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04/2021-26388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10-15
发布单位: 市商务局 主题分类: 国内贸易(含供销)
杭州市商务局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服务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1-10-15 11:50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区、县(市)商务和发改部门:

现将《杭州市服务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商务局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杭州市服务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

服务贸易是“十四五”时期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杭州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全省决策部署,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杭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强市,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重点领域出口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杭州市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领跑多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2020年杭州市服务出口额1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新兴服务出口占比不断扩大,出口领域市场活力激增,数字服务、文化服务、金融服务和旅游服务四大重点领域出口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年出口额达104.5亿美元,在全市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75.2%。此外,杭州市服务贸易伙伴日趋多元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出口规模日益增大,2020年全年出口额达32.3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23.4%,“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成为杭州服务出口第一大市场。

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拓展,高端业务聚集日益显著。2020年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99.6亿美元,合同执行额80.8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98.1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位,创历史新高。其中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出口达76.4亿美元,占总额的96.1%,是杭州市服务外包出口的主要类型。依托数字技术优势,杭州市通信服务、物联网研发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2020年离岸执行额达23.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30.7%,带动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

服务产业基础良好,服务业利用外资不断攀升。2020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达到10959亿元,同比增长5.0%,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68.0%。服务业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现代服务业贡献突出,数字经济持续引领,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26.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内容和机器人产业分别增长14.7%、12.9%、12.7%和12.3%。2020年杭州市新引进外商投资项目804个,实际利用外资72.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8.7亿美元。

服务贸易试点成效显著,配套政策日益完善。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杭州市形成了诸多特色和亮点,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体系优化、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入选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最佳实践案例”数全国第一,超额完成了“争取全国前5位”的任务。首创“政策性信保+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融资闭环模式,助力外贸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搭建“浙江数字服务贸易云展会平台”创新在线数字展览模式,促进数字化服务出口。建立文化贸易境外促进中心,提升杭州市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研究制定《杭州市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市级和区级财政按比例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公共平台、防范出口风险,对优秀市场主体和重点领域企业给予实质性支持。

(二)面临形势

1.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趋势增强。作为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成为影响国际分工和贸易利益分配的关键因素,传统制造领域的跨国公司纷纷向服务提供商转型。服务业成为吸引投资最重要的领域。服务业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超过60%,服务业跨境并购占比超过一半。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疫情推动了消费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重大变革,客观上推动了数字化创新的进程,推动了生产要素向高端服务的转移和集聚,数字服务成为服务贸易转型发展的方向。

从国内看,服务贸易发展基础日益雄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有利于生产要素加快向服务领域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以及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新发展格局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会持续增长,有助于我国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及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都将拓展服务贸易发展新空间。

从浙江省看,服务贸易发展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浙江省抓住自贸区扩区和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契机,提升“浙江服务”国际影响力,打造服务贸易创新高地,服务贸易成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动能“重要窗口”的示范。重点领域“四区”建设全面开展。围绕服务贸易重点领域,打造新兴服务外包集聚区、技术贸易创新区、文化贸易先行区、制度探索领航区。全力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以数字化为驱动、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贸易发展,基本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从杭州市自身看,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杭州市作为“互联网+”和电商发展的重要聚集地,本地服务业基础雄厚且服务业人力资源充足,具有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和诉求。服务贸易政策利好持续生效。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多个服务贸易发展平台为杭州市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创造重大机遇,将进一步推动杭州市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数字技术优势助力服务贸易。在信息服务领域,杭州以通信服务、物联网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为龙头,积极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基地、推进重点项目,促进信息服务出口。高科技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提供智力支持。人力资源丰富,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人才的聚集为信息经济、跨境电商、金融、文创等关键性服务领域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面临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影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力争服务贸易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大支持服务贸易力度,努力向全球价值链和国际服务业分工的中高端迈进。发达国家积极推进服务贸易规则谈判,服务贸易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权争夺更加激烈,我国必须面对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带来的挑战。

从内部看,杭州市仍面临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一方面,杭州市服务贸易构成中知识密集型领域与新兴领域占比有待提升;服务贸易主体中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较低;服务贸易统计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杭州市各区县(市)服务贸易发展不均,集聚效应有待提升。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竞争新优势的培育迫在眉睫。服务贸易综合成本大幅上升及高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对发展新兴服务贸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价值链高端业务带来不利影响。服务贸易全链条、全流程、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在优化审批流程、监管信息共享、数字贸易监管等方面亟需政策创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要求,坚持改革先行、开放先行、创新先行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数字化改革,探索数字化时代服务贸易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坚持培育服务贸易领域技术、人才、品牌、质量、市场网络等核心竞争优势,坚持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的杭州样板,助力“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二)基本原则

