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市长谈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应把握的五大关系
时间: 2019- 07- 12 14: 01 来源: 浏览次数: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加快开发利用的关系

1、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凡是能满足游客游览、度假、娱乐、享受、考察等需求的环境因素和自然人文因素,都可以称之为旅游资源。而旅游商品的概念比旅游资源范围更广,在旅游商品的四个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购物)中,旅游资源是最主要的一种,也是我们实施“旅游西进”战略中亟待加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由山水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包括人工再造资源来构成。我国有许多专家提出应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但意见没有统一,有的专家提出分为8大类108个小类,也有的认为可分为74种,如就小类而言,肯定是在100多类以上。尽管旅游资源的门类非常广,但最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开发利用的是文化遗址、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系统。这三大资源具有垄断性、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文化遗址是老祖宗留传下来的,是独特的、区域性的,一旦毁坏,在世界上就不复存在。如在良渚文化保护区全部进行房地产开发,遗址就将遭到毁灭性破坏,也就不存在基于良渚文化的旅游资源。文化遗址这类人文景观是各类旅游资源中最脆弱的。就自然生态景观而言,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旦越过了临界点,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有的可能永久不能恢复。山体表层自然积累一厘米厚的土壤约需五百年时间,如在坡度较大、土层较浅薄的山坡上开垦种植高山蔬菜,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恢复原有的植被生态也就需要五百年。如是炸山挖石,那更是永久性的毁坏了。自然生态是难以再生的。

2、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盲目性开发。西湖风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开发就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如在千年古刹灵隐寺前,我们造了大量假古董,用水泥堆制十分粗糙的所谓中华石窟集萃,掩盖了飞来峰一千多年前精美的五代石刻,最后在100多位专家紧急呼吁、社会的一致谴责下,才拆除了这些假古董。对旅游资源进行盲目性开发,其破坏力很强。

二是掠夺性开发。许多峰峦叠翠的山体变成了小石矿、水泥厂;许多清澈湖泊河流,放任农民养猪而被污染;许多具有传统风貌的古建筑、古村落、名人故居,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湮没了。当我们要恢复修建某名人故居时,在杭州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居然还有干部提出该名人历史上具有反动性,是不值得保护的。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是不是北京故宫也应该拆除?因为在故宫居住过的皇帝推行封建主义。为什么反对修复这一名人故居呢?究其原因是想把这一故居变成自己小团体甚至私人的经营性房产。

三是圈地性开发。在风景区内乱搭乱建,搞违法建筑,建招待所、疗养院、开发房地产等,违法占地进行破坏性开发。这些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3、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处理方式

在当前“旅游西进”的大旗下,我们要高度关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开发,另一方面要注重保护。当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应该有正确的策略。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单纯的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但文物部门只是对一个点上的文物可以进行较好的保护,而对某个面上、环境性和区域性的人文古迹就很难实施保护。最典型的就是良渚文化,某几个点保护得很好,而整个区域的古迹遗址已遭到严重破坏,如再不进行抢救性的、强制性的、整体性的保护,我们可能就会永久地失去这一具有世界独特性的旅游资源。现在已是到了紧急关头。但为保护而保护这一消极的保护办法,其实根本无法有效进行保护,因为一个文物保护部门要面对“千军万马”无法引导的力量。

二是为了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我们有许多珍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在低层次的开发之中湮没了,而且永久性地不可恢复。还有一些景观的环境处于临界状态,如西溪风景区。这一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它的水体是不能循环的,但其自然生态景观是多形态的,非常漂亮,可以说在中国的城市中是唯一的。然而现实情况是,西溪风景区内竟然养了上万头猪,一头猪的排污量相当于5个人,西溪的水环境怎经得起如此的折腾。如果不加以制止,生态系统就会遭受不可逆转的恶化。

三是为了保护而进行适度开发,或是为了深度开发而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才是正确的保护方式。

