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重要专题 >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 六稳 > 稳就业
杭州倾力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端稳就业“饭碗”
时间:2020-08-28 09:51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造成的影响,杭州积极探索大数据赋能就业扶贫新模式,打好“地上接+云上助”“精准助工+精准扶贫”组合拳,推进“三精发力来得了、三稳助力留得住、三优给力干得好”“三步法”,全力帮助对口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端稳就业“饭碗”。国务院《扶贫信息》专题推广了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杭州模式”。截至6月底,帮扶黔东南州和恩施州贫困人员到杭就业1030人。

一、“三精发力”确保“来得了”

一是精准排摸信息。三地人力社保部门架起“连心桥”,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社保大数据库、杭州健康码和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的大数据比对,精准分析在杭务工的恩施籍员工的地域分布、已返杭人员、未返杭人员等情况,动态掌握对口地区务工人员现状,并组织各地迅速摸清务工人员所在企业的用工需求,结合疫情控制情况,积极与对口地区对接联系。同时,会同市经信局、国资委、建委和58同城,采取线上问卷形式,重点对规上企业、国有企业、重点项目工程等用工需求全面调查,为精准就业脱贫夯实岗位基础。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及时将排摸出的未返杭黔东南、恩施籍老员工信息精准发给对口地区,会同驻对口地区工作队、人社部门和黔东南州驻杭“1+16”、恩施州“1+8”劳务协作工作站,组织杭州企业与对口地区对接,掌握拟赴杭返岗劳动力名单。3月18日,组织11家企业赴黔东南州榕江、从江县开展扶贫劳务协作活动,提供电焊工、装配工、操作工等岗位2400余个,达成意向230人次。杭州、恩施人社部门联合推出“就业扶贫云聘会”,推进视频连线、网上面试,48名恩施籍建档立卡贫困户达成意向,乘坐专车抵杭就业。富阳区与锦屏县点对点联系,促成两地“学习强国”“云助工”,在全国首创“B2B云助工+精准扶贫”模式,入选全国学习强国“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稳定运行”经典案例。上半年,组织系列劳务协作招聘会150场推出岗位55.15万个。

三是精准组织返岗。会同市对口支援局、驻对口地区工作队和人力社保局,三地率先互认健康码,着手打通省际“关节”。2月16日,全国首趟复工专列搭载近300名贵州籍务工人员(其中黔东南籍90余名)抵杭;3月21日,首趟恩施劳务协作扶贫专列搭载1071名恩施籍员工返杭复工,其中贫困户240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学习强国国家平台等市级以上8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网友“宽容是一种美德”说:“感谢杭州政府,这样的心情难以表达,为大杭州点赞!”网友king说:“为杭州点赞,杭州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截至目前,我市共开出专机1架、专列11趟、专车481辆,通过“输出有组织、健康有检测、全程有防护、到达有接车、全程可追溯”“点对点”方式,保证了对口地区员工“从家门到车门、从车门到厂门”的闭环管理。其中,余杭、咸丰两地人社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点对点”就业扶贫直通车计划,通过专车专列运回职工16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人。

二、“三稳助力”确保“留得住”

一是落实政策稳企业。杭州与对口地区签订2020年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稳岗就业协议,实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招用补贴等援企政策,真金白银减轻企业负担,真情实意保障企业用工。比如,对成功组织黔东南州建档立卡劳动力来杭州市区首次就业,并依法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按每人一次性10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对招用黔东南州建档立卡人员,办理就业登记、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企业,可申请享受最高每人每月800元的用工社保补贴。

二是监测研判稳岗位。推行“就业服务卡”监测就业,由两地人社部门会同驻杭劳务协作站,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监测,坚持每月一核查,每月一更新,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跟进开展稳岗处置工作。拱墅区“拉网式”排查对口地区返杭人员信息,会同当地人社部门建立疫情防控期间返岗就业人员情况、外出就业意向人员情况两本台账。从江县驻萧山劳务站了解到贫困户欧金恳、黄银友夫妻受疫情影响,滞留老家近两个月,及时与萧山人力社保局联系,经两地人社局组织,夫妻俩及20余位从江籍老乡乘免费专列返萧复工。桐庐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保稳就业专班,重点关注两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情况,一发现异常,由当地劳动保障员或就业机构提供就业服务,及时为其找到合适岗位,对无法找到的安排公益性岗位或者就业培训帮助就业。建德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在当地人社部门支持下,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子女入学、租房等困难。

三是余缺调剂稳就业。搭建稳岗就业余缺调剂平台,指导各区、县(市)开展劳动力余缺调剂工作,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旦发现第一时间余缺调剂、帮助就业。有对口帮扶任务的区、县(市)全年开发10个以上爱心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岗位不适应的,及时提供岗位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江干区促成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外企德科与三穗县一禾劳务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提供吉利汽车、顺丰快递、百世汇通、龙湖物业等知名企业普工、客服、绿化、管家、理货、配送等岗位3000余个。施秉籍贫困户邵某,初到临安区对岗位不适应,想返回老家,区人社局第一时间介入,为她又安排了金龙光电质检岗位,并送她到企业入职。目前,邵某已胜任岗位,并被公司列为培养对象。

三、“三优给力”确保“干得好”

一是优质培训提能。按照“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原则,强化贫困劳动力岗前培训、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重点举办“恩施月嫂”、“花都美容”、“施秉绣娘”、“吉利成蝶班”等订单式培训,打造“招工、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新模式,提升职业技能,更好胜任工作。滨江区招募了19名贫困户来杭开展为期3个月美容美发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优先推荐在杭就业;联合丹寨县、丹寨职业技术学校和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专家实地授课和网络远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在丹寨职校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室”,并在宇视科技公司设立实习基地,提供工学交替和就业岗位,49名建档立卡人员通过面试已在学校实训,达标后将于今年6月赴宇视公司实习,期满后双向选择就业。淳安县招收了35名剑河县贫困户为叉车工培训班学员,经过10多天培训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目前已安排到企业上岗实习,期满后双向选择签订劳动合同。

二是优先维护权益。充分利用杭州智慧劳动监察预警功能,对比分析对口地区劳动者就业地域分布、岗位变更、维权需求等信息,对10000余名对口地区劳动者建档立卡,建立健全“红卡”维权机制,依托信息系统网络平台,采取短信发送、微信推送等方式,主动向对口地区劳动者提供点对点宣传、点对点维权服务。尤其是疫情期间,采取网络、电话等“不见面”方式实施“云维权”确保维权渠道实时畅通、快速处置,有效处置涉及对口地区人员的工资保障、维权咨询案件26个。

三是优化生活服务。为确保对口地区贫困劳动力“干得好”,两地人社部门针对贫困人口生活习惯,积极协调用工企业提供多元化餐饮保障,合理化安排食宿,解决生活不适应等基本问题。同时,坚持定期回访,各地面向来杭务工的对口地区贫困人员建立微信群,充分发挥驻杭工作站和联络员作用,及时了解转移就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和务工人员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其在杭安居乐业。

下一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四千行动”:一是千人转移就业行动。发挥近300家就业扶贫基地企业作用,实施精准就业招聘、驻杭劳务联络站推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等有力举措,全年新增1000名对口地区贫困劳动力来杭就业。二是千人技能培训行动。通过岗前培训、订单培训、技校培养等多种方式,组织4500名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促进技能脱贫。三是千名创客培育行动。支持对口地区开展创业师资培训、网络创业培训等,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带就业。四是千名铁军攻坚行动。坚持锁定目标挂图作战,把疫情防控和就业扶贫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