一是数字驱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打造全国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契机,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在数字产业中应用,鼓励服务贸易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重点发展数字商贸、数字文旅、数字金融、数字教育、数字健康等新业态,推动服务贸易更高质量与更优效益发展。

二是开放引领,国际化发展。准确把握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对标全球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打造对内对外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切实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主体,形成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杭州服务”品牌,占据国际服务贸易价值链高端。发挥杭州数字服务全球领先优势,积极参与数字贸易相关国际规则标准制定。

三是产贸联动,协同发展。依托杭州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鼓励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顺应居民消费新趋势,积极培育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内涵的服务贸易新业态。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的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集聚区和平台载体,建设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形成开放型产业链、服务链与创新链协同式发展态势。

四是惠及民生,共享发展。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增长、扩就业、保民生的作用,着力提高养老、卫生、医疗、教育等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服务品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型服务贸易,鼓励和推动绿色低碳型服务贸易企业国际化发展。深度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将服务贸易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创业等重大项目中一体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实施“55155工程”——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评估中力争全国前5位,5条杭州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打造10个服务贸易示范园区、培育50家示范企业、50家成长型企业。杭州市服务贸易综合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国际一流,全国数字贸易第一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杭州服务”城市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末期,将杭州市建成服务贸易强市,成为长三角服务经济开放发展新高地。

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十四五”期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口径年均增长6%以上,服务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速达到3%以上,服务业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3325亿元(按2020年平均汇率为482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突破1200亿元(按2020年平均汇率为174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达到22%。服务贸易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结构日趋优化,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文化内涵的服务贸易新业态比重逐年提高,到2025年,新兴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0%,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占比达到70%。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布局逐步均衡,到2025年,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

进一步做强服务贸易主体。十四五期间,认定服务贸易示范园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10个以上,引进、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和机构5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服务贸易成长型企业和机构50家以上。到2025年,服务贸易重点联系企业达到200家,建设服务贸易促进与公共服务平台40个。

进一步打造服务贸易品牌。以2022年举办第19届亚运会为契机,全面树立“杭州服务”城市品牌新形象,成为位居全国前列、全球知名的国际服务品牌,形成一批行业、企业和园区知名品牌。着力打造杭州数字服务品牌,提升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数字文化、数字金融等国际影响力。

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大力推动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贸易发展,到2025年,服务贸易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位居全球一流水平,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中心。

(四)空间布局

“十四五”期间,遵循杭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服务业发展布局,按照“集聚发展、合理分工”要求,统筹考虑服务贸易发展区域分布,兼顾各区域产业基础和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布局,培育差异化特色竞争优势,进一步优化杭州“一核一带两翼多基地”服务贸易空间格局。

“一核”:以杭州市滨江区为核心的主城区为中心,重点发展数字服务、文化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形成服务贸易核心聚集区。

“一带”:贯彻杭州市“拥江发展”理念,依托钱塘江、湘湖和三江汇流区域,建设“三江汇”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强化研发创新、文化创意与国际交往功能。以钱江新城、钱塘智慧城及各特色小镇为载体,依托当地优越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厚历史文化积淀,重点发展医疗卫生及康养服务、旅游休闲服务、教育服务、文化等服务贸易,建设服务贸易发展新的增长带。

“两翼”: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和钱塘区,重点发展服务外包、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高新技术服务、研发服务等领域服务贸易,形成数字服务贸易特色示范区。

多基地:依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和浙大网新软件园等服务贸易示范园区,进一步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大力建设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切实发挥杭州市服务贸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以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核心,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完善跨部门工作协调制度,加强相关部门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落实、重大项目推进、政策创新、数据统计、行业监管等方面资源共享与协调配合。

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机制。结合杭州市数字服务、文化贸易、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优势领域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行业促进体系与促进机制。在服务贸易领导小组下设立数字贸易工作组,全面支撑杭州数字之城建设。依托杭州国际服务贸易投资促进会,建立数字服务贸易联盟,支持联盟开展数字贸易促进、统计与市场推广工作。

