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打造六大示范区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0-09-30 09:46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2020年6月28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民政会议以及《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浙委发〔2019〕27号)决策部署,努力当好新时代全国和全省标杆,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在全省率先打造全市域精准保障、和谐治理、温暖城市、幸福养老、移风易俗、智慧民政等六大示范区,不断夯实“中国幸福示范标杆城市”民生基础,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更加完善的民生保障制度和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全面小康更加殷实。

——“精准保障”示范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到2022年达到11000元以上,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年按不低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50%同步调整。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民生保障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22年“儿童之家”建设实现全覆盖、杭州市精神卫生福利院投入使用。

——“和谐治理”示范区。建立各级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新建或改造提升10%以上的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体,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综合体运营覆盖率达到80%以上;乡镇(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3A级以上比例达到85%;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以上。

——“温暖城市”示范区。慈善指数位列全国慈善排行榜前十,慈善信托资产规模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十;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建成国家一级救助站。

——“幸福养老”示范区。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数60%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区、县(市)建有至少1个示范型康养联合体;2021年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移风易俗”示范区。全市节地生态安葬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无烟陵园(公墓)覆盖率达到100%,“数字文明祭扫”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杭州殡仪馆改扩建项目建设。

——“智慧民政”示范区。建立城市大脑“民政数据舱”,区、县(市)“互联网+养老”服务实现100%覆盖,打造民生服务全国移动办事第一城。

二、主要任务

(一)做实高效联动,打造“精准保障”示范区

1.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修订《杭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全面开展支出型贫困救助,推进低收入农户和低保边缘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标准“两线合一”。统筹福彩、慈善专项救助基金,着力构建“1+8+2”新时代杭州大救助体系。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为重点,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残疾人托养、康复、教育服务。

2.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建立完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加强婴幼儿托育机构建设。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问题。做好面向困难群众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

3.加强儿童关爱保护。推进孤残儿童区域性统一供养。优先安排村(社区)妇联主席或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兼任儿童主任,到2025年,女性儿童主任比例达到80%。各区、县(市)建成2个以上示范型“儿童之家”。

4.做好特殊群体帮扶。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摸底排查并实施动态管理,鼓励和支持通过志愿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实现探访、服务“两个100%”同步到位。深化“文化惠民”,丰富“三留守”群体精神文化生活。

(二)做实共治平台,打造“和谐治理”示范区

5.实施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慈善公益组织,发展品牌社会组织100家,培育社会组织领军人才100名。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服务信息平台,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政府新增公共服务支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的部分,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6.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引领计划。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完善业务主管单位审核监管职能,优化登记、培育、监管、年审流程。鼓励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组织、社区“双报到”,深入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选拔培养,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人才按有关规定纳入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范围。

7.实施社区治理服务提升计划。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和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邻里中心”服务综合体品牌建设,支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建设。

8.实施基层群众自治推进计划。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履职承诺制度建设。完善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严格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两公开”制度。综合运用听证会、议事会、理事会、恳谈会等基层协商形式,协调利益解决矛盾。深化党建引领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治理,探索城市小区治理新模式。

9.实施水库移民分类融合计划。落实移民美丽家园、移民造血、文化融入项目建设,加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资金投入。实施“分类融合”,促进移民融入当地。

10.实施区划地名专项管理服务。健全行政区划管理制度,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的行政区划结构体系。规范地名管理服务,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从“本土化”向“国际化”迈进。深化平安边界建设。

(三)做实现代慈善,打造“温暖城市”示范区

11.加快互联网融合发展。建立全市慈善公益大数据平台,汇集行业数据,精准慈善服务。深化“春风行动”,加强在线捐赠帮扶。全力推进慈善基地建设,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管理的慈善工作机制。

12.搭建“大公益”工作体制。健全慈善综合评价、指数发布体系,对杭州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规定进行褒扬。鼓励和扶持公益创投、网络众筹、慈善信托、公益拍卖、社区微创投等新型公益模式,探索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会,推进慈善运营社会化。

13.提升“重善行”城市温度。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慈善主体、爱心志愿者积极参与对口帮扶,重点推进“慈德圆梦”品牌建设。完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系,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推进市、区县(市)两级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寻亲力度,巩固“杭州救助”全国品牌。

(四)做实居家基础,打造“幸福养老”示范区

14.实施居家养老提质行动。贯彻《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建立“1+N”颐养社区模式。探索设立镇街养老顾问,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式服务机制。落实分级分类扶持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做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15.实施专业养老升级行动。公办养老机构开辟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数不少于总数的5%。加快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为特困人员提供低偿托养服务。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专业化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养老护理员纳入杭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在岗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率达到50%以上,新进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率达到100%;完善养老护理员关心关爱保障体系。

16.实施养老服务品牌行动。建立养老服务失信惩戒、备案管理、等级评定等综合监管机制,培育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产品。加快养老服务规模化、连锁化整合运营,打造区域养老品牌。

17.实施精神卫生福利行动。参照国家《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依托现有事业机构建设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配置相应设施、设备和人员。将专业技术资格按规定纳入统一管理,确保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五)做实观念转化,打造“移风易俗”示范区

18.深化绿色惠民殡葬改革。完善惠民殡葬政策。编制杭州市殡葬用地专项规划。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骨灰堂建设,推广树葬、草坪葬、江葬、格位存放等节地生态安葬。

19.加快推进丧葬习俗改革。指导规范集中治丧服务场所建设,推进丧事服务规范化管理,提高集中、节俭办丧比例。强化属地监管,开展现场祭扫预约、推行网上绿色祭祀,把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内容。

20.打造婚姻登记服务品牌。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场地建设全部达到国家3A级以上标准。推行婚姻登记颁证标准化流程和免费颁证服务。探索开展婚姻家庭“幸福课堂”进社区服务,试点建设“婚俗博物馆”等实体化载体,建立离婚登记冷静期、婚姻家庭辅导长效机制。

(六)做实集成服务,打造“智慧民政”示范区

21.加快“社区云治理”。制定全国首个《社区智治在线建设规划》,建立城市大脑社区治理子系统,推进社区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

22.打造“民政数据舱”。加快统一地名地址库管理应用,深化“互联网+养老”和智慧救助、公益慈善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养老、救助、儿童、殡葬等重点民生服务上线。2022年,民政主责主业实现全面数字化。

23.贯通“服务码上办”。探索婚姻登记省内内地居民跨市办理。探索推进健康码与救助、养老“码上协同”,实现社会组织“码上通办”,民政服务“一件事”全部实现“码上联办”服务。

三、工作保障

24.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新时代“三个聚焦”“三个履行”民政工作领导,每届党委、政府任期内组织召开一次民政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建立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机制,提升统筹发展合力。

25.夯实基层基础。乡镇(街道)一般配备3名左右民政经办服务人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三岗十八级”薪酬保障制度,注重从连续任社区主职满5年、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招聘)街道(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在核定编制内3年内招录(招聘)数量为所辖社区数的5%左右。通过竞争性选拔等方式把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配齐配强村(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每60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每500名老年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加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乡镇(街道)每500名社会救助对象配备1名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救助对象1000人以上的适当增加购买服务人员。

26.强化投入保障。将村(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工作者和村干部薪酬纳入各区、县(市)财政预算。福彩公益金优先用于支持民政民生事业发展。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民政领域服务事项,按规定程序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予以保障。

27.推进文化聚力。推进新时代民政文化建设,践行“忠诚看齐、为民爱民、担当奉献、务实创新”的杭州民政核心价值观,宣传最美先进典型。打造“民政的节日”服务品牌,积极融合数字经济、城市文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培育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