共治的档案工作格局。配合做好新修订档案法配套法规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规范基层档案制度落实,强化基层档案工作保障,提升基层档案治理能力。探索档案服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2.完善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建立档案工作分类指导机制,完善档案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的专业档案管理体制,强化对专业档案的指导;主动服务社会,加强对民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档案业务的指导;服务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建设,做好乡镇(街道)、村(社区)规范建档的指导。深化“互联网+档案监管”,创新监管模式,推动网上掌上执法全覆盖、常态化。建设涵盖行政监管、任务协同、数据共享的档案行政监管平台,促进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

3.提升档案执法普法水平。健全档案法律法规实施的有效机制,持续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开展档案“八五”普法工作,将新修订档案法纳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内容。拓宽档案法治宣传渠道,提升全民档案意识,营造知悉档案法、遵守档案法、运用档案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4.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力量。建立档案行政执法协调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基层档案行政执法力量不足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格局。完善执法人员培训制度,打造规范化、专业化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

专栏1:依法治档工程

        1.完善档案法规制度标准。健全以档案法为基础,以档案法规、规章为主干,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档案法规制度体系。适时推动《杭州市档案管理条例》及《关于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的修订工作。

  2.推进档案基层治理。到“十四五”末,市直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率达到100%,区县(市)直单位、乡镇(街道)档案工作规范化率达到90%以上,村(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率达到80%以上。

(二)推动档案工作整体智治,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1.全面融入数字化改革。主动服务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综合应用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在线归档,推动电子归档纳入党政机关各项核心业务数字化运行的流程闭环,发挥档案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应用中的支撑作用。坚持治理和服务两端发力,拓展档案智慧服务应用场景。全面开通“机关查档直通车”,服务机关内部“一件事”改革,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全面实现民生档案网上、掌上查档和电子出证,有序推动民生、信用等专业档案在行政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一线工作现场的多跨协同应用,发挥档案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2.积极推进数字档案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建设市域一体化数字档案智慧服务平台,高标准打造档案数据治理中心、智能化档案行政监管平台、统一归档平台和档案大数据平台。参与协同推进全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建设,促进档案局馆、馆际与馆室之间的业务协同,推进档案数字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共享利用。形成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档案数字化改革实践范例和制度标准规范。

3.努力创建示范引领的数字档案馆(室)。稳步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建设一批智慧档案馆。巩固扩大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全国试点成果,推行党政机关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加快数字档案馆(室)系统的流程重构、技术创新和平台整合,实现迭代升级。持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档案工作的深度融合,建设城建档案知识图谱。

专栏2: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

  1.至“十四五”末,建成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2个、先行区5个。

  2.至2022年年底,建成市域一体化数字档案智慧服务平台,各区、县(市)100%实现平台接入,90%以上核心业务实现数字化运行。

  3.至“十四五”末,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90%建成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市直单位和区、县(市)直单位90%建成省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各地新增电子档案占新增档案数量的60%以上,馆(室)藏传统载体档案实现电子目录全覆盖,保管期限30年(长期)以上档案100%数字化、50%数据化。

(三)完善档案资源体系,提升档案数据质量

1.拓宽档案资源收集范围。进一步规范档案依法移交进馆和接收工作。全方位收集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的档案资源,全过程收集“三个地”和“重要窗口”以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源。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做好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的归档、接收和征集工作。强化民生档案接收进馆,推进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杭州印象”等相关特色档案资源以及影像档案、口述档案的征集采集工作。推进境外珍贵档案征集工作。

2.强化档案资源质量管控。加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各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全面推行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强化规范建档指导,提高归档文件管理质量。深化档案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全宗卷编制工作,提升内容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建档工作,提升民生档案质量,更好服务和支撑基层社会治理。

3.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健全电子文件单套归档与电子档案单套管理机制,推进单套管理向纵深发展,实现各类电子文件应归尽归、电子档案应收尽收,形成以电子档案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加快推进重要档案数字化成果的数据化,细化数据资源的颗粒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档案资源建设,向各级各类档案馆捐赠或委托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网站及移动端上传反映杭州城市变迁的文本、图片、音像等数字档案。引导建立家庭档案,传承家风家训。

专栏3:“三个地”和“重要窗口”档案资源建设工程

  1.及时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亚运会、数字化改革、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等重要档案的收集工作,并建立档案专题数据库。

  2.强化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完善出生医学证明、学籍、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等10种档案专题数据库。

(四)优化档案利用体系,提升档案服务价值

1.加大档案依法开放力度。建立健全档案开放审核与公布机制,保障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大档案数据开放力度,推动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定期开放档案目录,依法提前开放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档案,逐步满足社会需求。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室藏档案的开放利用。探索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档案开放审核。

2.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挖掘档案资源,精准为党委、政府决策和部门专项研究提供参考。优化档案利用环境,规范简化档案利用审核程序,全面提升档案服务质量。持续加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档案查阅馆际联动、馆室联动,主动接入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异地查档工作提质增效。推进数字人文、可视化等技术的应用,提升档案利用智慧化水平。加强移动端档案利用平台建设,实现查档“网上办、掌上办”,促进档案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让档案和档案工作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专栏4:档案利用服务提质工程 