(二)扩大全面开放合作

推动形成服务贸易全领域开放新格局。在杭州自贸片区中探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模式下服务领域准入制度,清理现有的各类服务贸易壁垒及限制措施,大幅提高对外开放、提升便利化水平。借鉴推广海南自由贸易港、上海等自贸试验区以及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举措,推动杭州服务业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限制。扩大数字服务、文化旅游、医疗健康、金融、会展、教育、航空运输、人力资源、养老服务等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探索开通第五航权航线,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

着力发展商业存在模式服务贸易。加大服务贸易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际资本投资金融、医疗、教育、信息、文化等领域高端服务业,积极招引全球知名服务企业中国总部或地区总部、国际行业组织落户杭州,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杭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支持电子商务、影视制作、数字安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具有杭州优势的服务贸易头部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带动产业链内中小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

搭建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杭州示范区。充分利用我国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建立的“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发挥杭州在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数字金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推动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在杭州率先进行地方示范,探索建立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地方(杭州)示范区。全面落实杭台经济文化交流实施意见,加强杭港(望江)高端服务业示范区建设。按照“轴带双织,一心三港”的功能布局,打造千亿级金融科技产业平台与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中心和全国高端服务业创新示范区,成为杭港合作的新高地。

打造服务贸易规则制度标准新高地。发挥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开放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对标CPTPP、欧日EPA、美墨加协定等高标准国际服务贸易新规则,发挥跨境电商保障标准技术委员会作用,探索跨境服务贸易监管一致性、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等服务贸易国际规则接轨的试验试点,打造我国服务贸易规则制度的新高地。

(三)做强服务贸易市场主体

进一步加快对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的引育。完善《杭州市服务贸易示范企业、成长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相关标准,围绕杭州数字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医疗康养、国际教育等优势领域和潜力领域,进一步梳理各行业重点进出口企业和品牌企业,加大对相关服务和政策支持的聚焦。落实专人联系制度,推进培育创新能力强、综合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支持有潜力的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为全市服务贸易发展树立引领示范作用。

加大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防范出口风险等支持力度。通过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针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支持。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进一步强化对行业内中小企业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专、精、特、新”的中小服务贸易企业集群式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完善服务贸易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

(四)创新服务贸易载体

推动服务贸易集聚发展。发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作用,带动杭州服务贸易聚集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修订完善《杭州市服务贸易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相关标准,推动认定更多服务贸易重点园区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着力建设数字经济、文化产业、会展旅游、金融服务、国际教育等主业突出的服务贸易发展集聚区。

强化综合性服务贸易平台建设。加大建设服务贸易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云众包平台,加强对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的整合与统筹利用。完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全市实现知识产权事务“最多跑一次”,与海外更多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维权、确权、监测与交易等方面开展合作。

进一步强化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杭州文旅大数据决策系统和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杭州数字文旅小程序,打造完备的旅游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会展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展览+互联网+供应链”三位一体的跨境服务境外推广平台。完善影视译制和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浙江影视大数据研究院、浙江华策影视高等研究院国际教育中心等文化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合作。加快生物制品跨境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完备的一站式公共服务。

(五)强化数字驱动发展

推动产业和贸易数字化转型。积极建设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上云平台,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实现由信息化、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设立数字技术服务中心,重点帮助传统企业制定数字发展战略,建立数字系统架构,实现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文旅、智慧物流等服务贸易,促进线上线下联动、数据与实体联动的“数字+”服务贸易新业态发展。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服务贸易发展。以5G、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促进软件通信、云计算、数字传媒、数字娱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出口。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应用,引导生产制造产业数字化发展。重点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推动设计研发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强化互联网交付的离岸服务外包发展。

构建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生态体系。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打造在线支付、融资租赁、信用保险、知识产权、物流运输等为一体的服务生态。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环境体系,探索创新数字服务发展管理体制,打通数字服务各项环节的政策阻碍。创建大数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推进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实现数据安全有序自由流动。健全数字服务贸易金融保障体系,推动数据资产的商品化、证券化,探索形成大数据交易的新模式。

(六)打造“杭州服务”品牌

集合数字贸易优势打造国际品牌。推动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加强杭州数字服务品牌化发展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三大优势领域的应用,树立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品牌、数字文化品牌和数字金融服务品牌。以优势领域带动其他领域协同发展,扩大杭州服务贸易规模,增强国内、国际影响力,合力打造“杭州数字服务”品牌。

