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代市长谈今年经济工作思路
时间: 2019- 07- 11 11: 34 来源: 浏览次数:


2000年经济工作的有利因素很多,但是也存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竞争趋烈、国家投资重点西移、银行惜贷、土地紧缺、国企改革受财政承受能力和社会稳定双重压力等方面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

今年的经济工作,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继续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又要充分抓住扩大内需所带来的许多机遇,加快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个调整包括城乡关系的调整,就是要让农村里的农民搬到城市(镇)去。其中,城乡结构的调整、加快城市化步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各县(市)来讲,在一个区域之内,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加快小集镇集聚,特别是重点小集镇的建设,使生产要素在这些小集镇集聚,产生新的集聚优势和地区的规模优势。对市区和各县城来讲,就要加快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在市区,今年一方面要启动跨江发展规划,实实在在地实施东进规划;另一方面对城市西北部如拱宸桥地区的旧城改造,要结合运河整治加快步伐。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好的省长、市长就是使老百姓搬家的省长、市长。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人们搬来搬去既会带来生产力的集聚,又会产生出许多需求,就会扩大需求。休假制度和交通日益便捷也会鼓励人们外出旅游,一出去就产生消费需求了,不出去哪来消费呢?必须让人出去。一出去、二搬家,这就利于扩大消费了,再加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住在杭州”优势的日益凸现,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机遇。

对第二产业来讲,道理就更充分了。现在国家投入巨资进行大西北的开发,国家每投入1000亿元以上,当年就会有200亿元转化为老百姓的消费,在当地就形成了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这就为我们杭州的耐用消费品占领这一市场提供了机遇。但我们必须要了解,调整结构,不仅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地区生产力布局结构,必须以技术创新推动全地区的产业升级。所以结构调整应该是中长期、战略性的工作方针。

对农业来讲,也是如此。现在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要吃土的、野的、绿色的、鲜活的农副产品,我们就要根据这个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来扩大消费。这次上海农副产品展销会,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一进入上海市场大受欢迎呢?因为上海本地产的商品都是大路货,我们提供的则是名特优新产品。如果由政府组织在上海设几个连锁店,各区、县(市)都在上海开设门市部,成为一个个源源不断的、不走的杭产品窗口,搞零售兼批发,这就扩大内需了,也和调整结构结合起来了。

当前应如何扩大内需,如何调整结构?就是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扩大内需中抓住结构调整机遇。调整结构首先要瞄准市场,无论是国内的大西北市场,还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的国际市场,都有很多的机遇需要我们去把握,有很多的市场需要我们去开拓。其次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也要瞄准市场,否则尽管生产的是高精尖产品,但市场没有需求,就会徒劳无功。除此之外还要狠抓落实,让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的潜力在杭州尽快释放出来。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已经体现在包括电力、能源在内的所有领域,如果现在用电、用水等方面还有许多限制,这样的政策就不行,应该是鼓励多用电、多用水、多用气,鼓励消费。因此我们有许多政策都要围绕这个思路进行调整。目前中央有许多扩大内需的政策在实际工作被浪费了,没有真正落实下去。

二、要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启动民间投资

加大政府投入,这是个老话题了。大家都知道,一讲政府投资就是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卫生、教育事业,路、水、电、吃、住、行,改善老百姓生活条件,整治城市面貌等等,这些都是老套套,不用多说了。但是政府投入如果方向投得不对,就会产生经济学上所讲的挤出效应,即把民间资本挤出。政府财政“奋不顾身”包办一切,民间资本“冷静旁观”萎缩不前,这就把民间资本挤出去了,就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如果通过政府的投入能够诱导、扩大、启动民间投资,这样的政府投入就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不产生挤出效应,而启动民间投资,这是加大政府投入的关键。因此,政府主要是搞贴息贷款、创造投资环境、启动领头项目(如麦德龙)、提供担保和适当参股等,就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投资只能投向那些一家一户企业投不了、投了不合算的项目,能够带动民间资本投入的项目,而不能包办代替。

有些项目可以由政府组织,企业来投资,如建立有线电视网,发展信息港。因为电脑要通过网络才能传送信息,一旦建立了信息港,就会产生购买电脑的需求,这样就启动了民间投资,带动了消费。如果一个地方的电视机只能收到二、三个电视台的信号,图像还模模糊糊的,谁还会去买电视机呢?