4、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何进行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并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序开发,加快“旅游西进”的实施进度?关键是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科学的规划,旅游资源的保护就失去理性基础。制订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规划,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开放式地进行旅游专项规划设计。目前,我们许多旅游景点的规划水平较低,并不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什么?主要原因是规划被某些权力部门所垄断,乡里的规划县里做,县里的规划市里做,而且只能是一个部门来做,本部门以外的任何人不能插手。一个部门做,也只能是一个人做,有时可能是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来修编。例如灵隐景区二期扩建是一个资源条件非常好且投资几亿元的大景区,居然也搞封闭性规划设计。像这样重要的景点,如果进行“学习性”规划的话,那将是后患无穷。正因为如此,灵隐景区二期扩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使得现在难以进行深度开发,造成巨大的浪费。不开放性地引进高手来规划,就不可能吸取先进的经验和设计理念。规划的竞争实际上是开发理念和思路间的竞争,靠的是专家学者自身知识的积累,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付出沉重的代价才奠定了自己成功的基础。灵隐景区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能瞎折腾,完全应该吸取别人“跌倒”的教训,以防自己不“跌倒”,使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更加快速、高效、健康地向前迈进。

二是注重规划的弹性度和规定性。我们对旅游专项规划的设计确实是陌生的,往往是照套城市规划、控制性详规来进行旅游专项规划,这就使得许多规划中,该保护的资源、区域没有保护,该有弹性度的资源、区域开发没有弹性度。特别是对一些人文景观敏感区、生态敏感区没有注意保护,从规划上就造成了对资源的破坏。这是当前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一个合格的旅游资源开发专项规划中,对一些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非常脆弱的资源,要有足够的保护深度;对不确定的、可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项目,规划应该有充分的弹性度。在这些区域,可以建立度假区或大型的主题公园、宾馆等等,有一系列的项目可供投资者选择,这样的话,我们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就有足够的灵活性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是招聘高层次的人才指导实施和深化规划。我们有时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一个经过方案竞赛后脱颖而出颇具创意的好的设计方案,由外行人来评价和修改,结果七嘴八舌把一些好的创意都磨没了,最后真正付诸实施却是一个十分平庸的规划设计方案。正像一幅画一样,原创者是一位巨匠,所做的画是非常漂亮的,但经过很多人的东添西改,而添的人又不是大师,只略懂皮毛,经过这样修改的画会是一幅好画吗?为什么在一个项目里要有一个高层次的专家组,就是要让他们承担这一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深化的全部责任,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从而使每位专家都有责有权。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都应建立这样一个责任体系。

5、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但我们目前在思想上、技术上确实准备不足。其次是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以制止对风景旅游资源的破坏行为,包括违章建筑和咄咄逼人的某些房地产公司的掠夺性开发,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整个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

一是对独特的、稀缺的,同时又是非常脆弱的风景旅游资源,必须由政府垄断进行规划开发。对这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慢工出细活,也就是政府垄断,专家把关,精雕细刻。如对胡雪岩故居的修复,如果是由一个房地产公司去总承包,政府再补贴一块,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吗?而且在修复过程中,一旦把胡雪岩故居搞坏了,就无法挽回。所以只能由政府垄断进行全过程规划建设。但是,这一类项目规划建设完成后,则不一定由政府永久经营,应明确一定的经营期限,对项目经营权对外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最有能力的承包商来承包经营。

二是对一些比较宝贵的资源,由政府制定详细的规划,并在非常具体的规划和强有力的管理下,公开招聘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来开发建设,并由政府组织专家对建设结果进行评价验收。

三是对一般性的竞争项目、可再生性的资源开发和人造景点等旅游项目,完全通过公开的市场,让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来进行开发建设。而政府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在制定控制性详规的基础上,给企业的运作一个较宽的自由度,让企业去自由发挥。

总之,在实施“旅游西进”的进程中,注重保护与开发这对矛盾,目的就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既要吃祖宗的饭,又不能断子孙路。