  1.加大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力度,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完成馆藏期满25年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定期通过网站或其他方式公布开放档案目录,稳步推进开放档案全文在线查阅。

  2.推进档案馆(室)资源共享利用,至2021年年底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开通“机关查档直通车”。

  3.实施档案资源智能开发利用项目,通过故事图集、今昔对比、记忆地图等形式,实现文字、照片、音视频等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和智能服务。

(五)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

1.打造档案文化精品。深入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加强“三个地”和“重要窗口”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培育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档案文化精品,积极申报档案文献遗产项目。主动服务南宋临安城遗址等申遗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宋韵文化传承提供档案支撑。加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研究,推进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建设。挖掘钱塘江诗路中的档案元素,打造名诗名家文化带。深化杭州工商业遗产档案研究,服务老字号品牌活化振兴。推动杭州历史建筑、古村落建档保护,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全面记录和展示以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为名片的杭州历史文化精髓。

2.构建档案文化联盟。建立以“共谋理念、共商发展、共创品牌、共享资源、共推项目、共赢成果、共育人才、共建高地”为目标的档案文化联盟。整合全市档案文化研究力量,推动档案部门与宣传文化部门、高校、社会团体间的深度合作,联动开展跨区域跨部门档案文化项目,实现全市档案文化事业整体提升。

3.推动档案文化传播。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四史”教育、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杭州亚运会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实现特色档案资源的集成展示。积极探索数字档案编研,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档案文化价值传播。

专栏5:“档鉴古今”文化精品工程

  1.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推进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至“十四五”末,全市建成5个符合《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标准要求的示范基地。

  2.综合运用馆际共建、展览陈列、档案公布、档案编研、公益讲座等方式,打造一批档案文化精品、构建一批档案文化地标、推出一批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

  3.深化“后申遗时代”的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工作,探索世界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与现代管理模式,为促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杭州样板”。

(六)健全档案安全体系,提升档案安全保障力度

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坚持底线思维,将档案安全纳入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的工作重点。落实档案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健全重要档案报备、档案库房管理、数字化外包安全工作监管、重点档案保护、应急管理等制度。每年至少开展1次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

2.保障档案实体安全。在移交接收、数字化外包、利用服务等过程中强化安全措施。推进馆藏档案质量检查和整改提升工作,扎实开展档案资料定期清查工作,“十四五”期间至少开展1次馆藏档案资料全面清点核查。运用档案保护和修复技术,持续推进馆藏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稳步实施特藏档案库建设,开展馆藏珍贵档案保存状况分析和修复记录建档。

3.强化档案信息安全。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相关单位联合推进涉密档案密级变更和解密清理工作,严格区分涉密档案与非涉密档案的界限,按照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标准对涉密档案进行管理。以档案核心基础设施设备和系统软件的自主可控为要求,落实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档案信息公开发布保密审查,确保档案信息开放和利用服务流程的档案信息安全。建成并启用杭州城市档案中心及数字档案存储(灾备)中心,持续开展档案数字资源备份工作,确保重要电子档案实现异地异质备份,严格进行备份全过程安全监测。

专栏6:新型档案馆建设工程

  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建成杭州城市档案中心及拱墅区、西湖区、钱塘区档案馆新馆,开工建设余杭区档案馆新馆,力争将杭州城市档案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公共档案集中存储与利用服务中心。

(七)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档案智力支撑能力

1.强化政治能力建设。加强档案干部和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忠诚担当、创新开放、敬业守真、淡泊清廉”档案人职业精神,持续提升职业能力,树立职业形象,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提升档案专业能力。落实培训教育机制,增强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加强干部交流,拓展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途径。积极引进、培育各类档案专业人才,建立档案专业人才库。每两年开展“兰台工匠”选树活动,举行全市档案职业技能比武,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拓宽国际视野。优化档案人才队伍结构,健全各类档案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建设适应档案现代化治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夯实基层档案力量。与区、县(市)实行档案人才联合培养,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乡镇(街道)实现专人负责档案工作与监督指导,村(社区)落实专人收集保管档案,确保基层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相对稳定。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接受培训、竞赛评优以及参与职称评审。

专栏7:人才强档工程

  1.实施人才培育计划。实施“312”档案人才工程,推进全市档案人才库建设,建成一支3名左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100名左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200名左右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业务骨干队伍。

  2.实施能力提升计划,逐步建立分层分级科学培训体系,每年对全市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各级各类立档单位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大专学历达90%以上,具有一定数量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率100%。

  3.实施兰台科创计划,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推进档案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全过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将档案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及时研究部署和协调解决档案工作的重大问题,把党管档案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大力宣传档案工作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全社会支持参与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健全工作机制。档案主管部门要做好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组织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将监测结果作为改进档案工作和加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档案工作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好对档案保护和开发以及对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确保本单位档案工作所需经费,鼓励社会各界关注档案事业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档案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