在城市里,许多领域的投资是要由政府来引导的,市政府决定,今年要加大对企业技改投资贴息和道路整治投资的力度,各区、县(市)也要上一批项目,各个区今年要在扩大投资的同时,创造一个城市的亮点。如拱墅区要结合运河的整治,信义坊仿古一条街的建设,使其成为拱宸桥地区的亮点;西湖区要通过蒋村地区的改造建设,使西溪文化旅游度假区成为一个精品;江干区要在“麦德龙”和江干文化广场的建设中创造出江干新形象来。每个区都要在城郊接合部创造出城市的精品、亮点来。这是对中心城市的一个反磁力,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杭州市处处都是景观的效果来。因此,在今年的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同时更要考虑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如何启动民间投资。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上去了,但民间投资这一块萎缩了。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

三、要抓好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国企改革的决战决胜

解决当前我们杭州经济所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发展,但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唯有不断深化改革,这是发展的动力源。就我市来说,充分发挥738多亿国企资产的活力尤为重要。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争论了,就是要退出一块、重组一块、放开一块,能退的退,能重组的重组,能放开的放开,这些思路已经明确了,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是20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现在是到了国企改革决战的时刻,中央提出要决战决胜,但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社会稳定问题。这在市区国企的改革中很明显,改革的力度和强度受到了职工思想观念的制约,也受到了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制约。对后一个制约,我们进行过多次的研究,有能力去克服它。现在最艰难的是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有些职工总认为自己是国有企业职工,是国家的人,国家要养他一辈子,不管企业有没有收入都得工资福利照发。我们改革搞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形成企业自负盈亏和职工多劳多得这两条原则,如果把这两条都打破了,这样的企业还算什么企业?!因此,一方面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产生活力来为职工谋福利,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其中涉及到社会保障、医疗保险、职工观念转变、舆论引导、加强社会治安管理、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挑拨利用、加强社区管理等许多工作。今年企业的离退休职工要从企业管理转为社会化管理,退休金、养老金要通过社区发放,这一步改革跨度是很大的。现在有些企业职工确实存在思想观念更新问题,政府给的政策已经很优惠了,但还要聚众上访闹事。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入基层,统一口经,有针对性地做过细工作,要让职工明白,企业不改制,那只是死路一条。尽管加快改革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冲击一些人的陈旧观念而产生局部的、暂时的不稳定,但改革的目的,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这一条必须坚定不移。当前更要着重于更新观念,提高群众的改革承受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四、要通过加快城市化步伐,来推动生产要素的集聚

为什么要加快城市化步伐,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位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促使生产要素的集聚。对各区、县(市)来讲,就是要形成集聚型经济和小企业集群。我们杭州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正在这里。如果哪个县(市)有集聚态的产业群,哪个县(市)的经济就飞速发展。萧山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苗木的种植,其它农产品经营的效果都不明显,为什么?就是因为苗木种植已经形成了集聚状态了。一形成了集聚态,其产品档次较高、市场信息灵敏、交换成本较低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萧山其他的农产品因为没有形成集聚态,所以就没有这些优势。萧山的经验是这样,其他各地也一样,农业如此,工业、商业也如此。江干区如果能围绕麦德龙超市和四季青服装市场,形成某几类商品专业街,整个商业就会繁荣起来;上城区如果能把中山中路、河坊街建成步行街,专售古董、旅游品等工艺品,也能繁荣起来。这就是商业的集聚态。旅游业也一样,淳安千岛湖如果能搞出二、三十个各有特色、各具优势的景观岛,而且这种优势在省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土我洋,人们到了千岛湖就能遍览世界各地风光,这就是形成了旅游业的集聚态了。