二、城市环境优化与旅游景点建设的关系

旅游商品是用脚来投票的商品,旅游经济是用脚来选择消费的经济,因此,一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完全是以它的吸引力来进行铺路搭桥的。同时旅游商品作为综合性非常强的一种商品形态,必须以城市为依托,从而形成集聚效应。而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最有吸引力的巨型景点。如香港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比较缺少,但它把娱乐、购物、美食、住宿这几种旅游商品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的程度,从而成为世界上旅游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实施“旅游西进”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实行城市转型,从一般性的居住型城市、生产型城市转向旅游型的城市。另一方面,要以城市为中心,对分散的景点进行依托性的开发。离开了城市这个支点,就不可能对区域性分散的景点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城市为载体,建立市场促销、产品开发、咨询服务、旅游接待体系,更需要城市提供一个安全保障的体系。为什么旅客在杭旅游停留的时间短?就是因为我们在上述几个体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提出的要打响“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品牌,就是为建设风景旅游城市,创建文化名城和经济强市而进行的系统性设计。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体化的。有了一个系统性规划,才能促进我市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转型和发展旅游型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一些做法,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自然与人文建筑的关系

旅游城市的建设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的。在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注重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引景入城,造成浑然天成这样一种山水城市的格局,而不是遮山避水、开山填水。过去是开山辟田学大寨,现在是削山填水建城市,我们有许多美丽的河道就被这样填掉了。另外,水利设施建设的设计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水库、堤塘、河道的修建,都要按照风景旅游城市要求来设计建设,我们要善待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山水资源。我市的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中曾有一设想,为确保城市的防洪,要在杭州老市区建成13个2米多高的土围子。如真的按照这一规划方案去实施,杭州还能称为风景旅游城市吗?所以,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城市的转型,都要按亲水性、旅游性、景观性要求,进行海塘、江岸包括城市建筑的设计。

2、传统与时代的关系

我们对一些地方化、特色化、民族化的建筑和人文遗迹都要很好地予以保护。传统建筑是历史的纵向,代表着继往开来,体现了城市演变的历史文脉,是积累性的,可读性很强,令人流连忘返。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喜欢一律化、一刀切,只能体现一个时期的文化特征,结果城市建设千城一面,没有特色。而时代性往往是横向比较,模仿性很强。就如农民造房子,七十年代是平顶,八十年代是尖顶,九十年代是欧式。如果我们领导的决策也停留在这样一个层次,就不可能创造独特性的旅游城市。正如专家学者所呼吁的那样,许多村庄、乡镇、古建筑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失、破坏了,而我们还自我标榜是优化城市形象,把旅游业作为我们发展的主导产业,这不是南辕北辙吗?所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代替游客的喜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来代替欧美游客的审美标准,用眼前利益来代替长远利益。要善于把时代性与传统性这两者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沟通转化,使之相互协调,从而保留我们城市的特色,并创造独特性。云南丽江大地震后,如果他们不是坚定不移地按原来的风格去修复重建的话,丽江古城风貌将荡然无存,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历史文脉的延续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文化可以创新,但创新不能脱离老祖宗几千年研磨积累下来的东西。西湖体现了东方古典美,在我刚当杭州市长的一星期内,两院院士周干峙就对我说,杭州市长当好当坏,在他看来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上任时的西湖怎么样,卸任时的西湖怎么样。这说明了在城市中保护、延续自然景观的重要性。

3、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城市的景观既是物质水平的体现,又是文化精神的象征。任何建筑既是实用的,又是文化符号和象征性的。但在我们的城市中,许多建筑都是封闭型的,根本没有注意到建筑的外在文化符号,对建筑与建筑之间、单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建筑与空间的合理布局,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处理,我们都没有进行很好地研究。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向专家请教,应该有一种本领恐慌。而现在我们有些领导非常急躁,看到一块空地,就赶紧“填充”,搞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这恰恰可能成为城市建设的败笔。城市美的体现,并不是实体建筑,主要是建筑间的优雅空间,如同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才是最美的那样。我们的城市确实非常缺乏有想象力的、开敞的公共空间,许多道路两侧、城市主要街道两边的建筑,都如板壁那样被填得严严实实,毫无景观可言,与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相差太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城市环境的优化与旅游景点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一点上,淳安县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千岛湖镇的建设基本与自然山水风光相协调,当然有许多方面做得还不够。近几年来,他们对建设山水城市的意识大大提高,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展示了与千岛湖周边山水相辉映的风貌。

三、旅游景点开发机制创新与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关系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政府部门要从计划经济的包揽一切转向弥补市场缺陷、弥补市场的失灵。实现这一职能的转变,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实践,这本身就是思路的创新。在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微观管理和宏观环境管理这一系列过程中,政府要学会抓两头。一是要抓住市场干不了,企业做起来不合算的事情,政府要做规划性、先导性的工作。二是要从运动员与裁判员角色混杂的局面中,逐步转移到裁判员、仲裁员的角色上来。在旅游景点开发机制创新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中,要着重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旅游企业的改制步伐

