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我市改革创新
时间: 2019- 07- 12 14: 26 来源: 浏览次数:


本刊编辑部


二十余年的实践表明,改革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在诸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日渐暴露出来,增大了继续改革和创新的难度。为此:

一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市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只迈出了前半步,还需“二次改制”走完后半步,众多企业虽然建立了法律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但真正体现市场经济内涵的运作机制和主体资格并没有形成;以科研院所、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代表的事业单位改革,受传统观念的局限和市场垄断的保护,改革“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刚刚起步,改革的力度、深度及成效与初衷相距甚远,医疗机构的服务远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传统计划体制下的政府直接干预和父爱式的深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打着“主导引导”旗号的深度介入,造成政府职能上的越位和缺位并存;有的地区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保护主义盛行,市场准入原则遭到无情践踏;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无论是宏观管理体制还是微观运行机制,都将面临与国际主流经济运行体制接轨的问题。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不仅来自国内渴望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强烈愿望,更直接来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一轮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

二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求稳定。改革和创新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制度、体制和机制存在不少的缺陷,需要不断地变革和完善。改革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解放生产力,推进社会的进步;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否,也成为检验各项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社会发展不息,改革就永无止境。任何改革是对旧体制、旧格局的破坏和改变;任何改革必然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和代价。改革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必须考虑到改革对象的反应,尽可能将改革的力度、群众的承受程度和社会稳定程度三者综合考虑,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改革成效。

三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前二十多年的改革主要从外部环境的改革着手,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安排,那么从新世纪开始,人们的观念和觉悟逐步适应了市场取向的改革思路,纷纷从内部的自主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中寻找突破口和战略制高点。从这层意义上说,改革的动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政府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原则,企业则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价值取向,各个社会组织在共同的法治理念和道德规范的规约下按照不同的轨道运行,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前,要特别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的是,许多利益主体借体制转轨之际,以改革的名义行“反改革”之实,与时代潮流、创新精神、市场法则等背道而驰。在那些部门和单位,常有双重标准,合意的改、不合意的则不改或少改,败坏了改革的名声。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改革的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我市的改革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