利用新型业态丰富杭州品牌宣传途径。拓宽杭州服务品牌宣传渠道,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构建多维度、多领域、多层次的宣传体系。加强政府组织宣传方式,通过大型会展、官方活动加强杭州国际影响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等线上方式加强杭州服务贸易宣传,深化“网展贸”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利用“网展”结合方式增强杭州世界品牌宣传力度。依托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宣传杭州服务贸易。应用流媒体等新模式,以直播、短视频、微商等途径强化杭州企业宣传和业务推广。

(七)拓展国际服务市场

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利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契机,积极组织杭州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展业务交流,建立友好协商机制,推动双边商业存在模式服务投资合作。发挥杭州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优势,以文化相通为引领,带动相关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双向人才、资金、数据流动。借助“新基建”契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推荐优秀杭企参加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组织的多双边重要经贸活动,为杭州企业在多双边经贸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机会创造条件。发挥贸促会等组织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和线上展会,引导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探索建设更多的服务贸易境外促进中心,在欧洲、非洲等设立服务贸易促进中心,完善商务培训、法律咨询、品牌营销运营等服务平台。

(八)完善服务贸易监管

建立健全符合服务贸易发展特点的监管体系。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继续推动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海关监管便利化改革。实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对于科研机构、研发或生产型企业以一般贸易进口的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提供通关便利。创新国际会展通关便利化举措,对来杭举办展示交易会给予通关便利及保证金减免,对展品简化强制性认证免办手续。

强化服务贸易监管制度建设。加强服务行业领域诚信管理,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体制,建立跨部门信息通报及联动制度,完善以市场主体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优化服务贸易行业监管,确立行业分类监管理念,探索监管创新的容错机制。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寄递服务监管平台,实现跨境寄递服务信息数据的部门间共享机制。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模式。开展跨境数据流动安全评估,积极参与数字规则国际合作。对数字出口基地涉及关键技术、平台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的服务贸易加强综合监管。

四、重点领域

依托杭州现代服务业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数字贸易引领作用,做大服务外包、文化贸易、旅游服务三大优势领域,发展金融服务、会展服务、教育服务三大重点领域,培育医疗健康、物流运输、知识产权三大潜力领域,形成优势明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贸易产业体系。

(一)优势领域

1.服务外包

到2025年,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90亿美元,知识流程外包(KPO)占比超过4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40家,成为长三角服务外包集群核心区、全国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球知名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优化“一核两翼多点”空间格局,将杭州高新区建设为接包、转包、发包中心以及产业要素集聚枢纽,以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为西翼发展科创和生态结合的新型服务外包,以杭州钱塘区为东翼培育服务外包发展新动力,形成由离岸外包综合园区、离岸外包特色园区、在岸外包园区构成的多点支撑体系。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加快服务外包数字化进程,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大力发展云外包、众包、平台分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云计算、移动支付等服务在全球布局,支持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战略客户开发、配套资源融合,引领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方向发展。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建成一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学科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以跨境电子商务、跨境在线支付为核心,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全国第一城、全球第一流”。构建eWTP新型国际贸易服务网络。推进eWTP示范区重点项目,发挥eWTP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促进eWTP商业试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拓展。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推动线上支付、开展政企数据的深度应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跨境电商方式。深化建设E揽全球(e-Box)创新项目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行业政策资讯分享、跨境服务对接、跨境平台入驻等全链路服务。

2.文化贸易

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文化品牌,文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成“全国领先、世界前列”的国际文化产业中心。构建“两带引领+四廊支撑+多平台联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以之江文化产业带和运河文化产业带为引导,提升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质量、能级和国际化水平。打造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内容领军企业,构建数字内容产业生态圈,扩大数字文化贸易规模。建设华语影视内容生产中心与动漫之都。加强与境外知名影视机构合作,拓宽“杭派影视”海外销售推广渠道。推进“动漫之都3.0”工程,提升“杭产动漫”出口规模与品牌价值。构建国际创意设计产业新格局。提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核心竞争力,培育创意设计类“独角兽”企业,建设“互联网+设计+制造+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国际艺术品贸易中心。打响“全球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品牌。实施“薪火传承”计划,培育专业优质的画廊、文化经纪等行业中介机构,推动杭州民间手工艺产品与服务出口。