要把能够下放给社会、企业和市场去做的事情,全部下放给社会、企业和市场;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要坚决地管起来;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办法,原则上都适用于旅游企业的改革,可以通过拍卖转让、租赁、股份制改造、中外合资嫁接等形式,将国有资产逐步从旅游企业特别是从中小旅游企业中退出。今后新建的旅游企业一般不再搞国有独资,应该充分发挥我省民间资本比较多、民营企业家相对成熟的环境优势,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旅游事业。

2、放开旅游行业进入的门槛

倡导旅游行业“宽进入,严评比”的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旅游行业包括旅行社等其它一些行业,进入的门槛很高,审批程序很严,应该予以适当放宽。放宽以后,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形式对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评比,好的予以奖励,差的就予以淘汰。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就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即一个旅游企业设立两年后,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复核,如发现该企业没有什么经营业绩或经营水平很差,就取消其经营资格。而我们却把进入旅游行业的门槛设置得很高,控制得很严,结果进入的“门票”成为行贿受贿的敲门砖,进来的人恰恰不是最有本领的人,而是最会钻营的人,从而导致了旅游行业的萎靡不振,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严格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对那些利用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宰客、坑害游客的行为,一定要进行坚决地治理。什么“杭州宝石山上产宝石”、“西湖有好几个”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一整套坑蒙拐骗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格地治理。外地游客对这方面的投诉相当多。今年“五一”期间,项勤同志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花了三天的时间,坐公共汽车,入公园景点,挤人堆,对我市的旅游景点市场秩序进行了深入调查,掌握了不少一手材料。如果各级领导都有这样一种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杭州旅游市场秩序的整治就有希望。此外,在社会风尚上一定要树立“善待外地游客”的文明之风,在一个以“刨黄褂儿”为荣的习俗不断滋长的文化氛围中是不可能造就国际旅游城市的。

4、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为什么现在许多景点的开发举步不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三国四方”互相扯皮,山林归林场,水面归水利,山体归乡镇,景点建设归城建,人文景观归园文,庙宇归宗教,有那么多的部门插手景点开发。有利益的事,大家争;无利益的事,大家推;有责任,但谁都不管。这种体制和观念害国害民,使我们“旅游西进”战略永远不能得到实施。所以,一定要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委托授权。对此,省旅游工作会议非常明确地指出,旅游、景区管理要一体化,由一个部门代表市政府、县政府进行统一管理,不能政出多门,互相扯皮。

5、规范政府投入

要把有限的人力、财力投入到旅游业发展的刀刃上。政府投入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基础性项目,如交通、能源等建设项目。如果项目建设后是可以收费的,公开转让经营权后,政府可以退出。二是先导性项目,如核心景区的主要景点建设,由政府先行投入,实行先投后转。三是补缺性项目,即那些社会效益很好,而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四是抗风险性项目。一些项目投资风险很大,政府可以适当投入一部分资金(一般为三分之一)与其他资本合股建设,以共担风险。五是保护性项目,如生态、环境、污染的整治。所以,政府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以上五个方面,而不能在竞争性领域里大量投入与企业争地盘,不然就搞错了投资的方向。只有坚持正确的投向,我们才可以“四两拨千斤”,才可以尽快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包括外资来投资发展杭州的旅游业。

