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73569004/2019-2149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9-03-20
发布单位: 市审管办 主题分类: 其他
杭州市审管办2018年度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时间:2019-03-20 11:07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杭政办函〔2017〕82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杭州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杭政办函〔2018〕84号)等要求,由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情况编制而成。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等十部分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从2018年1月1日起到2018年12月31日止。本年度报告电子版可从“中国杭州”门户网站(http://sgb.hangzhou.gov.cn)下载。

一、 概述

2018年以来,市审管办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以及《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规定,对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杭政办函〔2017〕82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杭州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杭政办函〔2018〕84号)等要求,积极谋划和落实全年工作,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移动办事之城”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着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五”公开,进一步加大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力度,拓展政务信息主动公开渠道,完善政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稳步开展。

(一)深入推进电子政务,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据省“八统一”要求,印发《关于做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关“办事指南”和“一件事”工作的通知》(杭跑改办〔2018〕9号)文件,组织各市直部门、区县(市)做好本行业、本地区所辖办事大厅办事指南的更新、实施和动态调整工作,确保在实施过程中线上、线下和实际操作同步一致。2018年,在修订办事指南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相应的二维码,推进办事电子化。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新版标准化手册修订工作,强化系统督查指导,确保条线规范统一,实现同一事项在全市范围内收件标准和审批标准双统一。

(二)提升大厅服务能力,进一步探索信息公开模式

不断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深化“一窗受理”向“无差别全科受理”目标推进,全市均已实现分领域的“无差别受理”,按“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和“社会事务”等领域设置综合窗口,推行“一窗收件、按责转办、一窗出件、评价反馈”;加强对进驻窗口单位的统一管理考核,2018年修改完善了窗口《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建立起“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相结合的监督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与市政府对部门的目标管理直接挂钩,与个人年度工作考核、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坚持指纹考勤、外出网上报备等制度。每季组织开展流动红旗窗口和窗口先进评比工作,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深入推进“移动办事之城”建设,开辟市民之家24小时自助服务厅,开发“杭州办事服务”APP和“24小时不打烊”综合自助机。到12月底,24小时综合自助机已上线各类高频办事事项174个,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市城区、乡村共608个,部署653台。“杭州办事服务”APP已上线社保医保、公积金、市民卡、公共缴费、公交地铁刷码等公民个人高频事项216个,预约事项276个,累计服务人次500.86万。        

(三)优化审批办事服务,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标准

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紧紧抓住浙江成为全国唯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省份契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全面推进改革。以“一个方案+九个办法”系统设置顶层设计,有效解决突出问题;按七大类项目简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间,2018年年底前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强化项目生成决策,简化立项手续办理,实现由项目主导向规划主导转变;强化区域评估制度,简化区域内项目审批,实现由单个项目评估向区域集成管理转变;强化项目分类管理,简化一般项目设计审查,实现由粗犷式审批向个性化审批转变;强化阶段联合审查,突出牵头部门协调作用,实现按事项由部门收件办理向按阶段综合受理联合办理转变;强化系统平台建设,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系统以外无审批;强化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管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实现部分中介服务由指定型垄断型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变。

二、主动公开政务信息

(一)明确信息公开职责分工

结合政务信息公开相关工作,进一步做好政务信息公开的发布更新工作,编制《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责任分解表》和《政务信息公开内容调整需求申请表》,确保做好信息公开的内容准确和发布及时。

(二)明确主动公开信息类别

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积极做好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根据政务信息公开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我办政务信息公开目录进行梳理调整,确定政务信息公开、机构职能、政策文件、计划总结、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人事信息、咨询电话等8大类别,18个子项。

(三)拓宽信息公开发布渠道

为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法人知情、办事与监督,我办通过官网、微博微信、办事平台及各类媒体等载体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并在“中国杭州”“杭州市审管办官网”“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等开设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加载信息,更新公开目录,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2018年主动公开信息共5188条,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1条;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有: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4545条,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60条,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580条,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3条。

三、加强政策解读和热点回应

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工作。2018年,收到官网平台上的在线咨询339件,处理率100%。举办新闻发布会1次,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1次。96345电话及各网络渠道处理群众政务咨询、政务诉求、行政投诉、建言献策合计169775人次。其中,电话处理量为166938人次,网络服务处理量2990件次。全年电话服务满意度99.95%。全年提供在线交流、咨询和解答。

 

四、强化重点领域政务信息公开

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打造“移动办事之城”的重点目标和工作部署,利用“杭州办事服务”APP新闻发布会、现场协调会、“三分钟理论快讲”、“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时大型高端访谈、公述民评”及“民情热线”节目等活动公开展示“最多跑一次”改革新貌。协调各部门梳理第三、第四、第五批全市“一证通办”事项,在《杭州日报》、中国杭州及官方网站上公示。并在中国杭州及和官方网站上及时公开财政预决算、绩效管理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有关方案等信息。不断完善杭州公共资源交易网,做好交易公告、资格审查、交易过程及有关变更信息的公开工作,持续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运行。

五、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根据市府办有关推进市政务信息公开统一管理平台建设的要求,落实开展政务信息公开指南的录入工作,以网络平台和实体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更新公开信息。凭借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民之家”三大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和集聚效应,充分利用“杭州发布”、官方网站及“四博一信”等政务新媒体平台及时更新办事指南,提升市民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发布最新政策,解读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宣传创新举措,巩固和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

六、依法处理依申请公开情况

2018年,市审管办共收到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共4件,且均为网络申请;申请办结共4件,且均按时办结;申请答复数4件,且均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本机关不掌握该信息已告知其向有权掌握该信息的机关申请无。

七、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2018年,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件0件,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诉讼0件。

八、完善政务信息制度与机构建设

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将其作为今年“最多跑一次”改革、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的抓手,不断完善公开机制,丰富公开内容,优化公开平台。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及“一家两中心”进驻窗口等有关部门密切协同,分工合作,以公开促服务规范,以公开树窗口形象,以公开赢群众认可,有效落实政务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

九、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根据《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20号)的相关规定,2018年,我办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资料全部免费予以提供,未收取费用。

十、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回顾2018年,我办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网站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公开要素还不够齐全。2019年,我办将继续按照省政府、市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继续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一)以完善官方网站为依托,努力提高主动公开水平。

充分发挥市审管办官方门户网站、“中国杭州”门户网站等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更新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准确、规范发布相关信息。

(二)以响应社会关切为根本,切实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

加强对依申请疑难问题和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受理、办理、答复等程序,切实提升答复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合法性,进一步提高依申请公开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以加强专业力量为手段,有效提升信息公开质效。

由于政务信息概念较为宽泛,政务机关主动发布信息面临的工作量比较庞大,加上政务信息公开有着规范、及时、准确的较高要求,做好政务信息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为更好地适应当前越来越高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将进一步合理调配人手,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信息公开专人专岗专业化水平。