3.旅游服务

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重点,打响国际化旅游系列品牌,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旅游国际化示范城市,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持续推进旅游国际化战略。编制新一轮《杭州旅游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推进城市远程航线开发,强化语言、人才、金融、法治、应急等建设,构建“互联网+旅游”一体化服务,完善支持政策。打造具有杭州特质的国际化旅游产品。立足绝佳生态、高端会展、杭派慢乡、优质文创、活力养生五大极品资源,扩大“杭州旅游节”等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遗产群落”,建设国际化精品旅游示范线。引进大型品牌主题公园,精准有序开展旅游国际营销。建设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搭建全球旅游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国际旅游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对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消费者开展精准画像。针对日韩、港澳台等传统近程市场深化与旅行商合作,针对欧美等远程市场统筹加大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型数字媒体宣介力度。

(二)重点领域

1.金融服务

打造综合实力突出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以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国内一流财富管理中心为特色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加快移动支付、跨境支付的广领域覆盖和全球化拓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内资和外资机构依法申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创新发展金融业云计算平台、数据驱动性金融、金融AI、区块链、智能投顾等新兴业态,探索金融与互联网、移动通讯、数据科技、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的“金融+”创新模式。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服务贸易企业“轻资产、担保弱”的特点,不断创新融资产品和保险服务,有效满足企业服务贸易跨境支付资金需求。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重点推动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创新。整合现有跨境支付、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产品功能,搭建完备的支付结算和收支申报体系,为B2B、B2C等各类跨境电商模式客户提供涵盖支付结算、贸易融资、资金交易、收支申报、账户管理等在内的“全流程、一站式、在线化”金融服务。推进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试点应用。

2.会展服务

全面提升杭州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持续提升杭州国际会展金名片效应,到2025年,拥有一批辐射全球、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会展品牌和会议论坛项目,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名城。着力培育国际化会展品牌,提升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等重点展会平台国际化水平,加大培育法国戛纳电视节中国(杭州)国际影视内容高峰论坛(MIP China)、杭州国际工艺周等新兴国际展会交易平台。引导中小企业与展馆、商会、协会建立战略联盟,支持本土企业与国际知名展览机构通过开展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合作形式来提升企业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探索更加符合服务贸易特点的组展组会模式,建立服务贸易网上交易平台,努力将其打造成服务贸易龙头展会和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载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品牌服务商。创新会展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会展+延伸功能。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杭州独创“网展贸”服务新模式,为更多企业提供“展览+互联网+供应链”三位一体的创新跨境贸易服务境外推广平台。大力吸引品牌会展项目落户杭州,探索联合办展、一展两地合作模式。选取双方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展览和会议项目,在杭州和境外地区轮流举办。

3.教育服务

扩大师生双向国际交流,大力吸引国际学生来杭,到2025年,杭州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达到10所,在杭高校来华留学生达到3万人。实施“留学杭州”计划,推动教育服务出口,鼓励在杭高校引进世界一流大学来杭合作办学,提升杭州高等教育水平和影响力。支持市属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特别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并储备高级技能人才。扩大杭州市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资助规模,鼓励在杭高校设立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大力推动海外教育服务贸易,简化赴国(境)外学习或培训人员的审批程序。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资助计划。推动骨干教师、校长海外研修成果的转化运用。支持迪拜中国学校成为杭州海外交流基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拓展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空间,有针对性地招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培训服务等优质企业在杭落户,推动相关特色教育服务领域发展壮大、补齐短板。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来杭创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完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为在杭外籍人员子女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选择。

(三)潜力领域

1.医疗健康

抓住“后疫情时期”发展健康医疗服务的全新机遇,加大医疗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全面建设“健康杭州”品牌工程。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研发服务贸易,支持开展干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项目研究,放宽国际先进医疗设备和药品进口管制,着力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加大疫苗、检测试剂、药品研发国际合作,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条。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融合发展,探索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支持境外中医药诊疗服务,建设“海上中医”国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海外分中心。建立“中国-以色列中医药中心”,搭建中医药国际健康服务云平台,同时提供线上、线下中医药健康服务。健全医疗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完善协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与国外高等医学院校、知名医疗机构联合办医、联合开展科研与学术交流活动。采取重点鼓励措施,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医疗人才来杭服务,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外语口语交流能力的医务骨干,满足外籍人士的医疗服务需求。

2.物流运输

健全以多式联运为支撑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打造全球一流快递之乡、物流之都,建成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和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建设以东洲内河国际港为重要运输平台和萧山国际机场为航空枢纽平台的两大跨境物流运输服务集聚区,形成保税仓储、口岸报关、中转集散、配载运输服务“四位一体”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互联网+专业服务”的创新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跨境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组织和管理水平,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eWTP建设和跨境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的联动发展,为跨境电商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征信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三江一河”航运功能,全面对接宁波-舟山港、上海港、乍浦港、独山港等重要港口,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机遇,构建多式联运、陆海统筹、东西双向、开放协同的现代物流体系。对接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地区)、沿边口岸合作。