6、充分利用开放的、招投标的机制

为什么我们的旅游景点建设包括城市建设、景观房产建设步子慢、效果差、水平低?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封闭性操作、守株待兔式招商,从而导致了低水平开发、投机性开发,搞一锤子买卖,所以景点的开发建设水平始终提不高。要充分利用开放的机制、竞争的机制。一是有利于引进人才、资金和设计的理念,尤其是设计的理念。旅游本身是一种开放性的产业,旅游景点的开发,如没有一个好的设计理念,不是竞争性的引进,搞高水平的开发就很困难。二是有利于选择最有实力和最具才华的业主来开发。三是可以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能够消除腐败。四是通过这种开放竞争,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等国有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上,我们有许多惨痛的教训。如西溪风景区的开发,这么大的区域居然由一个企业来包干,投资800万元,历时8年。还有的人夸海口说,要投资20亿元来开发西溪风景区,但其实际资金只有5、6百万元。还有的更好笑,提出先让其开发出一批房产,房产卖掉后赚了钱再来投资建设生态景观或旅游项目。这种商人的承诺是非常虚伪的,我们如果轻信了他的话,就会成为人民的罪人。事到如今,西溪风景区开发得怎么样?所以,不以开放的形态来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就不可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一些旅游景点的开发,政府即使给予补贴,也要采取明补的办法,而不是划一块地允许其搞房地产作补偿。我们应该充分地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公平、开放地利用企业和市场的力量来加快“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步伐。

四、区域整体促销与网络化协同发展的关系

旅游商品具有不可储藏的特点,不像电冰箱、电视机等产品,生产出来没有销售可以在仓库存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问题也不大。开发的旅游商品如没有游客来,那就要赔本。旅游资源的闲置或者说季节性接待不均匀性已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顽症,旅游接待能力和资源的放空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只有改变这一现状,才能形成旅游西进大战略加快开发的良性循环。

1、办节造势,整体促销

如果没有冰雪节,人们就不知道日本的扎幌;没有世博会,国际上就不会知道昆明;没有经济峰会,人们也就不知道达沃斯。海南的博鳌在确定成为亚洲首脑峰会会址之前,可能除了本地人以外,外界没有几个人知道。所以,我们也要通过办节造势,进一步扩大杭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办好西湖国际博览会,发挥这一老品牌的效应;第二步,争取我国最盛大的旅游年会在杭州举行;第三步,申办2004年世界休闲博览会。通过这三步走,来打响杭州的品牌。而且这三步走是依次递进的,有了第一步的成功,才可能有第二步的成功,才有可能进一步申请承办世界休闲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的等级比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还要高,游客还要多,预计在600万—300万人次。

2、旅游交通成网,景点串珠成链

要通过交通建设,使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贯彻大地景观化的原则,加快交通环线建设,形成杭州天目山、昌化到千岛湖、黄山的旅游交通环线。交通建设如果不是按照大地景观化的要求去设计、建设和管理,那游客沿途看到的都是破杂的建筑,满目苍夷的山体,污染的河水,露天粪坑,垃圾飘飘,杭州形象就彻底毁了。所以,新的旅游景观的创造,一定要注重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大地景观化。同时,我们要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转型,包括住宅都要成为旅游景点。新加坡就做到了这一点,它非常注意城市房产的景观设计,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非常注意人本主义的关怀、细节处的文化精致主义。所以,新加坡的住宅修建成景观房产本身就是一个景点,并推出了居民住宅游,许多住宅区都成为旅游资源。在内部的组合协同上,我们要打出自己的旗号,凝聚力量以更有效地开拓客源市场。

3、外部优势的整合互补

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要利用外部的力量联线成网,特别是与上海的捆绑式发展尤为重要。为什么近几年来苏州接待海外游客的数量和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杭州,关键在于苏州旅游促销战术是与上海捆绑在一起的,唇齿相依,互相利用,甘当配角。而杭州喜欢独立做老大,上海有的,杭州也要有,以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就不可能利用上海这只大船来提高我们小舢板的航速。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角度来讲,我们与上海关系最为密切。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杭州是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与上海的互补性很强。从外部来讲,我们与西安、北京互补性也很强。北京、西安是皇家文化,是北方的文化体系,而杭州是纤秀的南方文化体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应善于与它们捆绑,把旅游网络延伸得更为广阔,在更大的范围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组合。

4、造就旅游品牌

要进一步提高杭州旅游业的品牌效应。除了争取和巩固4A景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外,我们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把我市旅游的最亮点组合起来,并连贯地、持续地、每年都有重点地、互相递增地进行宣传推介,向世人展示。山东推出的旅游促销整体形象设计非常好,抓住了旅游资源中首要的山、水、人文进行策划,山是“泰山从这儿屹立”,水是“黄河从这里入海”,人文推出的是“孔子在这里诞生”,把这三个方面最具优势的资源组合成亮点。我市在旅游整体形象策划方面确实做得不够。杭州应如何组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极大震撼力和号召力的旅游形象呢?

