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98/2019-24037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农提〔2019〕27号 公开日期: 2019-06-03
发布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桐16号建议的复函
时间:2019-06-03 15:08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俞建华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十分感谢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市农业农村局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方面。一是加强资金保障。构建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支农保障体系,持续重视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管理的意见》,逐步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下达财政资金。2018年,杭州市本级财政对区、县(市)的“三农”工作投入30亿元左右,安排“农林水支出”16.9亿元,增长3.8%。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金融助推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有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战略信贷投放。农信机构普惠金融广泛覆盖,实现全市200人以上行政村100%金融服务全覆盖,普惠金融签约率32%。2018年全市涉农贷款增长695亿元、增幅5%,农户贷款增长341亿元、增幅22%。三是提升供销信用服务。规范杭州供销农信担保公司运营管理,从严把握涉农担保服务范围和主体认定,主要为农业经营主体和其他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全年公司实现担保109笔、金额2.27亿元,其中涉农57笔、担保金额1.15亿元,涉农比例50.66%。下一步,将根据乡村振兴工作需要,从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缓解“三农”领域融资难问题,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二、关于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方面。一是加强宣传动员。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报道;利用多媒体、多形式,打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表彰,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新高潮。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二是深化“联乡结村”活动。由市领导挂帅,市级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了实力较强的42个集团与我市西部42个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2018年来,调整了8位帮扶集团的牵头领导和2家牵头单位,新增了6家成员单位,市级帮扶集团成员数量达到528家,进一步增强了帮扶集团的力量。完善帮扶集团联席会议制度,42个帮扶集团都先后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帮扶工作,落实项目资金。全年落实市级“联乡结村”财政帮扶资金和革命老区、少数民族乡镇财政扶持资金财政资金6100万元,市县两级累计筹资“联乡结村”资金1.4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00余个。三是不断深化区县协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十三五”深化区县(市)协作的实施意见》,启动动了第二轮区县(市)协作工作。4个协作组由城区13家单位分别结对淳安、临安、桐庐、建德4个区、县(市),市四套班子4名主要领导联系指导,有20名市领导参与。明确每个协作组的相关城区单位每年安排6000万元的协作资金,支持协作县(市)协作项目建设。2011年以来,全市区县协作资金累计达到28.8亿元。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在第二轮区县协作期间,第一协作组安排协作资金共8000万元,推进淳安百源经济县级10条示范源培育打造。围绕环境、产业和富民三大重点,探索农村区域化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开发临岐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交易市场。第二协作组的余杭、下城、大江东共增加2000万元用于扶持临安集体经济薄弱村项目建设。第三协作组为了打造百亿级智慧安防集聚区,加大配套工程和设施的建设投入,安排建设了开发区未来幼儿园、未来学校等智慧安防集聚小镇公共基础设施,解决员工子弟的上学难问题。第四协作组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七年共落实资金1.5亿元打造建德经济开发区卜家蓬工业平台(航空小镇),挂牌成立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德分区,助推航空小镇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成为建德全域旅游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2018年,由社会资本参与的产业项目28个,完成投资额29.75亿元。2011年来,实施区县协作项目1044个,总投资额247.9亿元。下一步,将继续总结深化联乡结村与区县协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三、关于制定乡村振兴供地政策方面。我们已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为重点,积极发挥国土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一是重点是推进两个“三权分置”:即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116.98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8%。二是积极探索全域整治路径。针对各地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需要,分别对应城市周边、小城镇和纯农村三个不同发展区域,因地制宜实行“全域整治、整镇整治、整村整治”三种差异化整治路径,2018年全市启动17个全域整治、10个整镇整治、17个整村整治。积极垦造耕地,五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69亿元,垦造耕地8.6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97.9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54.5万亩。三是活化利用存量土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计划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复垦,近年来全市共计盘活复垦1.71万亩,产生的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农村发展需要,节余指标在市内跨县域有偿调剂使用,收益用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一步,将持续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农房建设管控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农村土地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它存量建设用地复垦,合理安排新建区块,为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四、关于强化产业统筹和规划方面。我市即将出台《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年),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为总目标,以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新兴产业为重点,开发现代农业多重功能,挖掘乡村产业多元价值,推进乡村资源转化增值,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推动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融合,全域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我市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协同开展“高质量平台集聚、高效益动能提升、高品质田园建设、高素质主体培育、高水平科技转化”五项行动,做精粮食、蔬菜、茶叶、竹业、畜禽、水产等六大传统产业,做优花卉苗木、中药材、蜂业、水果、干果、农家小吃等六大特色产业,做强数字乡村、农村电商、乡村民宿、乡村休闲、乡村康养、乡村运动等六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4年努力,我市乡村产业实力明显增强,产业供给质量全面提升,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乡村产业发展样板区,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提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杭州经验”。具体指标:全市农林牧渔增加值保持在年增长1.5%左右,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年收入年增长15%左右。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30家以上,其中超5亿元30家以上,超10亿元10家以上。绿色农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不发生动植物重大疫情。乡村产业数字化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信息化水平60%以上。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效衔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8%左右,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五、关于推进文化文明和乡村治理方面。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推进以倡导良好家风民风为重点的乡风和美行动,不断提升农村群众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一是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弘扬社会新风,倡导勤俭节约,引导农村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坚决抑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树立厚养薄葬观念,破除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倡导农村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盲目攀比。鼓励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设置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乡村和事佬、乡贤理事会、村情直通车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用民间舆论、村规民约、群众评价的力量抵制陈规陋习,褒扬社会新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道德素养。二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优化乡风文明环境,把乡风文明建设内涵作为文明村镇创建重要内容,作为推荐评选各级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力争到2022年县级以上文明村建成率达到80%以上,培育出一批全国、省级文明村镇,使文明村镇成为弘扬倡树乡风文明的重要阵地。深化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巩固完善“一季一推、一年一评”评选机制的基础上,深化创新“最美家庭”“好婆媳”等群众性活动内涵,使活动向更多家庭覆盖,向家庭成员延伸。三是推进家风好家训建设。结合元旦、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和国庆、“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进好家风好家训建设在工作领域、传播展示和载体推动上拓展延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好家风好家训”建设的全过程。重点抓好“访、评、晒、传”四个环节工作,推进家风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建设,引导农民群众重家风、传家训,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在农村形成好家风好家训促进好乡风好民风。

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