3.知识产权

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涉外事务处理能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加快知识产权公共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品牌,为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市、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园区,形成集聚涉外知识产权代理、维权、信息咨询、运营、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联贷业务,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到2025年,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融资金额达65亿元。加大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引育,引进以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专家、百名青年拔尖人才为重点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次,为外籍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政策,组织本地知识产权人才赴海外培训交流。加大培育涉外知识产权业务人才,对知识产权高级管理、运营、专利信息分析人才等提供适当的倾斜政策。鼓励开展涉外知识产权职业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党中央、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指导作用,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构建适应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内生激励机制,健全激励导向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调动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数字政务服务水平。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推动政务服务公开透明,完善政府服务数字平台,深化“一整两通三同直达”的中枢系统,形成“一脑治全城、两端同赋能”的运行模式。建设政府数据中心,汇集政府各部门政策、法规和统计数据,打破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孤岛、沟通不畅现象。汇集杭州各部门业务,打造服务企业和民众网上一体化服务端口。

深入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使用。各相关单位结合自身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对通关模式、超长时间报关单进行及时监控分析、跟踪督查,及时发现处置问题、疏通堵点,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深化出入境管理、外国人管理服务等领域改革。不断完善外籍人才签证、停居留出入境便利政策。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商标、专利和版权等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建设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平台,组建海外知识产权服务专家顾问团,探索建立针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和纠纷的快速应对机制,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信息、预警及维权援助等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在境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三)完善促进体系

加大对服务贸易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提升财政资金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力度与绩效,着力提高后疫情时期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疫情影响大的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精准支持力度。优化资金安排结构,鼓励新兴服务出口和重点服务进口,支持企业积极开拓海外服务市场。落实服务贸易类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跨境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以及技术贸易、影视服务、离岸服务外包等出口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

鼓励金融服务创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服务贸易特点的金融产品、担保方式和服务模式。不断扩展和完善“杭信贷”融资业务,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融资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业务,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服务贸易业务的覆盖面,简化投保手续。探索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搭建涵盖丰富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

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境内外人员流动便利化水平。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探索与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相适应的灵活就业制度与政策。推动境外专业人才资质互认,完善签证和居留便利化政策,为外籍人才在华工作等提供便利。探索开展技术移民试点。进一步推进服务贸易资金跨境进出便利。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探索服务贸易分类管理。支持企业开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探索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措施。鼓励本市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优化跨境支付服务。支持本市服务贸易企业采用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等方式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数字营商环境便利化。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探索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模式。

(四)强化人才支撑

创建国际人才集聚高地。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创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人才生活配套条件,加快建设杭港青年梦工场、杭港K9学校、国际人才交流和服务中心、望江未来社区等六大重点项目,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家庭生活配套、子女教育支持和圈层交流场所,打造杭州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及交流合作高地。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生态37条”及其补充意见,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国际化、复合型中高端人才和团队,为服务贸易构建高端外部智力支持系统。组织开展服务贸易管理人才、企业领军人才和业务人才培训,为管理人员和企业高管补充发展服务贸易所必需的知识、理论及政策解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战略思维、开拓创新能力和市场风险防范能力的领军人才。

创新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政校企合作,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鼓励在杭高校通过中外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增设服务贸易相关专业或课程。联合国家高端智库,加大数字贸易等新领域、新业态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加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完善社会和企业培训体系,提高服务贸易人才供给能力。

(五)健全统计制度

进一步落实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监测制度》。依托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服务贸易统计直报体系。扩大服务贸易重点联系企业范围,将更多企业纳入服务贸易直报系统,提高数据填报质量。

探索数字贸易统计制度和方法。依托权威机构厘清数字贸易定义、内涵及产业边界,探索数字贸易的统计分类和数据统计测算方法。探索制定数字贸易企业认定和联系制度,鼓励数字贸易企业填报统计数据。

加强服务贸易数据的分析、评价与发布。完善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实现服务贸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数据共享。定期编制杭州市服务贸易统计动态分析快报。适时编制发布《杭州数字贸易发展报告》,提升杭州数字贸易第一城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表.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