一是最完整的中华古文明。通过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整理开发,成为最完整的中华古文化。在出土的大批玉器和陶器上,保留着史前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和至今未解的许多奥秘。大英博物馆展示中国史前文化的展品中,第一个就是良渚文化的玉琮,它代表了中国史前文明的最高工艺水平。我们能不能以良渚文化作为旅游品牌打出去?

二是最秀丽的东方水景观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是西方水景观城市,杭州能不能争取成为东方水景观城市。我们有西湖、千岛湖、大运河、钱塘江和西溪,湖、河、海、江、溪兼而有之,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我们要通过精心策划,造就让人过眼不忘、回味无穷、流连忘返,造成心灵上的共鸣和震动的水景观,打出杭州的品牌。在这个基础上,再组合其他的大大小小的旅游景观。

五、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的关系,

旅游商品具有同一性的特点,从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开始,至享受全部旅游内容之后,旅游消费才结束。所以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是同一的,在空间上是一致的,时间上是连续的。旅游业实际是一个百姓有钱有闲后才持续发展起来的产业。旅游商品的同一性说明,旅游者直接介入了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检验商品的数量与质量。目前,我国的旅游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追求的是新、奇、乐,游客像走马灯一样,到一个景点拍一张照,一天游览20多个景点。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初级阶段必然要朝着休闲度假旅游的方式转变,人们在“空闲时间”的选择将逐步转移到对自我享受和自我陶醉的追求上,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重新自我反省,寻求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如果我们不尽早有所准备,那将会错失许多机遇。我们应尽快地促使旅游朝着舒适性、休闲性、享受性、健康性、求知性和自我参与性等休闲旅游的方向前进。如把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在面向未来的休闲度假旅游上,就可以引进短期观光旅游;如把目标定位在面向世界的优秀旅游商品的集散地、优秀的国际旅游城市,我们就可以在国内客源市场中分到一块大蛋糕;如把旅游景点的开发定位在世界独特而具有震撼力的景点上,就可以“以点带面”发挥扩散效应,将一般性的景点开发组合带动起来。如将良渚文化和西湖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就是反映景点在国际范围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良渚文化和西湖一贴上世界文化遗产或景观文化遗产的标签,杭州的品牌不就打出去,了吗?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高,可以带动低层次旅游的发展,没有这样的高度,低层次的旅游市场也会丢失。有了远期目标的展望,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近期的、短期性的、附加性的利益。

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都是根据可达、可看、可游、可居这样一个次序来发展的,最高的境界是可居。当游客到了某个地方,觉得应该住在这里享受一辈子,令人回味无穷,这就达到了旅游的最高境界。只有众多游客每年都渴望有一段时间在杭休闲旅游消费,我们才算完成了整个城市的转型,才可以实现我们前辈五十年代就提出的把杭州建设成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为此,我们要从资源保护和开发相协调的机制出发,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首先,生态旅游的客体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对人有强大的亲和力。 回归自然是人类追求精神享受、提高自我素质和潜力的大趋势。目前,杭州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0%,同时又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而且是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荣获这一称号的省会城市,这为我们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生态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我们应该放眼长远,切实保护生态资源。对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等,都应该严格限制,特别是高山蔬菜对生态的影响非常大,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而损害了长远的利益。

第三,要充分强调旅游资源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受益性。只有这样,才能把破坏旅游资源的力量转变成保护的力量。许多景点如黄山之所以保护得比较好,就是因为当年采取了强制性办法,关闭了小土窑,严禁农民上山砍柴,对当地所有的农民青壮劳动力进行分流,其中一部分转变成山林的守护者、旅游景点的清洁工,把潜在的破坏力量转成了保护力量。同时对整个景区进行严格的方格式管理,使得生态资源、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经过几年的整顿,黄山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人去组织实施的。有了正确的战略、科学的思路、理性的行为、坚定的意志,只要我们坚韧不拔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前进,我相信,杭州的旅游业肯定会大放异彩,“游在杭州”将成为四个品牌的龙头,带动整个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系仇保兴市长2001年7月3日在全市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