加快城市化,就是为了尽快形成集聚经济。嘉兴经济发展有一个亮点,就是海宁的皮衣。绍兴柯桥的轻纺织布,嵊州的领带,就因为形成了集聚,所以谁也搞不过它。温州乐清仅低压电器和虹桥的小电器这两项,今年的税收就达10亿元,发展得很快。金华市那么大一个地方,基本上都比较穷,但因为有了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小五金、东阳的建筑业三块集聚态的经济,把整个金华经济都带动起来了。

五、要加快制度的创新,来带动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为管理带来了动力和压力。没有制度的创新,所谓的加强管理总是落空的。个私企业有管理的冲动和管理的机制,虽然从现场管理上看比较差,但生产经营有效益,管理的目标达到了,有管理的内涵,而没有高喊抓管理的现象。国有企业正相反,有层层抓管理的现象,现场管理等规章制度都有一套,条条检查可以应付得很好,但却没有管理的内涵,企业内部的跑冒滴漏很严重,“盖子”一掀开,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湖北省在香港的一家公司,虽然每年都通过各种检查,但其领导人光用于赌博的资金就达到1亿元,如果是个私企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这说明对国有企业的许多检查是徒有形式,企业可以设立各种各样的制度来应付检查,但是没有管理的内涵。所以,只能通过制度创新来达到管理的创新,这就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经营者持大股,股权向经营能手、科技人员和骨干集中,本质就是这两条,这就是制度创新。有了制度的创新,才会有管理的创新。这样,对企业内部的一些事务,政府部门只要给予必要引导和教育就行了。政府管理的关键是应该管的要管到位,就是作为国资所有者的管理要到位。如对经营者过失责任的追究、委派会计、实施期权激励、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实行厂务公开等应该管的要管到位。而应该放的要放到位,只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政府对企业厂长经理的任免、技改项目的审批等都是没有必要的,都应该还权于企业。

六、要把优化投资环境真正落实在促进对外开放上

优化投资环境的根本目的,是要树立城市的开放形象,真正赋予城市的生机和活力,使得外地的人才和资源不断地融入我们的城市,增强城市快速发展的动力。不仅对旅游者、定居者有吸引力,而且对投资者、创业者更有吸引力,令外商感到依依不舍,觉得杭州的投资环境确实是好,这样杭州的经济才会快速发展。大连市走的就是这一条路。优化投资环境,不仅要做到硬件环境美,软件服务好,而且要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事事都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意识。建设国际化的旅游城市,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需要我们干部的行为、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来配套。投资者看一个城市投资环境,不仅看城市美不美,环境好不好,而且更重要的是看我们政府的公务员行为是不是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和是否符合国际惯例。

从另一方面来说,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来塑造“创业在杭州”的优势,使“住在杭州”、“旅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这三个主题都更明确。通过各级政府提供优良的创业服务、优惠的创业政策、浓厚的创业氛围、丰富的创业资金和引进大量的创业移民,尤其是促使占全省50%的在杭大专院校科研人员、研究生“下海创业”,来造就杭州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启动民间投资,同时缓解就业的压力,因为只有通过创业才能最终解决就业问题。

优化城市的投资环境,有两个观念一定要转变。一是转变搞城市环境美化,搞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不是抓经济工作的观念。美化城市环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也是经济工作的内涵,而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抓经济工作的要领。计划经济条件下是政府和企业一起“打篮球”,搞不好政府还是“前锋”,或是“投篮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就把“球场”搞得土地平整,空气清新,规则严密,让“球队”都到我们这儿来打球,不仅是国内的,而且还要吸引国际的,着眼点要放在这上面。二是要转变所谓解决就业就是要放松城市管理的观念。有人想打球,喜欢怎么打都可以,抱着球投篮也可以,夹着打也可以,把篮球当足球踢也可以,意思就是说有人愿意在路边搭个蓬开店也可以,拿着自来水当高级矿泉水卖、搞假冒伪劣产品也可以。如果这样就能创造就业机会的话,这在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所以,这个观念一定要转变,只有通过严明规矩、美化环境、依法办事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通过提供平等创业环境才能取得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就业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如果离开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政府工作将是无的放矢,经济工作就不可能持续地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